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0|回覆: 0

金釧兒乜斜著眼(圖)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0-6-12 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12385006359037.jpg
5 z+ e* H! u7 p" `  ^

9 }$ {9 t8 b9 a- P
    【現代漢語詞典》裡對乜斜有兩解,一是眼睛因睏倦眯成一條縫,一是眼睛略眯而斜著看(多表示瞧不起或不滿意)。曹雪芹寫【紅樓夢】不止一次使用乜斜一詞表現人物眼神,但他賦予這個詞彙的意味卻比【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更爲豐富。 ( L0 Q. q7 R- M4 G

/ O, a& q/ w1 N; H6 {& k3 ~* ~    【紅樓夢】第三十回寫到盛暑中午,寶玉因無聊,順腳進入王夫人上房,只見王夫人在裡間涼榻上睡著,金釧兒坐在旁邊捶腿,乜斜著眼亂恍――這裡的乜斜一詞,確實只是形容金釧睏倦時眼神恍惚。寶玉悄悄跟她調笑,其間有動作,有玩笑話,金釧說了句最不該說的涉嫌下流的話:『我倒告訴你個巧宗兒,你往東小院子裡拿環哥兒和彩雲去。』寶玉和金釧兒都萬沒想到,王夫人那時候並未睡沉,忽然翻身起來,照金釧臉上就打了個嘴巴子,指著金釧罵道:『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盛怒之下,立即把金釧母親叫來,將金釧攆了出去,後果大家都清楚,是『含恥辱情烈死金釧』。金釧之死,性質是否屬於奴隸主對女奴的迫害?以今天的觀點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其實寶玉也有一定責任,金釧固然輕佻,寶玉在那短暫的時間裡也只釋放著貴族公子的特權意識,其人格中的優美面毫無體現,王夫人打罵金釧時他一溜煙跑了,竟沒有留下多少爲金釧辯解哀求幾句。就曹雪芹下筆而言,他倒未必是要表現主子對奴才的壓迫,他似乎是在書寫又一個性格悲劇,因爲在第二十三回,寫到賈政和王夫人召見眾子女時,就特意寫到寶玉進門前,一群丫頭在廊檐下站著,見到他都只是抿著嘴笑,唯獨金釧一把拉住寶玉說:『我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這會子吃不吃了?』金釧仗著素日王夫人對她服務的慣性依賴,竟不知收斂自己的輕薄做派,她是遲早要出事的。而王夫人對金釧的投井自盡,在曹雪芹筆下並不是狠毒無情,而是心有悔意,也很符合王夫人的一貫性格,包括後來王夫人決定抄檢大觀園,攆逐晴雯等丫頭,曹雪芹在敘述文字裡說『王夫人原是天真爛漫之人,喜怒出於胸臆,不比那些飾詞掩意之人』,我以爲那並非反諷之語,而是對王夫人性格的白描。乜斜死金釧,偶然性里有必然性。
# {4 d: a" k' c# F7 Y( G; u; \$ c9 t- ~: h9 I# X9 P5 S* Z$ w
    金釧的乜斜是睡眼。醉眼也可能呈乜斜狀。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寫賈芸在卜世仁舅舅家受了氣,煩惱中低頭往家走,不曾想一頭撞到了一位醉漢身上,那是市井潑皮醉金剛倪二,倪二正抓住賈芸脖領罵完要打時,賈芸忙叫道:『老二住手,是我衝撞了你!』倪二聽是熟人的語音,將醉眼睜開看時,見是賈芸,忙把手鬆了,趔趄著轉怒爲喜。這段描寫里曹雪芹雖然沒有使用乜斜這個字眼,但臉上醉眼、腳下趔趄,有讀者產生倪二雙眼乜斜的想像,也很自然。醉金剛這個角色很耐琢磨。按說他在市井中重利放貸,屬於法外謀財的社會填充物,似乎沒有什么正面價值可言,但曹雪芹卻用十分明亮的色彩來描繪他,把他安排進回目,稱道他『輕財尚義俠』,脂硯齋批語更指出,在作者和他的實際生活里,都遭遇到醉金剛這樣的人物,言外之意,他們多舛命運中的若干援助者,恰恰是這種『潑皮破落戶』。   {7 E8 i  |3 L" h. c% A4 ^
/ ^/ O9 v1 q* K) p3 v
    醉金剛是底層的社會邊緣人,書里另一位引人矚目的社會邊緣人是柳湘蓮,曹雪芹對柳湘蓮這樣一位破落世家的飄零子弟,就給予了更多的溫情與讚美。薛蟠錯把會串戲的柳湘蓮視爲一個可以輕褻的相公,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那段情節里,曹雪芹從各種角度描寫到薛蟠色迷顢頇的眼神,他聽到柳湘蓮明明是騙他的話,竟信以爲真,『喜得心癢難撓,乜斜著眼忙笑道』……薛蟠的這個眼神,區別於金釧的睡眼和倪二的醉眼,是十足的色眼,這樣看視柳湘蓮當然更刺激出柳湘蓮痛打他的決心。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在曹雪芹筆下,柳湘蓮是個由著自己性子生活的人,他常會隨性而變。痛毆薛蟠之後,他避事藏匿,有的讀者或許以爲他的故事就此結束,沒想到第六十六回,他竟忽然和薛蟠同時出現在賈璉面前,一問,竟是戲劇性地驅散了劫掠薛蟠商隊的強盜,與薛蟠不僅盡棄前嫌,更結拜爲兄弟了!賈璉趁便促成了他和尤三姐定親,誰知回到京城後,聽了寶玉幾句話,他又堅決反悔,要收回定親的鴛鴦劍,這就導致了尤三姐的持劍自刎。然後有一段迷離撲朔的文字,使讀者覺得柳湘蓮遁入空門,從此不再出現於俗世。我在【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的電視講座和書籍里,探佚出柳湘蓮在八十回後復出俗世,與沒嫁成梅翰林家的薛寶琴在離亂中遇合,使得寶琴最後的歸宿是『不在梅變在柳邊』,根據之一,就是曹雪芹已在前面爲柳湘蓮的性格特徵和命運軌跡定下了調子:他是最會隨性而變,也最會出人意表的一種生命存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