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0|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字誤用糾錯之『豐碑』自古不是碑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11-27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摘自青藤書社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豎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於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儀禮·聘禮】曾說:『上當碑南陳』,鄭玄的注釋就是:『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二是豎於宮廟大門內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現在工地上上樓板所用的叼板機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豐碑來牽引自己的棺材,【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後,要用以大木立於墓壙的四周,上設轆轤,用以下棺於壙。該規格本來為天子之制,後來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對於豐碑的使用範圍仍然有着嚴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之後,公輸般勸說季康子用豐碑來下棺,結果就遭到了別人的一番挖苦(事見【周禮·檀弓】)。

顯然,所謂的豐碑在當時的語境之下,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後來發展到公室成員,再往後發展到諸侯亦可用。後人沿襲了此種習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學着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只是他們忘了原來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記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後來有人開始在光禿禿的石頭上開始刻字記錄父輩的功績,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墓碑。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的無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點符合古禮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顯得有些東施效顰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