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3|回覆: 0

[漢語詞典] 略論漢字的前途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2-1-10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關於漢字的前途問題,幾十年來有許多人研究討論,但至今也沒達成共識。主張改革漢字的人把漢字跟拉丁文字比較後認爲:漢字筆畫複雜,聲符不表音,義符不表義,難學、難寫、難列印傳輸,是中國停滯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張不改的人認爲:漢字可以超方言、超時空使用,而且占用篇幅小,可以區別同音字;字形各有特徵,容易辨認:是維護中國統一,繼承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工具。顯然,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全面的。  
  從漢字創始的意義看。首先,漢字濃縮了字前史的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如『家』字,最早的字型是房裡有豬,豬繁殖力強。因爲當時人類的生產力是最重要的生產、所以就用生產能力旺盛的豬象徵家裡人丁興旺。其次,漢字代表了字前史中國人的科學精華。比如『思』字,現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說『心田』是管理思想的。這是因爲沒看到『思』的最早字形造成的。『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個象形字。像頭蓋骨的匯合處,人頭頂的紋路和『囟』非常相似。那麼,『思』就不只是指『心田』。而是指頭和心的相通。表面上看,漢字不過是一個符號,指稱著對應的事物,但就在這對應背後,還潛伏著中國人的情感、習慣甚至本能。它對我們了解祖先的生活習性、研究中國漢字的發展情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積極的作用。  
  從漢語表達方面看,漢字也有著與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優點。如果我們把漢語的特點和漢字的性質結合起來考慮,就會發現,漢字在表示音節、語素、詞、語法手段等方面都是不成問題的。當然拼音文字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不過在表示二維語音時,就不及語素音節文字簡單方便。它表示聲調時,或用附加符號,或要在音節末另加字母,或者用別的手段。漢語就不同了,漢語拼音是中國的拼音文字,它完全可以讓我們做到能讀會寫。同時,由於漢字用不同的形體表示相同語音的不同意義,所以它也是區別同音語素的理想符號。拼音文字則無能爲力。正由於漢字是用形體表示意義,同時表示相應的語音,這種二維性的圖畫文字對於我們的表達來說是相當優越的符號。漢字相對與表音文字來說比較穩定。據目前統計,由於英文中新詞彙的不斷產生,400年前才統一拼寫的英文,其詞彙已經突破了40萬,預計到下世紀中葉,將突破100萬大關。現在的人們讀莎士比亞的原著就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而在中國,現在中學生還可以朗朗上口地讀幾千年前屈原的【楚辭】。由於漢字是用形體表示意義,也表示相應的語音,所以它還可以與不同方言中同一意義的不同語音發生聯繫,換句話說,可以超方言使用。拼音文字是用形體表示語音,再通過語音表示意義,所以同一種文字只能同固定的語言發生聯繫,不能表示不同的方音。可見,漢字在這方面還表現出了表音文字無法比較的超時空性。  
  但是漢字也存在著很多缺陷。從一定程度上說,漢字已經成爲沉重的包袱,甚至成了社會發展的絆腳石。例如,西方在1457年印刷第一本書的時候,中國已經有了幾百年的印刷史。但是印刷術給古代歐洲帶來了文藝復興、使蒙昧黑暗的歐洲轉變爲文明、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歐洲。可在中國,由於文字使用的困難,印刷術並沒有導致文藝復興。而且,直到晚清,中國的印刷術仍然停留在手刻本的階段。這樣就使得使用漢字的中國人要把大量時間用於學習漢文,找起資料來也困難重重,以致學者很難繼承和發展前人的研究成果。久而久之,繁難的漢字就使中國的科技進步極端緩慢了。再者,由於長期使用漢字,無形中執著的心理就僵化成爲漢字中心思想。以致人們受到漢字無法直接輸入電腦的困擾,資料檢索還在有待零的突破,電腦漢字處理也是困難重重。大家都知道漢字不是與生俱來和與漢語等同的,但形碼設計者卻堅持難上加難地對幾千個漢字進行編碼,而不願意使用簡單的漢語拼音。這正是電腦處理漢字問題長期突而不破的根本原因。  
  漢字在現代的發展。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的簡化,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隨著社會進步,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些表示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爲一個新的課題。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漢字爲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學者認爲漢字過於複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爲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這樣認爲,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爲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爲了中國人的一種標誌。因而,總體說來。漢字的前途是可觀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