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2|回覆: 0

董其昌書法繪畫作品鑑賞(圖)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0-7-12 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2250563976726.jpg

8 c, l9 [* q! F
5 \# k, V" B/ d
    人物簡述8 ~( }2 _; V, t( S7 w+ N# Q! C

" _# y: n2 D. V  {! Q2 n0 |( L" E  L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漢族,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鎮)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
! _! N& b' T1 u% k: G  s5 K+ o' I0 h9 z3 u$ Z7 @
    董其昌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並成為明代藝壇的主流。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集】、【畫旨】等文集。
/ j1 Z* R& G, D0 N( ^
8 Y, X$ B$ _, @4 X    其人生平

1 t5 b7 V& R4 L6 h3 G% b% T. W4 o9 u
( h$ s* M6 g0 C* o9 X
W020100712250570013727.jpg

9 K4 `- B2 V0 w+ M1 L

6 l$ B0 A+ Z$ M3 @% [( [/ N/ A
【贈稼軒山水圖】軸,明,董其昌繪

7 P' l9 D& Q% R& s! b
# A. O6 G1 ^5 W* m* M6 o
2 J( w4 l6 B+ I% P; T
    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董其昌出身貧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雲直上。公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舉進士,開始了他此後幾十年的仕途生涯。當過編修、講官,後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政治異常敏感,一有風波,他就堅決辭官歸鄉,幾次反覆起用。, n0 X2 k1 z! M/ C3 L$ {

) k# m& Y6 ^8 s" @7 I+ [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一直以來,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內外大收藏家尋覓的目標。
$ G% N5 P7 h( B( D) y$ r+ @
/ ~: ?2 [, n+ T' A  `4 J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
  S5 l, s' W$ U  w+ ?: ]
, m6 N. \' n  H5 U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瀟湘圖】、【溪山行旅圖】――(作者:北宋范寬)、【龍宿郊民圖】、【夏山圖】,並以『四源堂』名齋,後其『四源堂』中四幅名畫多為河南袁樞(董其昌年弟袁可立子)遞藏,使其成為晚明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還有精選李思訓【蜀江圖】、【秋江待渡圖】,董源【征商圖】、【雲山圖】、【秋山行旅圖】,巨然【山水圖】,范寬【雪山圖】、【輞川山居圖】,李成【着色山圖】,郭忠恕【輞川山居圖】,江貫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蒙【秋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從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 B8 K0 l* z- Q" x8 Q, E  _9 z5 K& D0 Z$ V9 Q$ P1 a7 w
    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鑑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善畫山水,遠師董源、巨然和黃公望。其畫風筆意安閒溫和、清新秀麗。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創作。又以禪宗的南北派比附繪畫,稱『南北宗』。他是尚南貶北,抬高文人畫的地位,打擊壓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筆柔和,秀媚有餘,魄力不足,缺乏氣勢,且多輾轉摹仿,如【峒關蒲雪圖】、【溪山平遠圖】等,皆為摹古之作。
' U! A# s. |8 v
& n! J( G1 k! ^1 A* R3 E: L/ @    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於其大量的題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董其昌一生勤於書畫,又享高壽,所以傳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倪寬贊】、【前後赤壁賦冊】等。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