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3|回覆: 0

[形意拳] 關於形意拳與溫家拳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2-28 22: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武術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其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但是長期以來,在武術史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得比較少,而且所研究和涉及的內容也都是單一拳種的研究,對各拳種之間存在的橫向聯繫卻很少有人問津。因此到目前爲止,寫武術史只能是分階段地對各歷史時期的武術按拳種孤立加以介紹,而對於各個拳種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卻沒有涉及。任何一個拳種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斷續的。要想研究武術的發展演變史,就必須對各拳種之間的橫向聯繫進行探討,這一問題是過去武術界所忌諱和迴避的。


本文主要通過對溫家拳和形意拳拳理的分析、研究和對比,找出彼此間的內在聯繫,從而初步得出形意拳和溫家拳系同出一源的結論。


關於『溫家』


溫家拳是武術史研究者所熟習的拳種,早在元明時期,就有許多軍事家、武學大師在其著作中有所記載。明將戚繼光(公元1528~1587)在【紀效新書】中寫道:『古今拳家,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明代茅元儀所著的【武備志.少林棍說】有如下記載:『長槍有楊家、馬家、沙家之類。長拳有太祖、溫家之類……皆因獨步神奇,故不泥陳跡。』 明代大文學家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在其【武編.拳】中則對溫家拳作了更詳細的介紹。文中寫道:『……數溫家七十二行拳、二十四尋腿、三十六合鎖。趙太祖長拳多用腿……』在這位文學家的書中記有不少有關溫家拳的材料,而且唐荊川本人就可能是練溫家拳的。因爲在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溫家拳則鉞所專習,家有譜,今不能盡述也。』但是他仍然『略具數節於後』地作了介紹,據記載戚繼光也曾在武藝上向荊川先生請教過。唐荊川的論著已成爲研究溫家拳法和傳統武術的重要史料。年輩略晚於唐、戚的兵學著作家何良臣也曾在其論著中談及溫家拳。


從明代的這幾部武術經典著作來看,文中都曾明確地提到溫家拳法,並且給以了很高的評價,可見溫家拳法早在明代就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拳術體系。但是近百年來,則很少有人談及溫家。清末王道元先生在形意名家劉殿琛的【形意拳術抉微】(以下簡稱【抉】)一書的序言中就曾爲溫家拳法在近代『書缺有間乃無傳人』而深爲嘆惜。事實上,現代有不少人多年所習拳法即屬溫家拳系,卻對溫家拳一無所知。在河北和北京的一些戳腳翻子傳人手中就輩輩留傳著手抄本的溫家拳法之經典——【溫家教育術】(以下簡稱【溫】)。文中對溫家拳法的主要內容,如地行拳、鴛鴦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番等逐一作了介紹。從中不難看出,當今流傳在北京的戳腳翻子和八閃番等拳種均屬溫家拳系。


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描寫武松醉打蔣門神:『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這段精彩的描寫無論從招術的名稱,還是從實際技法的運用來看,均與現代的戳腳技法相同。如果推斷北宋時期(小說中的年代)已有溫家拳系的武術存在尚感證據不足,那麼推斷在撰寫【水滸傳】的年代(約1400年)溫家拳系已然存在則應是無疑的了。


關於形意拳


形意拳是北方十分普及的拳種。關於形意拳的起源雖然有許多傳說,但是到目前爲止,有據可查,僅能考證到明末姬際可。姬際可,字龍峰(約1590~1678)。據考證,形意拳形成於明末清初。在姬際可後,形意拳分爲兩大支,即北派山西戴龍邦一支,南派馬學禮一支。近百年來各代名家留下不少形意拳的經典論著。筆者在拜讀其中部分經典論著時,將其與溫家拳系的代表作【溫】作了對比分析,發現形意拳與溫家拳在拳理上的相同之處竟然如此之多。


形意拳與溫家拳拳理及技法之異同


一、拳理中主要的相同之處


形意拳與溫家拳在拳理上的相同之處很多,本文擇其主要幾點作如下對照。


1.拳之『八要』


『八要』一直被視爲形意拳之母,【抉】中第二章『練氣說』對此作了詳細的解釋。【溫】中的『練氣說論』雖無『八要』的提法,但是有關練氣的概述卻與【抉】相符,而且較之【抉】更詳細地論述了練氣先求三經(水津經、血筋經、易筋經)的練功之法。而『八要』中的內容則在【溫】的其他章節中各有詳細論述。


