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4|回覆: 0

[形意拳] 峨眉派功夫的風格特點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3-28 2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功夫網
        武術網資料     近年來,較多武術工作者對於峨嵋武術的拳法技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峨嵋武術拳理技法和南方拳術以及北方拳術有所區別,具有獨特之處,而這種具有南北交融的技擊風格也逐漸得到了廣大武術研究者的認同。如張培蓮認爲(【峨嵋劍】,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峨嵋劍的特點是:擊法明快,撩掛劃圓,翻如閃電,雲穿轉圈,上驚下取,劍法多變,刺如猛虎,劈斬如山,抹截攔掃,虛實相間,以活爲本,以快爲上,以巧取勝。
  孟憲超認爲(【峨嵋派拳術的技擊要求與特點】,武林,1987年第7期)峨嵋派拳術的技擊法則爲十字攻守秘訣,包括陳法、讓法、閃法、頂法、探法、隨法、通法、騙法、藏法、錯法。董如軍認爲(【古代實戰秘訣:峨嵋派拳術述真】,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1),峨嵋派拳術屬內家拳技法,動作講究剛、柔、曲、直。技擊戰術講究誘敵深入,後發制人。趙鴻賓認爲(【明清四大名槍探析】,武林,1993年第7期)從【手臂錄】中反映出峨嵋槍法的風格特點是不言步法,不言立勢,攻守兼施。槍法理論講究用技易,治心難,提出治身、宜動、宜靜、攻守、審勢的對扎槍法理論。汪鍵認爲(【習峨嵋武功】,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峨嵋武術套路特色是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靈活多變,以防代攻。技擊特色是後發先制,閃展騰"轉"、擒拿封閉、背鎖刁揉、鉤彈蹬踢、吞吐沉浮。武功特色是內外兼修,並以縮、小、綿、軟、巧。
峨嵋派拳術技藝中的哲理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峨嵋派拳術技藝具有濃厚的攻防搏擊意識
  四川人自古以來生活在地處『西僻之壤』的四川盆地,氣候特殊、地形複雜,巴蜀民眾勤勞勇敢,尚武善斗,素以靈巧著稱。因此,凡練峨嵋派拳術必須帶著深厚的攻防搏擊意識(即帶有強烈的敵情觀念),做到與假設之敵進行模擬拼搏,精神高度集中,神思敏捷,身靈步活,拳腳生風,擊法變換於瞬間,做到『有形打形,無形打影。』
  峨嵋派拳術技藝的深厚意識,是拳師們在長期的習武實踐中產生的。是拳師們大腦這種高級組織的特殊物質的機能,練峨嵋派拳術技藝十分強調膽壯、氣足、力雄、法准、機巧。
(二)峨嵋派拳術具有四川地方拳術的特殊屬性。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發展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而形成了眾多的技術流派,峨嵋派拳術技藝,除具有中華武術的普遍性之外,還獨具有手法細密、一法多變、掌指兼用、身靈步活、拳腳生風、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等特點。這些特點,就是峨嵋派拳術技藝的特殊屬性。在峨嵋派拳術技藝的發展過程中,拳師們不斷地吸取各技藝流派技擊精華,充分發揮四川人機智靈巧、頑強勇斗精神,打法則以偏側滾進、單邊攻防、以巧制化、以小制大等特點,從而使其技藝不斷創新、不斷發展。這種在繼承中華武術固有的蔟防技擊性和運動形式基礎上,充分發揮四川人拳術技藝獨特打法、使之揚長避短,從而使峨嵋派拳術技藝既有中華武術的普遍屬性,又具有四川地方拳術的特殊屬性。
(三)峨嵋派的『剛與柔、快與慢、動與靜、虛與實、高與低、輕與重』。
