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9|回復: 0

[武當] 本山派及其它功法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1-8-12 17: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百度
  1、武当炼性修真全图 
  此图原版于1980年在武当山紫霄大殿西侧楼顶秘暗处发现。为道家性命双修图谱,偏重讲命功功法,旨在祛病延年,要求习者必知人体经络穴位、中医脏象生化、道家气化及易理变化,以敛先天之气,施抱元守一之诀,习周年运行之术,以达炼性修真之目的。 
  2、小锦丝(武当擒拿108手) 
  小锦丝是武当擒拿术中的一种对练套路。据传,清末民初,武当龙门派第十五代道人本相道长云游至山东登州府(现蓬莱县)孙玉汉家中栖居数载,与孙玉汉志同道合,结为世交,并收其长子为义子,赐单名为“洽”,遂传授内家多种拳械,其中就有该术。本相道长是目前有根可寻的小锦丝之最早传授者。其逐代传承为,本相传于义子孙洽,孙洽传于长子孙概等等。 
  特点及要领:它继承了武当拳术技击之精华,循内家之理,把擒拿与解脱,进攻与防守融为一体。有解有拿,连绵不断;巧解巧拿,借力用力;圆中求解,环里出拿。当代继承人为孙概,现主要在山东一带流传。 
  3、武当弄丸健身总图 
  该功法起自“无极元始”,终于“会归有极”,其得“膝上连环攒”、“熊黑拨木翻”等攒翻三十六式。以掌运丸,随意抛接,犹如苍龙戏水、玄鸟穿林,为道家修心养性、炼筋柔骨之门。历被道家、养生家视为秘室宝典,不予外传。本图未作文字说明,但绘有路线。武汉古都子(陈流沙)先生在十年浩劫中'碍而藏之。 
  4、混元掌 
  武当拳种之一,其式柔软绵巧,缠丝化劲。全套六十二式,传承人为武汉赵应文。 
  5、武当悟性气功 
  该功法由上海陆国柱所献,由武当山三天门悟性气功第二十四代传人朱诚德大师传授。该功外柔内刚,动中求静、气感快,不用意守,只存意念,任其自然。分初中高三级功法,坚持习练可延年益寿。 
  6、武当明目功 
  该功为少艾先生所献,承传关系未提。此功简便易学,仅利用每日早晚时间进行面目的穴位按摩、吞津、站桩,从而达到明目及保护视力的效用。 
  7、武当观月功 
  相传,该功为清末民初武当山一云游道长所传。其功以练眼为主,又有强身健体之妙。功家长期习练,可达眼观六路之神效。由王国良先生献出。 
  8、武当玄机心诀图 
  全称为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心诀图。此图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在丹江口市博物馆征集的民间文物中所发现。该图由三百余字的真武问道于老子的问答语录,以八仙人物、山水风景绘成的“寿”子,用神仙人物、珍禽、吉祥器物构成的十四个对联,图画字共三大部分构成。三百余字问答录明确地阐述了炼性重在心法玄机上做文章,其余则用图画式的文字对联巧设喻理之法,详尽地阐述了修道中修心的重要性和方法。 
  9、武当内养采光功 
  本功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为功理基础,用眼睛采收太阳之精光和山水树木之灵气,经坎离相交,溶润周身,通过意守汇聚,开发人体内先天之原,内养脏腑,调节气血,性命双修,祛病延年。整套功法含三个部分,预备功、内养采光功及辅助功。由西安刘会峙先生所献。 
  10、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武当太乙擒扑二十三式,为1980年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浙江金子驶先生(已故)所献秘功。金先生为清皇室子弟,1929年因爱妻病逝,遂生厌世之心,跋涉武当山出家,得武当龙门第十六代传人李合林道长传授此拳。此拳为明弘治年间,武当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张守性,融张三丰“太极十三式”与“华陀五禽戏”等道门吐纳导引、技击于一炉创演而成,有行拳如行云流水、简中寓繁、绵里裹针、势动神随,技击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之特点。有养气健身之功效。该拳法已整理出版,并已得到推广。 
