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7|回覆: 0

[武當] 武當內功文化脈系溯源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1-10-17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天下武林
      武術網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界最爲活躍的時期。一方面,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結晶需要總結,另一方面,社會結構變革迫切需要新思想的支撐。因此,這一時期既是思想上的『生命寒武紀』,又是承上啟下的轉折點。

  老子是道家一脈的關鍵人物。作爲周朝的史官,他可以接觸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歷史資料,從而使他有可能對中國自母系氏族社會,到黃帝、夏商周以來的傳統文化進行總結,同時作爲一個睿智的思想家和修爲高深的智者,他又把自己獨特的思想留給了後人,從而創立了道家一脈。
  
  一、五千靈文照千古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摟,周守藏室之史也。……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周朝末年,作爲守藏室之吏的老子,預感到天下將亂,已不能潛心修行。遂辭官西去,開始了西行遊歷之旅。遊歷於山水之間,感悟天地之靈氣,體會宇宙虛空之玄妙,行清靜無爲之妙法。後應函谷關關令尹喜之求,著【道德經】,揭開了道家學派的學術之始,以及其他諸家文化之源。

  『道』是老子學說的中心思想,何爲『道』,歷來見仁見智,但基本一致的看法是,『道』是一種對宇宙天地、自然萬物諸多表象的歸納總結。『道』是宇宙天地、自然萬物最基本的本性,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境界,它存在於任何事物之中。老子所述的『道』,可以分兩個部分理解,一是道的本性,二是道的本體。

  一、『道的本性』是任何事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表象。道是一種有質無形,相對恆定,難以表述的境界。例如,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混沌鴻蒙狀態,沒有物質的存在,沒有清濁之分,只是茫茫無際的虛空,沒有時間概念的狀態。萬物未有生發之時,寂寞中的安靜,這種安靜的形態只能在意境中領會,只可感知,不能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這種無形的境界,廣泛的存在於各個領域。諸如一顆黃豆,就是以一種『道』的境界存在,它的有質形體內,其性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相對恆定的境界就是『道』的本性。道無形無象,無聲無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故『視之不見,名日夷;聽之不聞,名日希;摶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其上不嗷,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老子十四章】)。可以說,它是任何事物尚未發生變化之前的無始之狀。

  二、『道的本體』是任何事物最基本的發展規律。例如,混沌鴻蒙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化,就會發生大爆炸,形成一個新的有形有質的新境界。植物受到時間、環境、溫度、濕度的影響,從無始恆定的靜止狀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是『道』的本體在演化的過程,也是一切事物進化發展的基本規律。概括地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是,『道』的這種特性卻不會因爲本體發生變化而變化,它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始終按著自己的模式進行運化。不論是人,還是天地,都要按著『道』的這個本體規律進行演化。諸如一顆黃豆,在遇到適當的外部環境後,就會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又轉化爲黃豆。這就是獨立不改,周而復始。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除了在理論上開創道家學派以外,更是養生文化的大成就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載:『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一方面是著述論說『道德』的理論家,同時也是養生延壽的實踐家。他提出的諸多養生理法,已作爲後世道家學派,乃至眾多學派養生延壽的重要理論依據。而其實際修習的養生方法,則不被世人所熟知。

  據武當太乙門內歷代口傳,老子西去途中,除了創下教化人們精神領域的『五千靈文』的【道德經】,還有相當多的上古養生具體修身養生方法也流傳了下來。雖然這些稀世珍寶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沖洗,流失很多,但在武當太乙門中仍然保留記錄著古絕學的道家養生修身秘技。這些隱密之術,都是依託老子提出的陰陽太極學說的養生思想。這些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基石。老子所傳『九老圖』和『三清大法』、『犀牛樁』、『太極樁』等實修方法,至今仍然在武當太乙門中延續發展。

