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3|回覆: 0

儒家思想對於朝代更迭的矛盾思維

  [複製連結]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2-18 09: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儒家思想對於朝代更迭的矛盾思維
讀【封神演義】有感
雪峯山人
電子郵箱 xsjgsgu@sina.com
  【封神演義】成書於明朝,其故事、人物情節多為虛構,筆者專注於小說藝術真實性的角度,談一談其中反映出來的儒家思想,側重於儒家思想對於朝代更迭的矛盾糾結。
  君父有過,為臣子者,必委曲周旋諫諍之,務引其君於正道。如甚不得已,亦盡心苦諫。雖觸君父之怒,或死或辱,或緘默以去,總不失忠臣孝子之全名。不暴君之過,不揚父之惡的儒家學說是維繫封建社會統治、社會穩定的精神支柱。
  君不正,臣投外國。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仕。是君主殘暴荒淫,喪失治國能為,封建士大夫摒棄君主,另尋出路的理論支撐點,同樣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封神演義】雖然講的是鬼怪神仙,但能夠受到老百姓的喜歡,必然是符合了老百姓的文學審美需求,符合了老百姓對那一段歷史朝代更迭的認識。這種認識即使放在現在的歷史背景之下的中國社會,仍然是一種現實的社會認識。文學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抽象、理想化的認識反映,經典文學著作能夠不斷翻印,並能得到廣大人民的不斷閱讀,就說明了這個文學作品深刻反映了一種文化衝突,並且這種衝突獲得了廣大人民的認同。雖然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矛盾,但這種矛盾卻體現了人們在兩難境地中對人生取捨的追求。
  紂王荒淫無道,造炮烙、蠆盆,寵愛妲已,儒家思想將之稱為殘暴的典型,封建社會的人們群眾亦深務痛絕,但紂王終究是一國之君,是儒家思想應當受到崇敬和不容褻瀆的人物,小說一方面淋漓盡致地寫出了紂王的殘暴,但另一方面卻在字裏行間給予了應有的尊重。摘星樓紂王自焚,朱升大叫:陛下!奴輩以死報陛下也!言罷,將身攛入火中。可憐朱升忠烈,身為宦豎,猶知死節。
  姜子牙封神時,紂王名列其中,封為天喜星。
  妲已就沒有這麼好的結局。
  女媧娘娘惱怒紂王輕薄,召來千年狐狸精、九頭雉雞精、玉石琵琶精曰:成湯氣運黯然,當失天下;鳳鳴岐山,西周已生聖主。天意已定,氣數使然。你三妖可隱其妖形,託身宮院,惑亂君心;俟武王伐紂以助成功,不可殘害眾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
  三妖隱身洞穴修身,與社會沒有很大的危害,但因為聽從了女媧娘娘旨意,千年狐狸精化身妲已,九頭雉雞精、玉石琵琶精隨後進宮一同迷惑紂王,使得紂王只知淫樂,殘害忠良。姜子牙發柬擒妲已,三妖求救於女媧娘娘,誰知女媧娘娘曰:楊戩!我與你將此三妖拿在此間,你可帶往行營,與姜子牙正法施行。今日周室重興,又是太平天下也,你三人去罷。
  姜子牙的封神榜中三妖無名無份,棄姜子牙而去的元配妻子馬氏亦封為掃帚星,藝術化的結局可謂大矣。封神榜是虛構的,但卻寄託了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美好希望,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理想化認識。
  取締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統治秩序,儒家思想是極其矛盾的,一方面希望維持君臣、父子的倫理關係,另一方面卻提出有道伐無道的的政治主張。無奈之下,對於新舊政權更迭卻用天意概括,嗚呼,無語。
  黃飛虎是反叛紂王的一個典型人物,逃出朝歌投奔西岐行至界牌關其父黃滾處,黃滾布開人馬,備好陷車,對其子黃飛虎破口大罵:我家受天子七世恩榮,為商湯之股肱,忠孝賢良者有,叛逆佞奸者無。況我黃門無犯法之男,無再嫁之女。你今為一婦人,而背君親之大恩,棄七代之簪纓;絕腰間之寶玉;失人倫之大禮,忘國家之遺蔭,背主求榮,無端造反。殺朝廷命官,闖天子關隘,乘機搶擄,百姓遭殃。辱祖宗於九泉,愧父顏於人世,忠不盡於天子,孝不盡於父前。畜生!你空為王位,累父餐刀!你生有愧於天下,死有辱於先人!你再有何顏見我?