  代表人物:赵剑英、杨群力 
  11、太极玄门剑 
  太极玄门剑是武当山护山剑法之一,传授极严,外人不予相闻。历代有谱秘传,并附说明图65幅。由于历史沧桑变化,原剑谱辗转而为北京笑先先生珍藏。 
  12、武当神功太极拳 
  据言,该功源于宋元时期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讲求内外兼修,动柔见刚,属内家长拳类,分四路演练。一路升阳柔环功四十四式,二路盛阳运丹功六十式,三路壮阳九转功五十一式,四路固阳全真功七十式,理法谱诀悉备。现传人为杭州王宝仁。王原籍为武当山地区人,家传世代习武当武技。此技现在杭州传授,并传播海外。 
  13、武当虎爪功 
  14、武当太极拳圆桩气功 
  该功为张三丰祖师为练拳架臻于上乘境界,另外揣摩创编的运气之法,它以周子太极图形,而取河洛之理、先后天八卦之数,顺自然之道而创。功法简单,不出偏,老幼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体功法有外撑圆法、守气法、合气法、展翅法、调气法、扎根法六大法门。由武当太极拳传人侯转运传授,西安艾光明整理献出。 
  15、武当拳三回转 
  该功法由湖北省武术挖整组于1983年在武当山发现,由成员郭全孝整理。由当年武当山金顶飞来钟下堤坑道观冯太瑞道长传道人胡兴茂。胡1952年下山还俗后,始在湖北大冶广传。 
  16、武当太和拳 
  太和拳是历代仅在武当山道门内承传的一种拳法。据武当山金顶太和宫、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永光道长言,太和拳是“太上老君创,火龙真人传,三丰祖师扬”。因为太和拳的承传从来是没有图谱文字,代代师父言传身教,故此其承传关系,连永光道长仅能上溯五代,龙门十四代传人明了真人,十五代徐本善,十六代陈合龙,十七代伍教鹏,十八代永光道长。太和拳共二十二式。其特色有六:一、太和拳是武当道家丹功的动功;二、其手眼身法步讲究浑圆松柔,清净无为,顺其自然。三、不择场地,老少皆宜。四、至简至易。五、养身健体,防身御敌。六、以化为发,以防为攻。 
  17、武当铁布衫 
  该功为武当道门内家传统上乘功法秘技之一,被历代高人圣道所珍练。它融武术、气功于一体,以呼吸吐纳,动作导引,修炼内气为基础,旨在锻炼筋骨肌肉,灵活关节,疏通经络血脉,调摄气机,内实脏腑。该功功法独特,功效神速。增强爆发力,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且能使全身坚硬如铁,不畏拳打脚踢,成就“金刚不坏之躯”。此功以“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意到气到,气至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使气内行五脏六腑,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混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温州杨建南整理献出。 
  18、龟息功 
  该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由黄华兴先生整理献出。 
  19、武当太乙龙凤剑 
  该剑法系道教武当山黄冠羽士健身养性的主修功法之一。由武当山南岩太乙真庆宫鼻祖太乙真人所传,至武当山最后一任全山道总徐本善道长时,由于时代原因,始传方外。当代女拳师年近九旬的内家传人胡素芝幼师从云游东北的武当道长得此剑法。 
