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6|回覆: 0

[俯視西方文化] 西方宗教文化

[複製連結]
十念生 發表於 2019-1-27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學之中學淵源

這一講討論西方的宗教,主要涉及希臘宗教以及希伯萊的舊約、基督宗教等。

4.1序論:形上學基本問題之層次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第一次課上講的四大對立跟四種曼荼羅的關係問題。也就是說,我最近對這個東西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可能這樣講就更加清楚了。即這四種對立的出現是一重套着一重出現的,但新的對立出現了以後,原有的對立並不消失,而是一次一次地更換了一個新的面貌,又出現在了新的層次之中。所以說四大對立跟四曼的四個層次的關係是這樣的:在只有大曼時,它只有一種對立。到了三昧曼時,它就有兩種對立了,即大曼裏的凡聖對立,在第二個層次中還保留着,只不過轉換了一個形式,以疊加的形式出現了。比如在大曼時,它是據點,這時它就不是據點了,而是從據點開展出來的光,此時就以變形為立體宇宙的形式表現有情據點之間的對立。而在每個有情自宇宙的內部則有點與光的對立,這叫色心的對立。在法曼出現時,就有三種對立:凡聖、色心和名事的對立。在羯磨曼出現時就有四種了:凡聖、色心、名事、動靜。所以在最表面的層次上實際上是有四種對立,這時四種對立分別以下面的形式表現出來:凡聖的對立,表現為五識身有情之間的對立,就像我們現在這樣有一個肉身,肉身裏邊活動着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據點就隱沒了,因為它疊加上了很多新出現的東西。色心的對立就表現為有情與無情之間的對立,它的近似詞,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人與自然界的對立,比較準確的就是有情和無情。名事對立就表現為語言與現象之間的對立。動靜是新出現的對立。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我們就可以知道了,一種凡聖的對立實際上有四種形式,在四個層次裏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我們在解決時就分出了四個層次,我們在第四個層次時,也可以不從動靜的問題入手,可以從凡聖的問題入手去解決問題,這樣只解決一個凡聖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從第四個層次達到第一個層次,即大曼的層次。比如密教就是這樣的,密教一開始就是從凡聖入手,因為它一路都是三密加持,就是解決人和本尊如何相應的問題。在第四個層次,他要與本尊的同居身相應。所以我們可以從上到下標出凡聖1、凡聖2、凡聖3、凡聖4,如下圖。先從凡聖4解決,此時與本尊同居身相應,凡聖3與本尊變易身相應,凡聖2可以和本尊的他受用身相應,再達到凡聖4跟自受用身相應。可以這樣一溜地解決下來,即解決一個問題,就可以達到最深層次。禪宗也一樣,禪宗從色心問題入手,在最表層是返塵歸根,進一步迥脫根塵,最後將第八見分也收回達到獨顯第八自證分,從能所問題上求解決,把能所一層一層地合起,經過三個層次色心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禪宗最高境界就是達到等覺即他受用身層次,其間要經歷初關、重關、牢關的歷程。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西方哲學所從事的名事問題跟佛教實大乘所從事的名事問題區分開來了。我原來感覺這兩個很不一樣,層次相差很大,但是沒法說清楚,現在終於可以說清楚了,即西方文化所從事的名事問題是第五級的名事問題即名事3,而佛教實大乘所從事的名事問題是名事1,它們層次不同。即西方哲學解決名事問題,是在落入羯磨曼的動靜對立滯於動變不能歸於靜止的情況下去解決的。而實大乘要解決的名事問題,是把羯磨曼裏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已經達到了阿羅漢涅槃境界以後,即能把分別意識和前五識都能自在泯去了,已經能自在地把尋伺心所、語言的運作這種很難泯卻的東西泯掉了。這時再來解決名事問題,來觀照語言跟它詮表的事相的關係是什麼,此時他來修四尋思觀,他是在分別意識和前五識已達自在的基礎上修的,比如名唯是名的修法就是把前五識泯掉,唯起分別意識,直接體會此時只有語言,『事唯是事』,便生起前五識,把分別意識泯掉。他能夠真的在修行實證當中,把名和事徹底分開了。所以他是在羯磨曼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即小乘已完成了的基礎上再修實大乘。而西方文化別說小乘了,還只是凡夫最開始的境界,凡夫最開始的境界跟小乘已經完成了的境界相去不可以道裏計。所以說西方哲學要解決的名事問題,跟佛法四尋思觀所涉及的名事問題,處於不同的層次,雖然都叫名事問題,但一個是名事3,一個是名事1。

