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83|回復: 0

贾政一举目(图)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0-6-11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11369935979711.jpg
5 H0 {. c& b; k- S& i' D

: H5 @8 O" e( e9 N4 W% H( P
    认为《红楼梦》一书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涵,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论断。但有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士,把贾政设定为一个代表封建正统的载体,从书里截取出若干贾政的言行,特别是训斥贾宝玉的那些话语,从而把全书的主线概括为那个时代的“新人”(新兴市民阶层的代表人物)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我以为,这样的观点,有简单化的弊病,不利于我们理解曹雪芹的苦心、参透《红楼梦》的真味。 0 M% S( K7 p3 T6 N
7 S# g- D7 b9 I+ T2 W7 `# @
    书里写贾政,也是立体化的。对贾政需作面面观。贾政固然有忠于皇帝的一面,有父权、夫权的威严,有封建正统思想,对于贾宝玉总体而言是施以必须走仕途经济“正路”的意识形态压迫,但书里也多次写到贾政内心里的矛盾,他的灵魂由多种因素组合,而且常会发酵,生发出种种复杂的况味。
/ P- z% J% W4 }9 V5 k# q) A% @# C
) C5 g! ?" P6 b3 ]/ q& U1 E    第二十二回写“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就多层次地展开了贾政内心涌动的情愫。由于其原型并非贾母原型的亲子而是过继的,虽然“真事隐”,却又“假语存”,写到贾母对他的冷淡和他内心里对母爱的需求,更写到他面对元、迎、探、惜等晚辈灯谜中透露出的不祥之兆的警觉惊悚,写出了他在家族兴隆时期内心的孤苦无告与疲惫凄清。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欣赏这个艺术形象要摆脱贴标签的模式,要从中体味出曹雪芹挖掘探究人性的功力。
4 E4 c6 T; }. c, z; C7 t5 H, H, d
    按有的人的粗糙思路,贾政一举目,定然无好事,又要宣扬什么封建正统思想?但是在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和王夫人召集子女们公布元妃让他们住进大观园的谕旨时,晚辈到齐后,曹雪芹特意写下这样一笔:“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喜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这个地方把贾政的眼神从外在形态直写到内在底蕴,说明他也有超越封建价值观念判断的审美亲情。 # O7 ?1 H8 f$ ]  Y/ |7 v) O

  e2 Q5 B; u2 a: [8 _; ?$ |, |6 z1 }    七十八回前半回写“老学究闲征O词”,更进一层写出“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读者读到这里,会感觉到贾政与宝玉并非势不两立,他们灵魂深处,都有看淡功名诗酒放诞的因素,只不过贾政素日自己压抑更去压抑子侄,而宝玉能挣脱压抑自觉释放罢了。 + {$ U3 V2 q: X7 C

, `* O! o6 L* |4 K    我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的电视讲座和书籍里,告诉大家我的探佚心得:“老学究闲征O词”,是贾政内心深处悼明之亡情绪的一次大宣泄。有的听众读者发问:贾政是个满清王朝的官僚,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更有人指出,曹雪芹是八旗子弟,又不是明朝遗老遗少,他怎么会在书里去通过这样的情节这样的人物来表达哀明的情绪?要弄通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知道三个事实。第一,曹雪芹祖上是满洲八旗的成员,而所属于的正白旗还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一直有人误以为曹雪芹祖上是汉军旗的成员,非。如果是满清入关前后所编制的汉军旗的成员,那么,在整个社会系统里面,身份就比较低下。属于正白旗成员,表面上就属于最正统的满族。第二,曹雪芹祖上是汉人,但被满人俘虏得早,那时究竟满人能否得天下,还很难说,但曹雪芹祖上与满人共同作战,立下汗马功劳,后来竟一同入关,清王朝定都北京、统一全国,跟随满族主子夺得天下的如曹雪芹祖上的汉人纷纷分享到胜利果实,被委任为有权有势的官僚,曹雪芹家后来三代四人担任了江宁织造,在康熙一朝,无限风光。特别是曹雪芹祖父曹寅,他与康熙可谓“发小”,除了织造任内的事务,他还兼负盐政、制造铜筋、刻印典籍等重任,更担任着不为人知的单线与康熙联系的特务,其中一项特工任务就是与明朝遗老遗少套近乎,笼络时也就刺探到他们的内心想法与外在作为。第三,虽然被编制到了满八旗中,但曹雪芹家族毕竟血管里流淌的是汉族的血液,而他家在正白旗里,地位又比满族成员低,属于“包衣”,就是奴隶,他们分配到的衙门,是内务府,也就是为皇家服务的一个专门机构。从曹寅留下的诗文里,能找到不少在与明朝遗老遗少唱和中,自己也发哀明之幽思的蛛丝马迹,这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统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其内心确有那样的情愫涌动。但曹寅那样做,却又有所仗恃,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进曹寅接驾的江宁织造署,而且康熙为了强调满清政权在中国的合法性与连续性,专门去祭奠明太祖陵,书写了“治隆唐宋”的碑文,因此,适度地表达悼明情绪,对于曹寅那样的人来说,属于“打擦边球”,并不一定是悖逆,弄巧妙了倒是对满清“奉天承运”的一种肯定。了解这些书外的情况,有利于我们理解书里贾政“闲征O词”这段情节。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