  该剑法共四路。其主要特点为,内炼神勇,外练劲力,乘虚蹈隙,因敌变化,以静待动,以斜取正,迂回包抄,后发先至,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走化旋翻,轻稳捷疾,静如山岳,动如脱兔,腾跃击舞,滚翻扫躺,左挑右拦,神出鬼没。达到“神、剑、身”的高度和谐统一。 
  20、武当气功太极拳 
  该拳原称“武当内功太极”,系道家历代所传的养生功法之一。由武当山道门传出,流于民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武当山道士玄丹子云游至天津时,下榻于“天后宫”,与整理者马杰先父马玉堂结为好友,遂传马杰先生此功法。该功分上中下三段共二十七式,具有医疗保健养生之效。 
  21、武当密宗拳——玄武功 
  玄武功,即龟蛇功,系武当派功法之一。始于武当,流传于湘鄂地区,由湖南双峰县何春生传授,王炳生先生整理献出。该功仿长寿动物龟蛇的生息形态、习性动作,进行调身调心调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健身、康寿之目的。 
  22、武当床上八段锦导引秘功 
  该功为武当道门内养生功法,秘传至今。由尚儒彪整理献出。 
  特点:简单易练,见效快,每日临睡前和起床前在床上即可练功。并可据时间和治疗的需要,将功法拆开练,老弱病残皆宜。 
  23、武当太阴神功 
  该功系武当山在庙道人修道养生之术,历代仙师视该功为延年至宝。其简单易学,得功快,具有疏筋通经、行气通络、吐纳祛浊,采天地之气、日月精华营卫全身等效用。故能抗老延年,祛病强体。由武当山紫霄宫在庙道人朱诚德传授,上海陆国柱整理献出。 
  24、武当中和功 
  该功法按五行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排列,一是行功,二是站功,三是住功,四是坐功,五是睡卧功。行功主启萌,站功是生长,住功主承转,坐功主根基,卧功主收驻。前三功是动功,后二功是静功。要先练动功,后练静功。因动者,静之基也。每功均有动作要领及作用介绍。由唐道成传授,周金富整理献出。 
  ①静坐功 
  特点与理论:根据丹道仙学养生思想,以求以静入定,以静坐养生。 
  特技与练功法:静坐时,将人体内所积存的“精”先聚集在丹田,再将其炼为“炁”,循序渐进地经过祖窍、膻中、下丹田、会阴、尾闾、命门、夹脊、玉枕、泥丸等穴,以达养生之效。 
  ②睡卧功 
  特点与理论:做功由静到卧,由卧入睡。 
  卧功卧而不睡,侧身屈膝,不损心气,卧而神清气静,聪敏多慧。 
  25、武当派点穴秘法 
  由张三丰所著《武当穴谱》而得。 
  特点与理论:利用气功的效用,运动自身丹田罡气以通全身经脉,贯注于四肢百窍,促进气血循环。 
  26、武当祖师功 
  据传,该功在百年以前,由武当山传至襄樊筱铺镇熊楚,再传附近孙家营的孙洪斌,再传张子野,由杨国友整理献出。 
  特点与理论:功法特殊,既不意守丹田,更不气沉丹田,而是讲究气不沉而自沉,意不守而自守,自然而然地达到调心调息调意调神之目的。 
  特技与练功法:可以祛病强身,防治许多慢性病,并可抗老益寿;特别强健腰腹,使腰腹部能抗受外力冲击。 
  代表人物:蒋剑 
  27、武当五形养生功——盘坐功 
  来源于武当山庙观内秘传的内养功法,由还俗道人刘玉荣传其子刘德义,后面世。 
  特点与理论:此功法分坐卧立行滚五种形式练功,融导引、按摩为一体,形成风格独具的优秀传统内养功法。 
  修炼该功,讲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始于静,归于静,由无极生太极,行四象,走八卦,坐式胎息,动静功还原,以意领气,以气动身,势承形圆,呼吸绵绵舒缓,力求自然,意行气行,意气相连。要求“卧如弓,坐如松,行如风,滚如坛子转”。 
  特技与练功法:旨在健身悟性,延年益寿,属穴见道家内养秘法。 
  代表人物:刘德义 
  28、武当五形养生秘功——卧功 
  相传,该功系陈抟所创。 
  特点与理论:以按摩、运动保健为特色,讲求寓动于静,动静结合。 