一級

二級 凡聖1

三級 凡聖2 色心1名事1

四級 凡聖3 色心2名事2 動靜1

五級 凡聖4 色心3名事2 動靜2

法界五級與四曼中四種對待之相比配圖

夕陽註:這個非常好。能夠對儒釋道及其下屬諸宗進行更為精微的區分了。

4.2西方宗教之形上學問題層次:人神對立

接着講下面一個問題,就是西方文化對於人神對立的態度認識問題。

首先要明確一點,西方文化所認識到的人神對立,就是在最表面層次上的凡聖4,凡聖4的另外一個名稱,在他們那裏就叫人神對立,不管是希臘宗教,還是希伯萊宗教都叫人神對立,實際上人神對立就等於凡聖4,即凡聖對立在第四個層次的表現。他們認識到的就是五識身有情層次的人和神,認識不到據點這個層次,還遠着呢。即西方的宗教對四大對立,選了一個人神的對立,從這裏去認識問題、去解決問題,從人神的角度去認識這些問題,人神對立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核心,其它的人與自然界的問題、動靜的問題、生老病死的問題,都附帶於人神對立中去說,像名事問題屬於語言分別意識方面的問題,他也涉及到了,但都是以人神對立為核心,這就是神教的特點,它涉及不到更精微的哲學層面的問題,比如說佛法,有些佛法派別以色心問題為主要的問題,如禪宗;唯識宗則以名事問題為主要問題,密宗以凡聖問題為主要問題,不一定以人神問題為主要問題。

所以我們在分析宗教時,可以拿來把它跟密教比較一下,看它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因為它們要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都是從凡聖的角度去解決的,但是見地和解決的層次相差甚遠。

第二大點的題目叫做人神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這兩種宗教從根本上來說都認為人神對立是不可能解決的。人不可能成為神,永遠不可能成為神、成為上帝,這是最根本的一點。它認為這個對立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至於說能不能減弱,因為對立也有大和小的區別,能不能把對立變得小一點則存在不同見解。有些見解認為根本就不能減小,甚至還要加大,有些見解認為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小。所以說首先要明確,它從根本上認為對立是不可解決的,希伯萊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都認為人和上帝之間的區分是一種最根本性的本體論上的區分,也就是說原來只有神,即只有上帝沒有人,人是神從無中創造出來的,他們的教義是從無中創造,實際上這是一種機械論,很機械的論調,所謂從無中創造的關鍵所在是上帝在他的外面創造出了人,跟我們東方宗教的理解不同在於,我們東方宗教認為現象是本性裏邊顯現出現的,在本性裏邊,即現象在本源之內,而西方的兩大宗教都認為是在本源之外,這是一種機械的論調,就像造東西一樣,在外邊造出來了,是一種製造的關係,從無中創造的精義就是,上帝在他的外面,完全外在地創造出了受造物,即人、動物、還有天地這些無情的東西,能造的上帝跟所造的東西是截然分開的,所以西方宗教名為外在超越。外在超越就是這個意思,一種機械觀的論調。所以他已然是這樣理解的,那麼這個問題就是永遠不可解決的。也就是說上帝把靈魂、肉身和無情都創造出來以後,對於它們是不是永恆存在的問題,沒說清楚。他們有時說靈魂是會跟上帝一塊永生的,有時又說靈魂因為是被造物,既有生便有滅,所以不可能跟上帝一樣永恆存在。但這兩種說法當中,只要靈魂存在,它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上帝,這一點是共同的。即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在他存在的這段時間當中,他永遠也變不成上帝,因為他是外在於上帝的,所以他永遠跟上帝不是一回事,這條受造物與上帝之間的鴻溝永遠不可能跨越過去,也就是人永遠不可能成為上帝。

