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66|回覆: 11

今天如何讀論語

  [複製鏈接]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0-11-26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如何讀論語

雪峰山人
電子郵箱 xsjgsgu@sina.com

  俗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等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及個人修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國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雖然毛澤東飽讀儒家經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思想仍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國指導思想。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儒家思想、儒家的價值觀仍然時刻影響或主宰着人們的社會生活。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開篇以恢宏大度、開闊的胸襟,勾勒出來了一幅孔子心目中理想的藍圖,在社會生活中人人孝悌,勿巧言令色,每天時刻反省自身,事父母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務本,節用愛人,使民以時,慎終追遠,民風醇樸,社會和諧;貧而樂,富而好禮,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問孝道,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各有側重點,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不提倡君子學習並掌握某項專門技術,子曰:君子不器。又曰:攻乎異端,斯害如已!換句話說,就是儒家思想對於人們專攻技術,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生產力,是一種不大力支持的態度。
        有人問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用孝道教育執政者,是孔子的思想,也可以說是論語的思想,儒家思想對於群雄割據、合縱連橫,是沒有指導意義的,主要表現在以家天下、維護人倫穩定方面的貢獻,不推崇霸權至上。
        【史記·世家】記述,孔子為政主要在魯國,雖然政績卓越,但仍未在春秋戰國爭雄之際,留下令後人稱讚的實實在在的治國的豐功偉業,直至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的封建社會才逐步以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國家的指導思想。
        中國武術應當是最講究技能和霸權的,但在儒家思想影響之下的少林、武當等流派,卻不以武藝的高低作為練武者的最終評價,講究以德服人,而對於技藝則講究以柔克剛、以無形勝有形,技技藝高低不是認定武術家的根本標準。
        儒家思想是不贊成國與國結盟運動的,可以從儒家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可知。論語成於春秋戰國時代,遠交近伐、唯國家利益至上,是儒家所摒棄的,儒家講究以孝治國,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憲問第十四,齊國大夫弒簡公,孔子告於魯國國君,希望魯國興兵討伐臣弒君的罪行,事情不了了之,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朱熹注釋引程子曰:魯之君臣,終不從之,可勝惜哉!
        他國發生臣弒君事件,沒有威脅到魯國的國家利益,但在孔子看來,這就是魯國應維護的國家利益。國與國不結盟,國與國講究禮義,不義之國人人可伐,是儒家的指導思想。
        秦、漢、唐、宋、元、明、清,國力昌盛時期,對於當時己建國的鄰邦,從未占其國為自己疆土的事情,便是明證。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講究禮義,講究師出有名,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中國號稱禮義之邦,便是儒家思想取得的重大成績之一。在禮義的前提下,中國人寧願固守清貧,也不願追求額外的利益。
        這與美國所倡導和執行的實用主義是有區別的,美國講究國家利益,在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下,美國可以做任何事。現在全球經濟處於復甦階段,美國提出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就是多印貨幣,造成美元貶值,以獲得更多的美國國家利益,至於造成新興國家市場動盪,那是與美國無關的事。再者美國歷來有結盟思想,盟國與他國發生矛盾,為了美國利益,美國永遠站在盟國一方,以維持地區和平與穩定,美國講究的地區和平與穩定,並不是儒家所講究的義和仁。
        中國現在也提出了國家利益的概念,例如南海、台灣問題就被列為國家的核心利益,可以說是對儒家思想的一個有益補充和完善。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思想和儒家思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西方思想仍有很多無法逾越的缺點,西方學習儒家思想和我們學習西方思想目的是一樣的,就是不斷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價值體系,兩者之間無絕對的優越和落後。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在傳統儒家思想里,國家是不支持人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講究以仁、義、禮、孝、廉、恥治國。封建社會人們的資訊不發達,沒有電話、手機、互聯網,農業生產以手工為主,沒有大型機械化工具,人們的出行以步行為主,騎馬、坐馬車那是有錢人的事,沒有公路、高鐵,50公里的路程,起碼要步行一天以上的時間。維持封建社會穩定和相對封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力地促進社會發展。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不知其仁也。
        在生活中講究孝和義,人民的共同利益追求必須在孝和義的前提下。
        儒家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確確實實一直在影響中國的現實生活,現在全球國與國關係,不恰當地說,與春秋戰國時期沒有什麼兩樣,儒家思想是有缺陷的,但不能否定儒家思想,中國現在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有儒家思想的貢獻。
        重視民生,講究執政者追求人民的最大利益,應是無庸置疑的事,中國共產黨提倡和諧社會,讓廣大人民,尤其是讓基層群眾享受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的成果,是舉國熱議的一件事,溫家寶總理提出要中國人活得有尊嚴,再加之在自然災害中,國家為平民設置國家追悼日,更是歷來中國社會沒有的事,令人看到了中國人智慧的光芒。
                        2010.11.24
里人 發表於 2010-12-1 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只是一部論證社會倫理關係的學說,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作為政治上的應用,雖有一時之適合,卻在長久上是一種危害,故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法是要不得的
沙坡 發表於 2011-2-23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雪峰山人 的文章