  特技与练功法:年轻人久练强健筋骨、精气神旺盛,食欲强,睡眠好;中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久练,必然健全康复,身心舒畅。此功的共同点是,对背颈椎臂腿等病有防治或辅助疗效。 
  代表人物:刘德义、蔡星生 
  29、武当玄真拳 
  特点与理论:属道家护观之上乘功法,制敌招势精妙实用。对敌近则贴身短打,远则拳脚齐击,守势严密,攻势连环。手法多用封采接,擒制敌攻击之手,以拧拉拎按迫使敌身势失调。其拳法多用冲肚、击面、贯耳、挑崩捶;其脚多用尖肋、通肚、窝心、挂面、踩子脚;其步法多以开弓、骑马、玄虚、钩跷等式套抵敌领近腿。 
  代表人物:吴连荣、贺春林 
  30、武当太乙五行桩 
  特点与理论:循丹术功理,遵丹术功架,择丹术旨要,取象于树木生长态势,从法于阴阳转化之义,吞吐日月星云光华,采炼天地山河灵气,达到内壮外强、修身养性、御侮扬正之目的。 
  特技与练功法:可稳根固基、通经活络、温养精神、调和气血、增长劲力、强壮筋骨、平衡阴阳等,通过修持,使内气、劲道、灵意、耐性升腾,从而为进修上乘武学打下坚实基础。 
  代表人物:高旭东 
  31、甘凤池嫡传武技——行功一路 
  32、追风掌 
  33、道家玄牝丹功——指诀术 
  源于道家的掐诀念咒之法。 
  特点与理论:指诀术是以“天人感应”为基础,借助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子午流注、方位、节气、时辰等自然运动规律,运用传统的养生方法,揭示人体相应部位感应宇宙微观系统的变化,将天人合一理念在指诀和穴道的开闭之中完成,达到祛病、健身、延年之目的。 
  代表人物:张章 
  34、玄武棒 
  传自武当道人徐本善。 
  特点与理论:招式简单,要求势正意深,运铁棒如鸿毛。共六个单势,六大招法。 
  代表人物:郭浩然 
  35、武当玄真十脚 
  特点与理论:先手后脚,手脚并用,手封门户控制敌手,脚隐手下攻敌不备。起脚于敌失势之时,落脚于敌要害之处,从而克敌制胜。 
  代表人物:贺春林 
  36、武当绵拳 
  绵拳,也称延手拳,是一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舒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拳术。其内容丰富,整个套路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以及虚步、丁步、马步、仆步、坐盘、歇步、叉步、独立步等步型。 
  特点:行拳时,柔缓如风平浪静,春风摆柳,绵绵延长;变换发力时,刚快似暴风骤雨,惊涛拍岸,猛烈突然。 
  37、太极元功拳 
  太极元功拳虽然是太极拳系的一个门派,具有与其它太极拳相通的共性,然而它却是一个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思想,吸取综合诸家拳法(不分内外家)精华,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一个比较完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拳术。其外形动作、内功心法、技击原理,以及要求与风格特点,均与目前广为流传的陈杨吴武孙式等太极拳有很大差异。 
38、武当太虚拳 
  39、武当太乙五行功 
  武当太乙五行功,俗称武当太乙五行导引术,是武当丹法的辅助功法。 
  特点与理论:该功法主要以导引为主,是武当丹法以形引气的重要典范。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加强五脏的功能,使五脏坚实,精气充盈,为内炼成丹提供必要的帮助,是“修墙补屋”阶段较好的功法。 
  40、武当追风掌 
  武当追风掌始创于道家,在道门为秘传之术。该拳由道光年间太乙铁扳道人郭济元向外传之后,经云游金氏道长在白云观传于屈克章先生。 