抉】中稱:『三心要並者,頂心往下腳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者所以使氣會於一處,蓋頂心不往下則上之氣不能入於丹田,腳心不往上則下之氣不能收於丹田,手心不往回則外之氣不能縮於丹田,故三心一併而氣始可歸於一也。』


【溫】中寫道:『三心要並,是頂心手心腳心。頂心要緊,手心要扣,腳心要扣,使氣會於一處。頂心不緊則張,氣散意亂,氣不能入於丹田;腳心不扣則張,下肢進退足根無力,步法則亂,氣不能返於丹田;手心不收扣則張,上肢無力,氣不能收於丹田。三心齊扣氣始可歸於丹田……』【溫】中用『一緊、二扣』以及相應的『三張』對『三心要並』作了概括,其要領與形意拳是基本一致的。


關於形意拳的『三意要連』,【抉】中寫道:『三意要連者,心意氣意力意三者連而爲一,即所謂內三合也……』在【溫】中則稱:『六意要連者,腦意心意氣意力意筋意血意六意連而爲一,即所謂內六合也。』這是與溫家拳法中的六合論說相符相生的。其中有關六意與六合的論述和形意拳在拳理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又較之形意拳的『內外三合』與『三意要連』更精闢和細膩。


形意拳『八要』中有關『四梢要齊,心要暇,三尖要對,眼要毒』等的論述,則分別在【溫】中的『蔽四梢說論』、『三穩易言論』、『三尖比論』和『眼比要論』等章節中作了更爲詳細的論述。兩者不僅拳理一致,甚至在個別詞句上更是難以區分。


2.『五行』與『六合』


『五行』與『六合』是形意拳拳理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各版本的形意拳經中均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形意拳中,『五行』分內外。而【溫】中也有『內外五行論』。兩者的內五行是完全一致的,外五行則有所別。


至於『六合』,【抉】中寫道,『所謂六合者,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爲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爲內三合。內外相關統之曰六合』,『蓋演藝時,手一伸,肩催胯肘催手;足一進,胯催膝膝催足。手足也,肘膝也,肩胯也,其各點皆遙遙相對。肩肘手在於上,膝胯足在於下』。


【溫】中則稱:『六合爲內外。各其言之,外六合者,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內六合者,腦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筋,合筋與血合。是內外相關。蓋演藝時,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腳一進,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腳……肘膝要對,若是不對,身有前俯後仰之病;肩胯要正,如若不正,身有左右歪斜;背腰要活,如是不活,身無柔軟沾綿之妙……』


將上文略作對比分析即可看出,雖然細節有所不同,但是總的提法和拳理之根卻是完全相同的。


3.拳之『起落攆(鑽)翻……』


在形意拳的許多拳經中都曾對拳之『起落鑽翻……』有所論述。【抉】將其獨立論述成章寫道:『按五拳十二形之起落攆(鑽)翻橫豎數字,學者最易模糊,教者亦未易明白指示。蓋一伸手,倏忽之間而六字皆備焉。譜雲,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手之一動爲起,由動而直上出爲攆(鑽),攆(鑽)之後腕稍扭爲橫,由扭而使手之虎口朝上時爲翻,既至虎口完全朝上則爲豎……』繼而【抉】又進一步引用拳譜對該六字的作用和相互間的關係作了精闢的論述。


對照這六個字,【溫】中作了相應的論述:『拳出收有法,按起落攆(鑽)翻崩轉橫豎數字,學者最易模糊,教者總得明白指示。蓋手一伸出收回,倏忽之間八字皆備焉,曰起橫不見橫,攆(鑽)翻不見翻,崩轉不見轉,落順不見順,亦是同拳之巧妙。』繼而又進一步解釋道:『手之一站,是爲落。手之一動,是爲起。由動而直上出,爲鑽。平前伸出,爲崩。鑽之先翻,由翻變橫;崩之先轉,由轉變豎;腕扭先橫,由橫變翻。』


對照比較這兩段文字,兩者在拳理的文字上竟然如此相同。


上述所列舉的相同之處,均屬拳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在拳理的對照中其相同之處遠非僅此幾處。例如,形意拳中還有關於『七疾』的論述,這是實戰交手時所強調的要訣,許多形意拳經典論著中都有涉及。在【溫】中,雖然未將『七疾』歸納成章,但是卻可從【溫】的各個章節中找到與『七疾』中內容極爲類似的論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