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5|回覆: 0

[文言文] 更新文言文學習觀,解決文言實詞疑難(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3-6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語文網
題二:斷其左股。  
  學生通過查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可以發現,『股』有三個義項:一是大腿。從胯到膝蓋的部分。二是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構成直角的較長的邊。如沈括【夢溪筆談】卷一八:『又以半徑減去所割數,余者為股。』三是量詞(後起意義)。如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通過分析,學生就很容易知道題中『股』的含義應是『大腿』,與 『宋師敗績,公傷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和 『賈舉射公,中其股。』(【韓非子・奸劫弒臣】)中的『股』意同。在古代『股』是大腿。『脛』是小腿。『腿』是後出現的字,開始專指小腿,後來成為大腿和小腿的總稱。通過查閱和對比,學生就會系統、立體地掌握『股』字古今含義的異同,就不會和現代漢語中的『股』的常用義混為一談了。  
  2.3 古音通假現象。古音通假現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字可以借用的現象,它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難點問題。不過同樣,高中學生利用工具書都可以解決,例如學生要解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張良出,要項伯』 (【鴻門宴】)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③『秦王還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為』(【荊軻刺秦王】)  
  ④『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 碩鼠】)  
  ⑤『一夜飛度鏡湖月』 (【夢遊天姥吟留別】)  
  ⑥『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戰國策・燕策】)  
  ⑦『君子生非異也』 (【勸學】)  
  針對上面例句,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中學文言文常用字詳解手冊】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得知它們都是通假字,例 ①中的『要』同『邀』 ,例②的『得』通『德』,例③中的『還』通『環』,例④中的『女』通『汝』,例⑤中的『度』通『渡』,例⑥中的『說』通『悅』, 例⑦中的『生』通『性』。據統計,中學教材中共出現通假字180個左右,這些通假字都可以在相應的工具書中找到,學生通過多查多記,熟知上述通假的五種情況就能順利解決文言文通假字難題。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掌握120個文言實詞的意義及用法,而在高中生常用的工具書中很難有一本或兩本全部囊括中學語文教材中現成句子實詞的含義,也就是說,高中生在現實的文言文學習中,不是所有句子中實詞的解釋都能在工具書中找到完全相同的例句,因此在藉助工具書的同時,高中學生還應掌握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知識遷移能力。『由於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因而要確定某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究竟表示哪一個義項,也就是一種能力。』(余聞【2004年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的說明】)。但是,只要以藉助工具書為基礎,再輔助掌握一些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碰到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本文總結出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有:  
  2.3.1 從讀音入手  
  例如:『以身徇國,繼之以死』『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1995年全國高考試題)  
  在【古代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學生可以查閱到『徇』與『殉』讀音相同,『徇』可通『殉』,『殉』的意思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死』,聯繫上下文,可以推斷兩個『徇』屬同一義項,系『殉』的通假字,釋為『為……而死』。  
  2.3.2 從成語入手  
  例如:『善才繩之』(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  
  通過藉助工具書【古代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學生可以知道『繩』字有一引申義『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再聯想到成語『繩之以法』中『繩』的意思『制裁』,推斷本題中『繩』的含義為『按法律處置』。  
  2.3.3 從結構位置入手  
  例如:『齊人追亡逐北』(2001年全國高考試題)  
  學生利用工具書【古代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可以查閱到『北』有三個義項:一是同『背』,相背。二是北方。三是打了敗仗往回跑。在古代漢語中,大都數詞組和句子結構整齊(相似),處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這一點學生在學習過程是有體會的。利用這一特點,可以推斷實詞的含義。本題中『追亡』『逐北』對應整齊,『亡』是『逃跑者』的意思,可以推斷『北』應取第三個含義。  
  2.3.4 從語法入手  
  例如:『自放驢,取樵炊爨』(2000年全國高考試題)  
  學生在【古代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可查閱到,『樵』在古代漢語中有三個含義:一是木柴。二是打柴的人。三是通『譙』,譙樓,古代在城門上建築的樓,可以t望。本題中『取』為動詞,『樵』是『取』的賓語,就應該為名詞,可以推斷出『樵』的意思是『木柴』。  
  2.3.5 從上下文義入手學生在解決詞義過程中要學會不僅要看該詞義在句中能否講通,而且要看它與全段全篇是否協調,是否前後一致。  
  例如:①『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項脊軒志】)  
  通過藉助工具書【中華常用文言文詞典】查找到古代『借』同『藉』,有四個含義:一是把茅草墊在地上,這是本義。後引申為有一般東西鋪墊,墊壓。二是踐踏。三是憑藉,依靠。四是假使,即使。該句中的『借』不能理解為『借閱』,因為借閱一本幾本書尚可,哪有『借』滿架書之理?況且,歸有光是書香門第,所讀之書又不會是什麼珍本秘書,一般用不着去『借』的。因此,此『借』字根據義項一中的『墊壓』,再從上下文的事理中推斷應理解為『堆積,堆疊』。
  3結語  
  張中行先生說:『有疑難,向人請教是個辦法,但不如依靠工具書,因為既方便,又確實詳盡。講讀文言,有使用工具書的知識,翻檢工具書的習慣,就能夠化難為易,比較快地提高』。③一言以蔽之,只要懷着不僅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的求知態度,堅持藉助各類工具書,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文言文學習就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枯燥為有趣,就會領略到文言文的魅力、活力和生命力。(作者:葉友麗)
  


  注釋:  
  ①張中行着.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5年7月,第6版:56.  
  ②轉引高小方,顧濤編著.工具書使用和文獻檢索.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3.  
  ③張中行着.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5年7月,第6版.  
  參考文獻:  
  [1]王力著.談談學習古代漢語.(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張定遠編.中學文言文教學論集.(天津)新蕾出版社,1986.  
  [3]周振甫著.怎樣學習古文.(北京)中華書局,2004.  
  [4]呂叔湘著.語文常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5]何九盈,李學敏編着.中學文言實用手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6]柳斌談素質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7]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參考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