  拳术套路甚精,动作古朴,招式简捷,手法严密,实用性强。它以基本招术为核心,不拘泥于势,相互易变。以道门学说之玄妙,内在神意,柔化在身,发力在根,圆活灵巧,弹抖自如。 
  代表人物:郭树璞 
  41、武当元始派周天功 
  42、武当玄真拳五捶格斗术 
  理论与特点:武当玄真拳五捶格斗术,适用于近身短打格斗。实战对敌时,讲究设空诱敌,引进落空,顺势借力,后发制敌。该格斗术是由武当玄真拳法中精选出来的冲肋捶、通肚捶、压挑捶、破裆捶共五种中盘攻击性捶法组在。 
  43、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 
  源流: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伦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练功法:修炼本功时,须采五方五行之气助功,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口诀,采五方正气为我所用,以外气补充内气,扶正气祛邪气,从而达到内壮外强之目的。 
  44、武当太极十三杆 
  练功法:武当太极十三杆是九宫太极门中长兵器的一种。古代亦称大杆子或大杆。该杆长约3米,把粗约2厘米,白蜡棍制成。双手阴阳握杆为主,左右互换握法施展招术。 
  特点与理论:杆法路套有抖、劈、崩、推、拨、戳、挑、格、缠、圈、滑、滞、云等动作变化组成。运用太极的身法步法,以腰发力,力达杆身。以太极腰、八卦步、大抖杆为基本功。用于贯通内气,协调周身,从而增强两臂力量及爆发力。演练时,呈现出“滑如冰凌粘似胶,软如棉花硬似铁”的境界。大杆不花以花巧取悦于人,其动作招法朴实无华,气势如拉弓出箭,杆杆皆无虚招,攻防技击实战性强。可以单练,也可以双人对练。 
  代表人物:王炳生崔晓梅 
  45、太极元功拳 
  代表人物:张德学 
  46、武当穴谱 
  该谱为张三丰所著。 
  诀要:“子时”是“窍阴穴”,“丑时”是“章门穴”,“寅时”是“列缺穴”,“卯时”是“曲池穴”,“辰时”是“天枢穴”,“巳时”是“三阴交穴”,“午时”是“通里穴”,“未时”是“小海穴”,“申时”是“膏肓穴”,“酉时”是“横骨穴”,“戌时”是“大陵穴”,“亥时”是“翳风穴”。 
  代表人物:郭兆凤 
  47、太极拳散手秘诀 
  源流:此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系王新午七十年前所传之手抄本,多年来仅供师传弟子内部习练研究传阅,原谱作者是宋书铭老前辈。 
  代表人物:王锦泉、韩琳 
  49、太乙观金针玄指功——玄阴指 
  源流及理论:本功由“玄阴指”与“和阳指”两部分构成。玄阴指属上部修指类硬功,贯劲即可运用;和阳指属下部修指类内功,是前段功力的提升修持方法。二者之间自相契补不足之功。同治年间,垂霞道人周宗源留金针玄阴指于武当山,光绪十三年隐入王屋山后,悉将全套阴阳玄指功传给罗诚寅道长。太乙观金针玄阴指主练手部梢节三阴二阳劲(即主练拇食小三指阴劲支撑力,以及中环二指阳劲捅插力)。旧时多从早春“龙抬头”之日开功,于当年“下元节”验功。 
  代表人物:宋学玉 
  50、太极拳脊髓炁化功 
  太极拳脊髓炁化功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导引功法,首先要求在“松”的基础上,也就是在静的前提下(松后方静)进而“内动”脊柱,以至全身。 
  51、任督循环内功修炼法 
  内功是传统的武功功法,乃道家内功紫阳金掌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亲身验证的心得。 
  52、道门秘技——玄灯攒 
  源流:玄灯攒是一套序传于道教数百年,用于养生御险的古老拳法。 
  特点:玄灯攒古朴灵活,刚柔相济。刚不似外家直劲,柔异与太极之力。出手见招,势无虚着,打法独特巧妙。 
  代表人物:宋学玉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