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8|回覆: 0

[訓詁學] 『辭』字原來是口供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11-18 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現代漢語中,一般把『美麗的文詞』稱為『辭』,誰曾想到,在遠古時代,『辭』字原來是犯人的口供。
【說文解字】曰:『辭,訟也。』我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裏面並沒有收錄『辭』字。細想一下,在那遙遠的上古時代,奴隸主可以隨意買賣甚至殺戮奴隸,沒有法律沒有法制,哪裏有什麼口供,統治者的權力就是法律就是口供。這樣看來,甲骨文中沒有『辭』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金文的『辭』字,已經是一個會意字。它的左上邊是一隻手(爪),左下邊是用繩子拴着的一雙手,右邊是個『司』字,表示一個人牽着一個被繩子拴着的人去找專管獄訟的有司錄口供。小篆的形體把金文右邊的『司』換成了『辛』,但字義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口供』的意思,因為『辛』在古代是一種刑具,類似今天的手銬。『辭』的繁體字『o』字就是從小篆沿襲過來的,我們從今天的『o』字上面還能看出一隻手抓着戴有刑具(手銬)的犯人去錄口供的身影。
【禮記・大學】:『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報任少卿書】:『其次不辱辭令。』【獄中雜記】:『獄辭無謀故者。』【斷刑論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窮其辭。』這裏的『辭』都是口供的意思。我們知道,錄口供,犯人講話是一件很藝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所以人們把在社交、外交等場合能說會道有口才的人就稱作善於辭令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不僅如此,後來人們乾脆把大家之間正常交往的講話也稱作『辭』了,【段太尉逸事狀】:『無傷也,請辭於軍。』還有我們現在說的『不善言辭』等等都是此意。犯人錄過口供後,充軍也好,殺頭也罷,都要與親人分別甚至永別,所以善於引申的古人就又把『辭』賦予了新意――『辭別』『分別』之意。【呂氏春秋・士節】:『過北郭騷之門而辭。』註:『辭者別也。』北朝樂府【木蘭詩】:『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還有唐朝詩人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故人西辭黃鶴樓』等等,這裏的『辭』都是『辭別』的意思了。
如今我們已經很難見到『辭』的本義了,它的諸多引申義已經把它本來的詞義湮沒,但我們了解『辭』字的歷史,對我們閱讀古文還是大有裨益的。(劉紹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