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7|回覆: 0

[通背拳] 八極拳溯源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2-4-12 14: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  八極拳源自『巴子拳』,『巴』為『鈀』之略寫,因拳形以鈀而得名,也就是現八極拳中的開口拳。鈀子拳兼有少林、武當兩家之特點,自創始之初便在佛道兩家秘傳,並視為看家拳術,非得道之人,難得其術。據史載:北宋名將楊繼業之子楊五郎,因父兄陣亡,憤而出家,在山西五台山削髮為僧,從寺內住持處學得鈀子拳術。


  明嘉靖年間,著名民族英雄戚繼光在【紀效新書】的【拳經捷要篇】記載:『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可見,鈀子拳已成為當時之著名拳種,並且與楊氏槍法兼而習之。但因習者奉為至寶,絕不輕傳他人,故而未能廣泛傳播。由於巴子拳名稱不雅,後來傳人中通文墨者,根據拳術的技術特點,以八極之理論指導練習,建立了拳術理論,將其更名為八極拳,時間應在明朝後期,是最早以中國傳統哲學理論命名的拳術。


  明朝末年,世事動盪,內憂外患,戰爭連綿。河北孟村人丁發祥(1615-1694)字瑞羽,為保護身家計,乃棄文習武,獨得八極拳技。為提高技藝和功力,曾隱於土窯三年,技藝大進,功力倍增。清康熙15年(公元1676年),丁北游燕京,時遇俄羅斯二力士在京設擂比武,都市名手,多為所敗,發祥憤而與之較,連勝二人,因此而名聞宮禁。康熙皇帝聞之大喜,傳旨親自召見,見丁身材瘦小(因此人稱『丁小人』),頗感疑惑,便允其御前表演,見其拳法剛勁有力,聲震四壁,甚為驚詫!贊曰:『好一個拳打八方極遠!叫八極拳吧。』隨後御題『神州壯士』,又題對聯:『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並賜匾額獎之,一時王公大臣多以詩詞匾額贈之,丁家世代相傳至今仍有留存,故有八極拳名為康熙御賜的說法。但丁發祥為人恬淡寧靜,樂善好施,不慕浮華,遂回鄉灌園弄花自娛。他一生擇徒甚嚴,得其藝者絕寡。丁發祥之傳人唯有京城善撲營總教頭張四成(1648- 1739)。


  張四成原籍四川,回族,是反清復明之志士,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事泄,遭降旨捉拿。張四成事前獲悉,改扮僧人逃出京城,隱名埋姓,浪跡江湖,因其是回族人,故不願穿袈裟,世人皆稱其為『懶披裟和尚』,民國25年所修拳譜記載的『癩』、『癖』即為對其訛傳。後來,張艱難輾轉,歷盡滄桑,雲遊至山東省海豐縣(現慶雲縣)后庄科村,結識莊主吳天順,見吳之子吳鍾少年英武,甚喜之,遂收為徒,傳授八極拳及六合大槍之術。


  吳鍾(1712-1802),字弘聲,在張四成的授業下,技藝日臻純熟。雍正年間(公元1735年),吳鍾三闖浙江少林寺,寺內諸多暗器無一着身,寺僧及鎮寺欽差官獎為『神槍』。吳旋赴燕京,與康熙帝之十四子恂勤郡王允題較藝,使允題折服,贊其槍術神奇,京師武林譽之為『神槍吳鍾』,當時有『南京到北京,大槍數吳鍾』之諺。吳鍾無子,只有一女名榮,遂將全部藝業傳於愛女,吳鍾晚年曾居滄縣孟村,改一脈單傳之規,與女吳榮收徒傳藝,稱為『開門八極拳』。自那時起,八極拳開始流傳於世,早期在孟村、羅疃兩地傳習,且以滄縣東南鄉一帶為著,俗名稱為『八極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