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7|回覆: 0

[通背拳] 八極拳探尋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2-6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衡水晚報 
       武術網資料今年52歲的李金恆先生是八極拳第八代正宗傳人,是八極正宗第七代傳人王振江先生(王金聲先生入室弟子)的得意高足,自11歲隨師習武,至今40餘年不輟。去年6月份他在我市成立八極拳武術社,傳習八極拳,門下學徒逾百。
 

  八極拳全稱【吳氏開門八極拳】,它的淵源還要從滄州吳氏說起。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為奪帝位,發動兵變,滄州一帶慘遭兵燹,赤地千里,百人幸難逃一。朱棣繼位後,下了遷移百姓的聖旨。明永樂元年(1403年)回族吳氏祖叫祚永的奉旨到直隸河間府滄州鹽運司任職。從安徽徽州府歙縣舉家遷到滄州,定居在南關。從此,吳姓回族在滄州繁衍生息,丁興家旺。吳家先後購置了現孟村縣孟村鎮、何呂店、海興縣小路村、南皮縣鮑官屯、黃驊市吳莊子、山東慶雲縣后庄科(時屬滄州)等大量田產,並分莊立戶。其中,四世祖『才』(祚永祖為一世,下同)膝下有四個兒子,名安、泰、王平、璉。後來的孟村和后庄科姓吳的都是四世之後。后庄科師孟祖後人中有一叫『鍾』的曾孫(十世),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自幼喪父,衣食無着,還在襁褓中時,被母親抱着投奔了孟村族人安家落戶,長大成人。
 

  吳鍾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痴迷武術。八歲時進入清真寺學習經文,十五歲棄文習武。拜過多名師傅,並將所學融會貫通。以天經『陰陽』『無形』之理,解道家『易經』之論,采奇擷妙創成獨絕之術,在套路編排上皆以『兩儀樁』即『吳』字篆書像形為根式(兩儀樁也叫八極架)八極拳門的套路動作,技擊招數及其變化皆由『吳』字演變而出,這是八極拳命名冠以吳姓的重要標誌。
 

  雍正十三年(1735年),吳鍾二十三歲,隻身南遊於福建晉江少林寺(孟村吳氏八極拳譜原記為『浙江少林寺』。經考證,浙江並沒有少林寺,有『晉江少林寺』,『浙』與『晉』在當地口音相似屬筆誤),技敗眾僧。一杆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無一暗器着身,折服長老,震驚寺官,長老贈其錦鏢一囊,鎮寺官員驚嘆『神槍』。此後,『神槍』吳鍾名揚四海,與當時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單刀名家李章結為好友,並稱『武林三傑』。
 

  吳鍾隻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傳至京城,撫遠大將軍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聞後,立召吳鍾進京較藝。切磋中,二人以殳為器,殳端塗以白粉,以身着白粉者敗。未戰幾合,胤禵眉間中粉而未覺,王疑為幻術,復塗麵糊於殳端,再戰,麵糊再塗胤禵眉間,而仍未覺,胤禵折服遂拜師事。從此將吳鍾留於恂勤郡王府執教,時稱『南京到燕京大槍數吳鍾』。但『八極拳』此時尚未定名,當時武林中對這樣一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帶有回族特色的新興門派更是只驚奇妙,難道門宗。故在史料中稱其為『異術』。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吳鍾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盡孝,並在吳氏家族中傳武藝,時稱『吳家拳』。當時族人中習練者很多。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吳鍾獨生女吳榮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將『異術』(吳家拳)正式定名為『八極拳』,全稱為【吳氏開門八極拳】,從此結束了八極拳『無名為異』的歷史,標誌着八極拳門創立正式完成。在【武術】序中明載『後恐異術之終湮也創為八極拳……』更加明確地證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國武術史上從無『八極拳門』之稱謂。這是界定『八極拳門』創立時間創始人和拳種稱謂形成原因的有力佐證。在【武術】世系中吳鍾公並沒有將自己稱為一世,而是尊『癩』為一世,『癖』為師兄。對於『癩、癖』史料均無記載。【武術】中更無隻字介紹,歷來眾說紛紜。『八極』這一詞彙原出自我國古代先哲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八極拳的創造者用『八極』的理論闡釋自己的拳法,十分高明,極富智慧。後世傳人則是憑藉輝煌的業績和耄耋高壽之年齡,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八極拳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日趨提高和擴大。
 

  清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孟村鎮丁孝武和吳榮(也寫永,在滄州發音同)兩人竭力邀請吳鍾前來授藝,吳鍾受邀來此傳藝16年。到嘉慶二十四年(1991年)吳鍾因家有事,故而返回故里。這期間將藝授於孟村鎮丁、吳二院的丁孝武和吳榮二人。
 