  『九老圖』,顧名思義,以九幅老人圖描繪整個金丹功夫成道的過程。立日月以表陰陽。陰陽者,真鉛真汞也。在人身內陰陽真氣相抱相融,人則身體康泰。運化真陰真陽,使之混化一處始成混元一氣共鳴,方與宇宙太虛合成一體。則進入大乘高妙真空境界,萬象歸真刻刻均有玄機變化,時時靜候真機顯露始成沐浴天機。三家真元共演,龍虎同宮相聚,神也:氣也、丹也,三形歸一,暗合九九歸真之人道仙機……

  『太極樁』秉承老子所創太極學說,合上古養生導引法,以仿生、導引、內觀、星象等諸多學科於一體。『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所謂三才,即:(1)練人之天極——雙臂之厚重;(2)練人之無極——丹田之混元;(3)練人之太極——雙腿之輕靈。三才相合即入無極而成混元,即可功成。繼而精求勁法,在身體用勁方面,力求剛柔有度,陰陽變換有法。正如祖師所講:『勁法太極,在一法之中仍然體現。以太極樁爲例,用功之時,必先以剛勁而用之,以求開筋開骨之效。剛勁用後即棄之,棄之則松,松則柔。以剛求柔,以剛用柔,以柔用剛,剛柔相濟,始合太極,渾然一體,其功乃成。』先用剛勁,剛勁用過之後就棄之,則柔勁自現。正所謂陽盡之後陰則自生,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復始則合太極。從中可以看出,太極樁勁路的剛柔變化是有法度的。太極樁的妙用,可用以下幾個方面概括:(一)下手即合太極。先動足少陽膽經,以足少陽膽經之真氣來推動足少陰腎經之真氣。以形成少陽少陰兩經相互交換,相抱相容,形成一陰一陽交替而用,周而復始之太極狀。正如閻老祖師所講:『一法之中,有先動陽而後動陰者,即抽坎中之真陽,添離中之真陰。如太極樁,先升腎中之純陽,添心中之真陰者便是。』真陽上升,真陰下降,陰陽交替,周而復始始入太極之狀,則丹功成矣。(二)易筋騰骨布氣。易筋者,通過身體姿勢的調整,使身體的筋脈得到充分的激活,從而強健有力。古語云:『筋長一寸,力長一分。』充分說明了筋腱的作用。騰骨者,使身體的皮膜和骨膜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逐步產生形如空鼓的氣囊,從而產生巨大的抵抗外界擊打的能力。(三)換勁有法可循。在內家功夫的練法中,常常有勁力的說法。所謂勁力,就是武術技擊的勁法。內家功夫通常將勁分爲兩種,一種是後天勁,即人的自身肌肉所產生的力量。別一種則是先天勁。人身體自身所帶來的潛在能量,俗稱先天勁。內家功夫首先要練的,就是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使先天的內勁體現出來。(四)丹田培元鍊氣。『丹田鍊氣』,是所有功法都要求的,太極樁在這方面尤有獨到之處。先動足少陽足少陽一動,周身內氣即開始活躍。行先天之真陽,補心中之真陰,達到坎離交媾,陰陽互換的丹道小周天境地,爲周天循經行氣做好必要的準備。(五)周天行氣循經。武當太乙門的功法均以煉精化氣爲修煉宗旨,以練就丹田混元氣爲入手,繼而運氣行走經絡,讓丹田混元氣按內功的不同需要,而行走不同的經絡,以達到不同功夫的要求。這就是所說的『循經行氣』。太極樁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陽足少陰兩經作爲循經行氣的人手,繼而行氣於督任二脈,以達小周天之目的。此乃武功及丹功所必須達到的。而行氣於大周天,布混元罡氣於周身經絡,達到『法密如籠』的境界,才是太極樁外功的最終追求。至此境界,太極樁在外功方面才達上乘功夫。(六)光華內收煉神。神爲內功之主帥,煉神之清明,則意之靈便。意識是內功習練法中的君主,精神內守是練太極樁應用的必備方法,也是太極樁武道合一的具體表現。神到、意到、氣到、力到,是內家功夫內三合的基本要求。而內視鍊氣的法則,則是修煉內功的共法。『內景隧道,唯反觀者能照察之』(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更充分說明了神光內收可以開通經絡隧道的特性。光華內收以後,隨著神光的內收,練功者的心態也逐漸趨於平穩、安詳,逐步進入禪定的狀態,達到內功大成高妙的境界。

