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8|回覆: 0

到古詩中避暑(圖)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8-3 1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803394431614169.jpg

7 p- `$ h+ C4 g( y& y  n, W! X
& n' s) _4 \, b+ n7 \
    古人沒有風扇空調,炎炎夏日,或棲於樹蔭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古人感懷於大自然賦予自己的清涼世界,於是,便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避暑佳作流傳下來。今天,我們捧讀這些詩作,仍能感受到當年的詩人消夏之樂趣,不知不覺間,仿佛與詩人一塊走進清涼的世界,心頭不禁泛起絲絲涼意。 * x0 ]8 |0 [- q1 Y1 L9 W$ P/ r; }
7 d% r, y0 H! ^# j' ]8 ^
    坐在樹下或走進竹林,是古人們普遍採取的乘涼方式。因此,在眾多避暑詩作中,這類作品也最多。南宋楊萬里【桑茶坑道中】描寫了一個牧牛的小童爲避酷暑睡臥柳蔭之下的悠閒情趣:『睛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塔水滿溪,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中唐王維爲消暑,抱著古琴走進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彈,樂而忘返,給後人留下了千吟不厭的【竹里館】:『獨坐幽莫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R" Z1 {( m& u% l; j6 a& P
6 i: m4 t. ^% ~# G- p: v    臨水之地也是古人避暑的佳處。炎炎夏日,若得一處亭台樓榭橋畔相伴,著實是納涼人的福氣。宋代的楊萬里,喜歡流連於荷池納涼。其【暑熱游荷在池上】云:『細草搖頭匆忙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對此,大詩人陸游也深有同感:『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塘自在香。』此詩表現的是在蓮花池邊和柳樹蔭里月下乘涼的樂趣――楊柳隨風飄拂,荷花送來清香,在畫橋畔倚床休憩,欣賞船家悠揚的笛聲,真是盛夏酷暑時的一種美妙絕倫的享受。 ) l$ w) e4 i) ?& g
. Z; \9 P5 @" v
    當然,『心靜自然涼。』要想在悶熱難當的夏日,讓自己不心急氣躁,關鍵是保持一份平靜的心態。宋代梅堯臣的詩說得好:『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何朔飲,煮茗自忘歸。』詩人在花木蔥籠、曲徑幽深的長廊里品茗納涼,清以心靜,靜中生涼,一幅閒適自在的畫面猶在眼前。唐代詩人白居易喜歡獨坐院中,迎著徐徐清風而自得其樂。他在【消暑】詩中寫道:『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爲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2 Q/ X! }7 ^: w- ?! {
6 Q. \7 d: f4 W, w, A( e0 R
    今天,我們翻閱這些詩作,特別是在炎炎夏日,品讀古人的納涼詩句,其實就是在乘古詩的涼意,消自身的暑氣。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