  八極門第三代宗師『神槍』李大中(1810—1874),滄縣東南鄉羅疃人,職業武師。從小喜歡並習練家傳武術,為精研武技,道光廿年30歲時,在師兄王世同的引薦下,慕名拜丁孝武為師,因為李大中是漢人,丁孝武請示了師妹吳榮(當時嫁南皮戴門),吳榮來孟村考察李大中,非常喜愛,同意收錄,並也將李收錄入門牆。一日李在丁府練武,吳榮來看望師兄丁孝武,見李練武不凡,吳榮說『師兄,這個徒弟算咱倆的吧!』丁孝武應允,於是李在孟村丁、吳二院學習。丁孝武晚年病重,李大中侍侯床前,丁孝武深受感動,抱病將技藝悉數傳授給李大中,並將吳鍾師傅所傳槍、拳譜手抄本傳給李大中。丁孝武去世後,李大中又與三師父吳永、二師父吳榮繼續學習。後與師弟張克明在滄州享有『李大中的槍、張克明的拳』之譽。李大中、張克明藝大成後,於1847年分別開創羅疃八式房,開『羅疃八極』流派,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結合又一次質的飛躍。羅疃成為繼后庄科、孟村鎮之後的又一八極聖地。
 

  開設拳場之後,各門各派及八極本門來羅疃切磋交流者絡繹不絕,兩人從來沒有敗過。有一位滄州名家,高大魁偉、武功精湛、性喜較技,打遍了滄州的八式房,最後來到羅疃,口稱拜師,實際就是來踢場子的。先是張克明比拳輕取名家某後,然後李大中與名家某比槍。李大中和名家某各持一槍,李說:『你進槍吧!』名家某自恃身高力大,持槍速扎,兇猛異常,李不慌不忙,見對方槍尖離自己不到半尺,方見肉分槍,用擁挫槍快如閃電,用槍尖把名家某眼皮擰出一個紫疙瘩,名家某拜服。當時有『打敗了名家某,出來個李大中』之說,從此李大中譽滿滄州。
 

  『神槍』李大中武名日盛,清咸豐二年(1852年),清末當朝大員張之萬(其弟為清末大員張之洞)回鄉省親,聞李大中武功高超,特聘請李大中任翰林院武術教師,張府的武官和府中護衛。1857年張之萬由北京到南京巡視,對貪官污吏有先斬後奏之權。貪官惡霸膽戰心驚,便請高手暗害張,大忠一路保護,群寇皆敗在大中手下,游兩江未逢敵手。有『南京到北京,誰不知道「神槍」李大中』之譽。張感其功贈南皮原籍土地百畝,李堅辭不受。後讓師弟張克明徒弟黃四海代其職。

 
  李大中與李雲表(1812—1868)二位宗師切磋技藝,遂為金蘭交。互相仰慕交心換藝,羅疃八極與鹽山劈掛互相吸收對方技藝,這是羅疃八極與鹽山披掛的第一次結合。李雲表曾擔任京師八旗營教官,江湖譽為『鐵臂燕子』。同治七年,大中率弟子幫助摯友李雲表率領民團在鹽山抗擊捻軍進犯。李大中殺透重圍返回羅疃。鹽山民眾為紀念保衛家鄉的民團義舉,建『昭忠祠』以紀念勇士之功德,尤其是二人事跡至今在家鄉流傳。
 

  晚年病中(1873年)的李大中與一中年的少林寺高僧較槍,二人槍法俱精,高僧體力充沛,李遂用智取,用『狸貓撲鼠』之法,誘僧入機關,李以槍點僧眼皮,僧向前過猛傷目。李甚悔且懊惱,自責誤傷僧,有辱『神槍』之名。
 

  李大中致力八極拳的傳播,培養弟子頗眾,著名者有黃四海、杜鳳元、李貴章、張化龍等13名,李大中的弟子黃四海又培養了技擊高手『神棍』王鍾泉。李大中先生為八極拳、槍的一代宗師,其事跡載【滄縣誌】。八極拳門人攜技遨遊天下,吳鍾祖師之後,實始自李大中、張克明二公也!
 

  羅疃李家八式房,經歷李大中、李貴章、李萬成、李樹森四代,從1847-1955年興盛百餘年,為八極拳的傳播,為中華國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八極拳門人及國內外八極拳愛好者每年都會到滄州祭師儀式,八極拳鼻祖吳鐘的墳塋在滄州后庄科保存至今。
 

       八極門人格外重視武德,『不可恃血氣之勇欺壓鄉里;不可貪圖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殺身之禍;不可呈自身之剛強滅他人之志;不可因比試之勝負引類呼朋,以致同室操戈;入門拜師須父兄親領,並行拜師之禮;為師授徒需先教以仁義,再教以忠勇;凡同譜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師滅祖,或為匪作惡者,一經查明,先去其譜名,然後群起而攻之……』這些道德理論,代代相傳,成為八極門人的立世之基石。據李金恆先生介紹,民國時期,八極拳曾經被列為南京舊立中央國術館學員的必修高級科目,古往今來,八極拳門人中更是湧現出了很多武林著名人士。其中,家傳八極正宗王金聲先生曾參加『全國武術教材(男子甲組槍術,男子甲組拳術,男子甲組刀術)的編寫。五十年代代表北京參加『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評獎大會』『全國武術運動大會』『全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均獲一等獎。後來,賀龍推薦其到中南海為毛澤東及其他中央領導表演,藝精功深,一掌拍碎一塊鋪地花磚。賀龍驚稱其為『鐵巴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