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9|回覆: 0

[對聯賞析] 中國楹聯起源論略(3)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7-11 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禮儀網
第一階段為對偶階段,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  
    在我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殤。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  
    【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繫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干・文言傳)  
    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經】,其對偶句式已十分豐富。劉麟生在【中國駢文史】中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畢具』。他例舉了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韻對等各種對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風・子衿】)、『山有扶蘇,隰有荷花。』(【鄭風・山有扶蘇】)【道德經】其中對偶句亦多。劉麟生曾說:『【道德經】中裁對之法已經變化多端,有連環對者,有參差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有反正作對者。』(【中國駢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八十一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諸子散文中的對偶句。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武成】)、『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等等。  
   辭賦興起於漢代,是一種講究文采和韻律的新興文學樣式。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音樂美的修辭手法,開始普遍而自覺地運用於賦的創作中。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  
    五言詩產生於漢代,至魏晉達到頂峰。其中對偶句亦較多運用。漢樂府中對偶句更趨工整,儼如後代律詩中的聯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在上述各種文體中,對偶句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它僅作為一種修辭手法來運用,並非文體的格律要求;二是字數多從三字到七字之間;三是對仗很寬鬆,字數、詞性、句式大體能相對,但缺乏平仄的對仗。這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言:『意義的排偶較早起,聲音的對仗是從它推演出來的。』(【朱光潛美學文集】第十二章)  
   第二階段是駢偶階段。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現舉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段為例: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W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全都是用對偶句組織,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對偶名句。這種對偶句(即駢偶)是古代詩文辭賦中對偶句的進一步發展,它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偶不再是純作為修辭手法,已經變成文體的主要格律要求。駢體文有三個特徵,即四六句式、駢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對偶字數有一定規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變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對偶,六字對偶,八字對偶,十字對偶,十二字對偶。三是對仗已相當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聲律對仗未完全成熟。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