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0|回覆: 0

[漢語語法] 口頭文學――歇後語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8-3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民俗文化
歇後語是中國口頭文學的一個獨特種類,反映出生活中智慧和幽默。同時歇後語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語言現象,一個『歇』字,趣味全無,雖然只是一種口頭文學,但因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不僅存在於群眾口頭,而且在文學作品中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在【西洋記】第三十二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三寶老爺說道:『這等一個小丫頭,原來一肚子都且此金蟬脫殼。』天師道:『今番是個枯樹盤根,勸不得了。』王爺道:『還是個推車上嶺,走不得了。』馬公道:『還是個隔山取火,討不得了。』姜金寶自家說道:『我今日還是個倒澆蠟燭,由不得了。』三寶老爺罵道:『油嘴,有這些講的!』
短短一百餘字的對話,卻包含了好幾個歇後語,如『枯樹盤根----動不得』、『推車上嶺----走不得』、『隔山取火----討不得』、『倒澆蠟燭----由不得』,風趣幽默,形象逼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這就是歇後語的魅力。
歇後語指說話的時候把一段常用的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的帶有幽默感的話語。在形式上與謎語相似,結構相對穩定,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後用『----』分開,前半部分爲形容語,像謎面,多用形象的比喻;後半部分爲目的語,像謎底,多作解釋說明之用。後面的目的語是主要意義所在,但人們在使用時,一般只說出前半部分,『歇』去後半部分,留下回味的空間,讓別人去領悟其中的本意。
歇後語,在北京叫『俏皮話』,山東叫『坎子』,山西叫『洋話』,河南叫『竅兒』,四川叫『育子』,但無論何地,歇後語都是一個最普遍的稱呼。它通俗、含蓄、幽默、風趣,就像炒菜時的調料一樣,雖不能當主菜來飽餐,但卻給人們的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趣味。
歇後語可能遠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如人們所熟知的『亡羊補牢』,就是一個歇後語的最初形式。【戰國策•楚策】中說:『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爲遲也。」』這樣的句子就已經具有了前後句互相解釋、互相補充的形式,具有了歇後語的一般特徵。後來,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經常吸收民間語言精華,一些民間的俗語、諺語、俚語、歇後語,開始從老百姓口頭逐漸步入了文學殿堂。
原來意義的歇後語也叫『縮腳語』,即把一句成語的末一個字省雲不說,其中有利用典故來構成歇後語的,如【金瓶梅》裡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這裡就借用了『秋胡戲妻』的故事。也有利用同音字來構成歇後語的,如稱『岳父』爲『龍頭拐』,用『杖』字來影射『丈』字。現在比較常見的是擴大意義的歇後語,又稱『俏皮話』,即把一句話的後面一半省去不說,如『千里搭長棚』,省去的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廷席』;或者利用同音字構成歇後語,如『碗上的蔥花----華(花)而(兒)不實』。
歇後語雖然流傳於民間,只是群眾的一種口頭創造,但在幽默風趣中卻揭示了生活地真諦。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冷鍋中豆兒爆----好沒道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猴子耍把戲----老一套;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吃蜂糖說好話----甜言蜜語;八月里的黃瓜棚----空架子;喝了泉水就摔瓢----忘本;拔了蘿蔔栽上蔥----一茬比一茬竦;高山滾石頭----大翻身。
歇後語雖然生動形象,但畢竟只是一種單純的語言表達,更多的時候,必須在一定語言環境下才能發揮其更好的作用。【古今譚概•巧言】有一則故事,正好說明歇後語的這個妙處:
一士人家貧,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觴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位窮書生和他的那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之間的對白,都巧妙地利用了修飾上的『藏詞』手法,,其實都是一個絕妙的歇後語,因爲這兩句話都有出處。『君子之交淡如』,出自【莊子•山木】篇中的名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的前一句,藏去末字『水』而成的,『醉翁之意不在』則是引用了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前半句,並藏去『酒』字,兩個人心有靈犀,又幽默風雅,既表達了情意,又顧全了面子,可見歇後語在一語言環境中的妙用。
歇後語的魅力就在於一個『歇』字,這一歇,雖然短暫,但卻韻味無窮。比如某人不會做某事,別人就會說:『你真是「擀麵杖吹火」。』那人如果不懂,就會問:『怎麼回事?』然後說的人接著說:『一竅不通』。這就好象相聲中的包袱抖開一樣,讓人忍俊不禁。所以說,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把歇後語看成一種難得的語言精華,都在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它來增強語言表現效果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