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1|回覆: 0

解開【詩經】的秘密:【詩經】裏的偷歡史(圖)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4-15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415366088748257.jpg

; V) w" b! I" R$ D3 F

- Y) t$ _- ]( y
    【詩經】是一個比喻,幾乎,它成為一個無法抵達的文字塔。『風雅頌』更像一輪被唐詩宋詞刻意修飾過的月亮,只掛在舊時的宮庭上空,陽春着,白雪着。7 g* C4 }% \$ S/ r* N1 U$ o* V
& w# S4 \+ e" M( \5 \+ l
    的確,【詩經】用數千年的時間將我們推開,高高在上地演出着舊時的劇目。大雅、小雅,都是一曲和者寡淡的高曲。然而有一位叫劉利的深圳女作家,卻把【詩經】往低處看了。她和女友喝咖啡的時候看【詩經】,發現【詩經】裏的一場歡喜的一夜情,羨慕不已。
" Z* \& [& s! y$ x5 p4 B* j# ]
* T9 [5 C3 ?7 H$ v* x    那詩的名字叫做【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 b. r0 H2 m' c3 N! T5 U0 Q: p( v9 f2 U$ X6 R1 ]
    這是一首兩情相悅第一次見面便以身相許的浪漫故事。但當下即使是同樣的事情,卻無法和古人相提並論。這實在讓人傷感。- s: \4 o* O) B# M

7 p  P2 o, S( n4 Q    關於【詩經】是一部淫書的論斷,其實一直是有的,譬如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就很是看不上詩經,在各種場合均加以抨擊。然而,自孔夫子起,有文字史以來,【詩經】一直以文學的源頭面目出現。) e; X+ J( x- U' }& j/ _

5 i- R( r$ E; r0 p' }0 K, D2 x: B    【詩經】差不多啟蒙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情商,然而,到了劉利這裏,卻成了一部地下讀物。不信,你看看她從詩經裏讀出了什麼:【調調情,跳跳舞】、【愛上襪子有洞的有婦之夫】、【大齡剩女憂思錄】。
- g) {$ E7 e; s7 J! R
* K5 n- R9 H! {4 j( f0 b    我十分喜歡劉利的咖啡館腔調,她的文字所流出來的幽默有些無厘頭,讓我想到『小雅』這個詞語。所謂的大雅大約需要肅穆的背景,而小雅則需要合適的情調。劉利具備這些,她生活在深圳,那是一個被海洋吹綠了的城市。那個城市有着滄海桑田的成長史,這一點極合乎【詩經】裏篇章風味。7 b$ P- [. O1 H* m
- \: j7 d! K* \4 c- s
    劉利讀【詩經】,是剝開外衣來讀,是蒸熟之後來讀,是將塵土洗淨來讀。她的文字有着豐富的表情和讓你感覺溫暖的體溫。談戀愛時的種種細節和【詩經】有關,一夜情的種種狀況,也和【詩經】有關。將【詩經】的衣裳脫下來,放入夜晚,那麼劉利看到了一場又一場的偷歡史。她津津於這些發現,她有用不完的潑辣句子。在閱讀【邶風・簡兮】時,說:『這分明說的是湖南衛視2007年的快男比賽嘛!』在劉利的筆下,【秦風・車鄰】就是一段赤裸裸的金瓶梅式的書寫。『這【車鄰】描述的醉生夢死的兩性關係,怎麼讓人想起唐明皇和楊貴妃?「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HIGH倒是HIGH了,只是最後斷送了大唐江山。所以,後人認為他們純粹是鬼混,而不是愛情。』
; j/ @" P2 }* h2 g& g% `
4 h5 N0 P) v) f# e; g7 R' @    雖然文字姿肆,但劉利卻有一些文藝女青年的理想主義,評價任何一段【詩經】的偷歡文字之後,都有她自己的愛情理想。她不喜歡【車鄰】裏醉生夢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愛情態度,她喜歡的是【采綠】中那樣的愛情,風和日麗的,還釣了很多魚。
0 `' j6 V- j; N) U/ r/ M
, p- N6 ^+ {( r( A9 m; F    劉利的標題非常像港台劇名稱,這大概和她住在深圳有關,如【愛上襪子有洞的有婦之夫】。但她竟然玩起深沉:『其實,你、我、男人、女人……誰沒有精神漏洞?我們之所以需要愛情,或許就是為了給我們的精神漏洞打上補丁。』! X/ }0 d0 A/ U7 t, e2 D

7 f; U0 T/ v* @8 n2 n( P0 a2 y+ v    這話說得真好,只是,我很疑惑,當我費盡思量背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時候,她是如何發現身邊的男人的襪子有洞的呢?這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