  『紫氣東來三萬里,函關初度五千年』,這句話揭示了中國道家文化的開端。尹喜真人則是這一開端的重要參與者。在中國道家學說的發展史上,尹喜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也是武當道派的創始人,內丹文始派的創始人。【道德經】就是由他傳承弘揚,才有今天【道德經】嘉惠於世界眾生的局面。
  
  二、文始初開金丹弘
  
  老子以後,道家文化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
  尹喜,字公文(公渡),號文始先生。甘肅天水人同代楚康王(前559至前545年)之大夫,他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函谷關得老子傳承後,遂棄官而遊歷於錦繡山河之間,感悟靈山秀氣。後到武當山結茅爲廬,在武當山三天門石壁下隱蹤修行。成道後,開武當文始和華山文始一脈,傳承千古而綿綿不絕。何謂文始?乃文明之始,文化之始也。尹喜得受老子傳道,於武當得道後,著書【文始真經九篇】以弘揚道法。【文始真經九篇】爲後來道教三大經典之一,是中華古文化中最早詮釋老子【道德經】的經典,在理論上進一步闡述了『道』之理法,讓人們更進一步認清了道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並根據此原理和自身的修行經歷,完善了修真法脈,留下了金丹內煉法在武當太乙門流傳。
  武當太乙門金丹內煉法,俗稱密傳丹法,門內相傳源於文始真人,主要以八部次第爲修持主體。該功法以武道雙修爲要旨,靜動結合,以靜爲體,以動爲用。動者,養氣蓄精以築修道之基。靜者,迴光返照也。『迴光返照春常在,凝神人氣始成真』。即凝神合氣,以登人道真途。所謂『養氣蓄精』,即養我先天之正氣,以備開經導脈之能,續我真元精微。【黃庭經·仙人章第二十八】講:『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蓄氣以成真。』神氣相抱入門之要在於回光,回光之意在於消除常有之欲望。常有欲望者,有形世界之誘惑者是也。故【道德經】云:『常有,欲以觀其徼。』『微』即『竅』也。玄機微妙之處也。收其心,觀其形,守其境,人其無。無者,無有窮盡之虛空之態。修真之人果能處於『常無』之態,回光內照空境之妙,方知大千世界空有之別無它矣。無,天地未發之稱謂,人道仙機之初。常行回光內照,行真常之妙,觀常無常空之境,直入『無中而生其有』之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即虛也。虛,即空也。觀其妙,即觀其空,入其道也。『欲』,即『將行』之意。是言人能常行迴光返照之法,入無欲無念之境,則先天神靈保持在清淨微微,寂兮寥兮的『常無欲』之中,洞察天地萬物造化之始的至微至妙之玄機,體悟『道生生不息』之妙。無欲無念的神靈清淨,虛空之中一點消息忽然而生,壺中猶如日照熏熏,溫暖如春,則真陽初生,則神氣相合。故無名,天地之始,陰陽重生,方顯『心死神活』妙理之精闢也……

  此後尚需發三昧真火行烹煉之術,采元始真靈之大藥,行三魂合一之妙法,方有成真登聖之機

  文始真人修成金丹大道,開萬古修真之門,道教文始一脈從此開山立宗,武當原始三乘九門八十一派皆以此爲宗。文始真人武當成道後,雲遊天下,途經華山,留下文始華山一脈。故在文始派中,有武當是師兄,華山爲師弟之說。此乃門戶舊說,有待於有識之士進一步考證。(待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