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1|回覆: 0

朱元璋建立糧長制度 以良民治良民籠絡糧長(圖)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0-6-10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10467832884568.jpg
! {' x, k: b( m: d6 i* Z( p

, n9 V8 r* x8 z8 t
    浦江的鄭宅鎮,北依仙華山,南臨浦陽江,蜿蜒的白麟溪穿鎮而過,景色秀麗,歷史悠久。這個江南小鎮之所以叫鄭宅,不僅因鄭姓家族長期聚居在此,還與明初鄭氏族長擔任糧長,送賦糧到南京受到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嘉獎有關。# ]0 _  F4 O6 U( t2 G2 k
, O0 g  |- X# Z# k8 Y
    秦漢時期稅收實行『田租口賦力役』制度,田租要到實地估產,口賦則以年齡為標準交納。漢末,連年戰亂和災荒,地方官既沒有力量組織人力去農村實地估產,也由於失去戶口記錄,無法弄清民眾年齡以徵收口賦和分派力役。為此曹操不得不改行『租調法』,田租按土地面積徵收,戶調則按戶徵收。戶調從戶而稅,家庭人口越多,其單位人口納稅越少,聚族而居成了避稅的極好辦法。所以,隋唐時代的政府不主張聚族而居。
4 V; [' Q. Q$ G: f* k4 U' I
0 K* M) y# d* A1 Q    隨着唐代建中元年,宰相楊炎進行稅制改革,實行按資產徵稅的『兩稅法』後,家庭規模的大小已不再影響國家財政收入,而且大家庭互助能力強,資產集中生產效率高,有利社會穩定,所以宋代政府有意識地提倡『孝』道,鼓勵累世同居,不分炊。% n3 ?5 U4 V& ]7 ]9 _: W% A7 J
9 y+ b& ?" {% ?/ B$ z* i( r
    當時鄭宅的族長順應了這一潮流,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組織族人聚居合食,同食共居長達350餘年,大家庭人口最多達2000多人,相當於一個大村落。+ }! \) {/ _3 V$ f/ d' b+ H

7 \& ?. E6 X: z" \9 p9 W8 S    由於鄭氏家族合族義居的規模罕見,宋、元、明三朝屢受旌表。尤其是明初,鄭氏的族長擔任了當地的糧長,負責徵集賦糧運送至南京,由於完成任務出色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見和表彰。朱元璋敕建旌表孝義之門木牌坊,稱其為『江南第一家』,並親書:『孝義家』三字以賜。
" a0 l9 w& {9 Q5 s/ d
# q4 @# M/ y/ A( L' N" _& |5 a    明初,朝廷要將全國3000萬石的田賦挨家挨戶徵收上來,集中運送到京師及其他缺糧的地方,工程浩繁艱巨。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別出心裁地建立了糧長制度,設計了一套『以良民治良民』的民收民解辦法:把繳納田賦一萬石左右的地方劃為一區,政府指派該地區土地最多、納糧最多、且具有威望的大地主擔任糧長,替政府負責催收和解運田賦。
( R$ K+ i/ f5 D' I0 r3 u$ o* Y) U1 A( d3 u
    朱元璋為了籠絡這些糧長,規定了許多優待的辦法,如糧長可以參加鄉村訴訟案件的會審和裁判;糧長如犯法,甚至死罪都可以用納錢贖罪,並可以繼續當糧長。糧長把糧食運到京城時不僅能受到皇帝的接見和嘉獎,一些優秀的糧長還能封官晉爵,最高可擔任省一級的布政司(相當於今財政廳兼民政廳廳長)。鄭氏族長就是利用運送田賦糧到南京的機會,在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的引見下,獲得了朱元璋的題字和表彰的。宋濂早年自金華潛溪遷來鄭宅相近的青蘿山下定居,與鄭氏有着歷史上的友誼。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