  『剛與柔』這對矛盾在峨嵋派拳術技藝中尤爲重要,早在明代唐順之所作的【峨嵋道人拳歌】中描述練拳剛時『忽然豎發一頓足,岩石迸裂驚砂走。』柔時『百折連腰盡無首。』練拳必須剛健有力,柔中寓剛,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峨嵋派拳術技藝所求之剛,是指肌肉收放的速度力量的外露,是拳風之外象,需具有陽剛之健美。所求之柔是指四肢、體軀的肌腹、關節健膜的最大牽張、各主要關節活動面最在幅度的伸轉或多軸性運動。剛與柔的關係在峨嵋派拳術譜中已有論述,拳譜曰:『陰中有陽,柔中育剛,以意示形,形似神同,以柔爲本,以剛爲用,剛柔得中。』因此,『剛與柔』的相互變化與合理的使用,是演練好峨嵋派拳術技藝的一大勁力法則。
  『快與慢』是峨嵋派拳術技藝中運動節奏的具體表現,快與慢要相互依託,互爲其根,有慢才有快,有快才有慢。多數峨嵋派拳術講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慢時『鼻息無聲神氣守』,如木偶似的輕柔細緩,但一書起來則如星女擲靈梭『一撒通身皆是手』。峨嵋派拳術譜記載:『手腳齊出方爲真,借力使力須抖勁,拳腳勇銳快當先,招盡勢定慢中靜。』這種以快打慢、以快制快、慢中待發、快慢相兼的技擊原則,正是峨嵋派拳術運動風格之表現。快與慢的正確處理是快而不亂,慢而不散,以快爲主,在快中求准,快中墳穩,快中求活動,快中求美,快速有力,快慢相兼。強調快,應防止『一快遮百丑』的思想以及『慢中求細活』的做法。
  『動與靜』的矛盾關係是『以靜爲動爲奇。』『默然而處,亦動也。』故有『動極而求靜,靜極而生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識爲峨嵋派拳術技藝發展的內在原理之一。動是峨嵋派拳術技藝的基本動態,這種動態包含著踢打摔拿劈刺掄砸多種擊法(並突出『五峰』、『六肘』之運用)以及身軀擰旋摺疊、吞吐浮沉、俯仰屈伸;步法的騰挪閃展、進退變換;表現於內的動則是氣血的流暢、精神的聚歙、神思的敏捷、判斷的準確,反應的及時。
  『虛與實』是峨嵋派拳術法善用的一大原則。四川人體質輕靈,本力不如北方人雄厚,在散打時,常採用『避實擊虛』,以巧制勝。拳經說:『開合虛實,即爲拳經。』這就指出,攻出時要開之以虛,誘敵深入,伺機反攻。防守時要合之以實,使敵無暇可擊。峨嵋派拳術技藝講究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令人莫測。在拳藝中則表現爲重心爲偏側以利步勢之變換,其腳就有左虛右實右或右虛左實之分;其手法因常以單邊攻中帶防、防中含攻,攻守兼備,故稱之爲實,防之謂虛,以實擊虛,一擊必中,一觸即分,用虛化實,虛而引之,使敵進擊之力失去攻擊點。拳譜云:『實打實,拼蠻勁,虛打虛,空稀稀,實打虛,傷骨筋,虛化實,省氣力。』因此,練拳較技,必明虛實,拳藝方能更精進。
  『高與低』這對矛盾反映在拳藝中是指動作結構上的變化要有高有低之變化。
  因此,峨嵋派拳術路中,就有高樁與矮樁之分;有滿手與短手之別;身法上有挺展放在與收縮緊小之異。拳譜講:『高打矮,長手宰,矮打高,往下掏,不高不矮拳腳招。』又云:『來得高,用手挑,來得矮,用手宰,不高不矮用手排。』峨嵋派拳術演練風格上多有高低起伏、扭旋摺疊、俯仰伸屈等變化。因此,有『龍行虎步,雞身猴形、五掌七掌、鵬盡鳳騰』之說。
  『輕與重』之矛盾表現在峨嵋派拳術技藝,是以形喻勢的又一體現。拳譜云:『強打蜻蜒點水』樣的輕靈巧打,『弱打似猛虎撲食』樣沉重勇猛。講究輕如蜻蜒點水,重如鐵錘擊石。擊拳以氣摧力,快而有力,發腿似野馬飛蹄,掌指點穴似離弦之箭,疾步似燕子穿雲,勢沉如高山巨鼎,竄蹦似猿猴攀枝,靜沉似龍盤虎踞。故峨嵋派拳術技藝一招一勢重如鐵,一法一式輕如葉。輕爲突出重,重爲輕之根,輕重緩急,使演練拳藝更趨技藝的悠揚旋律。
  以上所述『剛與柔,快與慢、動與靜、虛與實、高與低、輕與重』等矛盾,均在拳藝中綜合性的表現,從而使峨嵋派拳術技藝更富有科學性、技擊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