學習一種理論,首先須要明白其理論基礎,立足點。儒家學說據於人道陰陽五行,認為仁乃人際關係之源。利根本算不上人際關係之要素,其僅僅是個人之於他人的一種目的,或許說欲望,因此利這個東方極害於人際關係,是故言利必基於仁,乃至五情五智。
言利而不屑於仁義者,必也不立,而流於形虛於實,是不持久的。
而人無不往利,無不趨利,概人無利無以為生。是故儒家之初未償鄙利,並未抑商,是以子路雖從商,以仁義為先,義為基。
註:春秋時期,利字本義有益,今人所指利字乃相當其時之私字義。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2-25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沙坡 的文章

同意所言。
  儒家之初未償鄙利,並未抑商,但本人想探討的是在後世儒家思想指導的封建社會卻走向了重農抑商之路,對利沒有大力提倡,故而導致了一種仁義外交,不以利為目的,以仁義為目的的外交政策。
  有可能會說這不是儒家的真實思想,但這種真實沒有指導社會實踐,個人認為對於沒有指導社會實踐的所謂真實的儒家思想沒有討論的必要。
沙坡 發表於 2011-2-25 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任何思想學說,甚至天道,一旦被政治利用,都逃不出被歪曲的命運,包括閣下言必曰之的馬克思哲學及資本認。
與人不同的是,思想學說是死的,無法隨利用者意謀而附和之。
論壇曾有人說過一句話:只有人學習理解深奧的學問,而不會有理論學說自行簡明化來使鈍者明白。
對待文明特別是深奧的華夏文明更當如此。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2-28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沙坡 的文章

任何思想學說如果不能指導社會實踐,這個學說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
深奧的華夏文明在具體指導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用一種簡明化的形式來讓人民群眾接受,過於深奧的學說,那是精英的事,與廣大基層群眾無關。簡明化的內容更有討論的意義。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2-2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雪峰山人 的文章

精英和平民貌似無法分得那麼清晰的,文化從精英階層傳播到平民階段是有時間過程的。
理論與實踐也不是分別存在哪個階層中的,我們也許應當為自己成為精英而努力,而不是為作為平民而『虛榮』——實在不是一種榮譽。
沙坡 發表於 2011-2-28 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雪峰山人 的文章

諸子百家學說的理論,都是先驗性的,是從生活中感悟的,而易經中的陰陽道器理論也是從生活中來的。
儒家側重社會秩序,切入點有統治者,也有社會倫理道德;道家側重修身養性;兵家法家,就不用多作解釋了吧。
至於人民群眾是否有能力去接受,並不能阻礙當時這些理論學說的應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這些華夏文化的根基,都是當時的精英貴族階層創立發展出來的——社會的運營一直是他們一手掌控,這些理論不但是他們運營過程中的總結,也是他們運營社會的指導。
很多學說在其平民化過程中,往往演化成教條,神鬼之說——原因就在於他們不理解,只是感覺整個社會都在這樣做,他們也應該這樣做。
不才還請先生多多賜教馬列主義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3-2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沙坡 的文章

同意這些理論不但是他們運營過程中的總結,也是他們運營社會的指導。
但是不是應以運營社會的結果作為對這種理論的評判的標準之一,或唯一標準?
馬列主義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我認為只是提出了一個極粗地綱要,現實的結果是共產黨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至於現在國學研究的人很多,也就是在不同於封建社會的歷史背景下,對於社會前進的方向還沒有一個能獲得廣泛支持的共識點(理論)。
偷月 發表於 2011-3-2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雪峰山人 的文章

山人兄,支持你關於馬列的觀點,不過,馬列哲學裡有一個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許理論學說還真需要實踐來檢驗?望山人兄不吝教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