  其兒媳被紂王欺凌而死的事實在黃滾眼中,根本不能作為反叛紂王的理由。坦然接受,並繼續盡忠紂王,應當是黃飛虎的唯一出路。
  【封神演義】對黃飛虎的形為是肯定的,但同時對另一個盡忠報紂王的余化龍亦是稱讚不已。
  潼關主將余化龍率五子拒守,余德祭起五方雲來至周營,站立空中,將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潑灑,姜子牙六十萬人馬莫能動履,營中煙火斷絕。在神仙幫助下解了此疾,破關之際,余化龍見五子陣亡,潼關已歸西土,在馬上大呼曰:紂王!臣不能盡忠扶帝業,為主報深仇,臣今拼一死而報君恩也!
  余化龍仗劍自刎而亡。
  姜子牙封神時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余化成父子,拒守孤城,深切忠貞之節,一門死難,永堪華袞之封。特錫爾之新綸,當克襄乎上理;乃敕封爾掌人間之時症,主生死之修短,秉陰陽之順逆,立造化之元神,為主痘碧霞元君之神;率領五方痘神,任爾施行。仍敕封爾元配金氏為衛房聖母元君;同承新命,永修厥職,汝其欽哉!
  武王伐紂後歸國途經首陽山,伯夷、叔齊求見,姜子牙曰:紂王無道,天下共棄之。吾兵進五關,只見天下諸侯已大會於孟津。至甲子日,受率其旅若林,罔敢敵於我師,前往反戈,攻於後以北,至血流漂杵。紂王自焚,天下大定。吾主武王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封比干之墓,式商容之閭,諸侯無不悅服,尊武王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紂王之天下也。
  伯夷、叔齊仰面涕泣,大呼曰:傷哉!傷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為!歌罷,拂袖而回。竟入首陽山,作採薇之詩,七日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伯夷、叔齊是儒家不斷號召人們學習的楷模,二人對武王伐紂的定論,同時也可以說代表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認識和評價。
  姜子牙是天意滅紂興周的化身,是周武王發兵攻紂的推手,如果沒有姜子牙的鼓動和堅持,周武王根本沒有伐紂的想法。
  姬昌羑裏城被囚七年,心不生怨言,自認是天數使然,災滿自然榮歸。長子伯邑考進貢贖罪被紂王醢為肉醬,姬昌食之,曰:聖上受鞍馬之勞,反賜犯臣鹿餅之享,願陛下萬歲!
  姬昌在西岐臨終前,召姬發曰:我死之後,吾兒年幼,恐妄聽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縱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為,以成臣弒君之名。你過來,拜子牙為亞父,早晚聽訓指教。今聽丞相,即聽孤也。可請丞相坐而拜之。
  收容黃飛虎之後,西岐遭到聞太師、鄧九公、蘇護、張山、洪錦三十六路征伐,武王依然堅守臣節,姜子牙進表欲討伐紂王。武王覽畢,沉吟半晌。曰:相父此表,雖說紂王無道,為天下共棄,理當征伐;但昔日先王曾有遺言:切不可以臣伐君。今日之事,天下後世以孤為口實。況孤有辜先王之言,謂之不孝。總紂王無道,君也。孤若伐之,謂之不忠。孤與相父共守臣節,以俟紂王改過遷善,不亦善乎。
  這就是儒家的正統價值觀,雖然對於姜子牙的形為給予了肯定,但卻是一種矛盾思維中的肯定,從儒家核心思想來說,姜子牙伐紂形為顯然沒有得到普遍的推廣和倡導。
                2011年2月8日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