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5|回覆: 0

古人寫微博(圖)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0-5-6 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06368788291247.jpg

5 [- E3 c7 |' b, ~$ _9 D2 \: ^
9 t' I8 D) I8 Q2 ]% d
    當短訊成了現代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之後,微博、推特又以其句式簡短風趣、傳播迅速便捷的特點引領時尚,風靡網絡人群。追根溯源,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已經整出言簡意賅、風趣典雅的短訊或微博來了。 $ X) z2 K5 l1 U5 x1 \9 q( ]. V" G0 A) U
$ T4 _! g/ E- H: L& Y$ Z
    同樣是思念,今有短訊道:如果每想你一次就能得到一朵鮮花,那麼,我的世界將是一個大花園。古人云:陌上花開緩緩歸。(相傳五代十國時代的君王錢B,甚愛自己的王妃,王妃每年寒食節必歸臨安,錢B甚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歸,至春色將老,陌上花已發。錢B寫信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意思是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來。滿懷思念,無一字提及。) # m' ?4 s5 O; i; L) e

; q4 ?* _3 V- K) Q+ L1 J0 y    今人短訊:無論天氣如何,都不應該在別人的屋檐下呆太久。古人云:魚游於釜中,雖生不久;燕巢於幕上,棲身不安。
( J, z. X* r+ D) P  Z
9 ^! c) `: s1 C+ }) B5 G    今有短訊: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獨居豪宅別墅,一人也只能睡一張床鋪。古人云:鷦鷯巢於森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7 l- E: `  _: f4 a( F
( Z( @# L- F" w    今有MSN簽名:心中欲少自然憂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古人云:性不可縱,怒不可留,語不可激,飲不可過。 ! M9 p- F0 U2 Y  Z  }7 [
2 a+ F: y0 L" ^, p% x. M4 a5 ?
    今有MSN簽名:鐵杵能磨成針,木杵只能磨成牙籤,材料不對,再努力也沒用。古人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 z5 ~& E; W7 `! g0 R( e' A
8 D8 V# ~/ ]2 G5 Q
    今有推特:大智慧不是善於識破詭計,而是識破了卻讓對方感到還像蒙在鼓裏;大英雄不是恥於受到羞辱,而是受到羞辱時竟讓對方覺得雲淡風輕。古人云: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1 g0 [3 H. T, R5 K2 J7 C
& X: \+ I$ _; y5 C  P" J  K3 h* A( |
    今有推特: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機會只欣賞胸有實才的人。古人云:粟積於豐年,乃可療飢;才儲於平時,乃可濟用。
" _4 O" `, b+ n
- }1 P/ m+ u* @; j+ A    今有微博:幸福就是大病初癒時乍見陽光的明媚,幸福還是窮途末路又逢柳暗花明的快樂。古人云:病中之趣味,不可不嘗;窮途之境界,不可不歷。 2 h8 b4 H8 p" v  N% M
' A! ]$ d* k" p, N7 q
    今有微博:禁得起掌聲也受得起落寞,挺得起富貴也挨得起貧寒。古人云:雷霆起於側而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
  i* l/ [3 L9 f0 a! W1 w. |+ v# B0 J! Y. ~9 P; z7 _
    那些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或服役守邊的草根先祖們,勞累之餘,吟哦有聲,在【詩經】裏面更是寫出了風華絕代、文采飛揚的草根博客: ! e+ v: a0 N: ?+ m3 N

4 S/ @( V* u$ j: |: `: A5 l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當初離家去遠方,楊柳依依春風盪。如今歸來奔家鄉,大雪紛飛漫天揚。
( s2 G3 T$ E3 X2 Y+ f+ k) J" d+ }7 C- z2 {0 J* g7 t( L
    『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太陽落山了呀,牛群和羊群都從山上下來,慢慢歸圈了…… 6 V% x! H2 S+ O/ o9 U8 G
1 a$ B: X! J: {8 C* Z. k' g0 I. j
    往往老祖宗們精精緻致的三言兩語就讓我們白話一大篇散文了,他們用最少的字表達了最豐沛和多情的思緒,用最凝練的語言描摹了最有神采與意味的風景。
* R, e* H/ {' K- f3 [, d8 Y8 @% o6 ?8 O% F+ g! }# H4 t% |3 s
    慨嘆一聲,古今微博情趣相較,其實今不如昔。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