4.3希臘宗教

希臘宗教分為作為主流的宙斯系宗教和作為支流的奧爾菲斯系宗教。

4.3.1宙斯系

希臘宗教跟希伯萊宗教不是一回事。他的神不是本體,不是最初的本源。他最初的本源是一種泛神的觀點、一種物的人格化。希臘神話有三個主要的版本,一種認為最初的本源是水神,即水的人格化。一種認為是黑暗。還有一種流行最廣的赫希俄德的神譜裏所提到的三種本源說即混沌、大地該亞和生殖力愛神厄洛斯,然後,經過了幾次衍生才產生了宙斯的神系。第一次是該亞從自身當中生出了天空烏拉諾斯,這是第一代的神。然後烏拉諾斯跟該亞結合,生出了第二代的神——泰坦神,泰坦神的主神就是克洛諾斯,這是第二代的主神。然後克洛諾斯又生出了宙斯這一代的神,即第三代的神。後一代推翻了前一代,最後宙斯這一代就佔領了統治地位,所以他們的神系發展到第三代就穩定了,宙斯確立了其在宇宙當中的穩定的統治。是這樣一個創生關係,也就是說他們的神不是本源,宙斯這些神都是從最初的比較唯物的本源中出來的,而且人也都是從這裏邊生出來的。所以說在希臘神話中人和神的差別不象在希伯萊神話當中是一個本體論的鴻溝,人和神的區別不是很大。其區別只在於神是不死的,人是有死的,他們認為區別僅此而已,不是很大。這個觀點更接近於佛法對於人和更高級生命的一種理解,希臘的神差不多就相當於佛法當中的天人,他們與人都是眾生,從根本上都是平等的,只不過有境界高低之區別,不存在本體論上的能造和被造的對立。但是希臘人認為人和神之間的對立也是不可解決的,因為希臘神話中持一種普遍對立的觀點。首先人到了後來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神了,也就是說在克洛諾斯那一代是人的黃金時代,第二代神時便有了人了,烏拉諾斯那一代沒人,到後來宙斯就創造了白銀時代的人,及青銅、黑鐵時代,這以後都是宙斯神系創造出來的。在黃金時代,人神是不分的,人和神之間差別不大,人也是不死的,神也是不死的,所以就區分不了那麼清楚了,只不過神可能法力更大一點,但區別非常小了。到了後來,人就成了有死的了,這時就區別開來了,人就不能成為神了,他們之間就有明顯區別了,人不能永遠地活着,但神可以。這是第一點,就是人不可能再變成神了。第二點,人即使可以變成神,這個對立還是解決不了。因為神與神之間也是有着根本性的對立,也就是他理解的神與神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原子式的的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神與神之間也是對立的,所以這種對立更是無法解決的,在希臘人認為即使成了神,神與神之間還是以爭鬥為主,對立為主,統一是假的,是力量的均衡,宙斯的正義的宇宙秩序,就是靠鬥爭建立起來的,而且靠神之間的鬥爭的力量均衡來維繫着,還在不斷地鬥爭,不斷地去打破舊的對立,建立新的對立。希臘神話說在人神已分開的時代,確實有一個人成了神,就是最大的英雄叫赫拉克勒斯,只有這一位,由人變成了神,而且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經歷了十二大英雄事跡,成了不死的神。即使他成了神,跟其它神的關係還是對立的,對立還是解決不了。因為希臘人持普遍對立的觀點。對立是最根本的,不可清除的,我們又確立了一點即二希的宗教認為人神對立是不可消除的。那麼我們的第三大點就是要分析對立能否減弱,我們考察一下,考察他們對對立能否減弱的認識以及在這個認識之下如何去做、去實踐。

希臘人有兩種觀點,其主流觀點認為對立不能減弱。不但不能減弱,反而要繼續加大,不可改變的命運必然讓人神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大,不會變小,這是主流觀點。第二種觀點就是神秘教的觀點,他們認為通過自己靈魂的淨化,可以讓這種對立減弱。我們先講第一種,這就是宙斯神系的主流派觀點。希臘的神系有兩種,一種是宙斯神系,一種是酒神神系。宙斯神系認為這種對立要繼續加大,這種思想很明顯地表現在人類的五個時代的認識當中。這一系認為人類要經歷五個時代,克洛諾斯統治時期屬於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裏人們無憂無慮,隨着克洛諾斯的失敗,白銀時代又開始了。人們在這個時代裏常保持着青春,但不會成熟。也就是說白銀時代是青春的狀態,那麼黃金時代中的人類就應該是更淳真的狀態,一點壞心也沒有,在白銀時代就開始有點狡詐了,因為保持着青春但不會成熟,所以也不會死。緊跟着這個時代的後面是青銅時代,人們在這個時代長期作戰,宙斯因此創造了英雄時代。青銅時代就是英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他完成了大型作戰計劃,也就是說又把人給毀滅了。英雄時代之後就是鐵器時代,人們在這個時代遭逢不幸。第三個時代是英雄時代,還是有些自主權的,雖然英雄們過得不如前兩個時代好,但比第四個鐵器時代要好。第四個時代主要就是遭逢不幸了。第五個時代裏提坦神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同時,仿造音神終於使人類發出聲音來,而且教人類知識、技術和方法,此外他還向宙斯及其對人類的統治權發出了挑戰,這是第五個時代。神譜認為他們當時的人都屬於第五個時代,就是對立越來越大,一開始是不死的,後來有了死,原來沒有病,後來有了病。

每個時代的人並不是上一代延續下來的,而是被神滅了以後,又重新創造出來的,重新創造了好幾次,所以後來就是神造人了,一開始則是由泛神論的原始力量大地母親創造出來的。這是五個時代。為什麼人神對立要加大呢?因為宙斯在人類冒犯了他以後,他不斷地進行了對人類的一系列的懲罰行動。也就是說,一開始,青銅時代和白銀時代的人,是和那些奧林匹斯山上的神共同生活在克林斯平原上的。那時人神還是不分的,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宙斯突然決定要把人神徹底地分開,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普羅米修斯去完成。普羅米修斯騙了他,他在祭祀時,將事先塗上了一層白油的骨頭獻給了宙斯,卻將較好的部分藏在了看去不太誘人食慾的內臟裏給了人類,宙斯覺察了這一騙局,他報復了人類,拿走了他們的火種,但是普羅米修斯這一回也沒有袖手旁觀,為了人類,他偷走了宙斯藏在奧林匹斯山上神殿火場裏的永恆的火星,有了火的幫助,人類就開始有了技術、發明,向進步和文明邁出了第一步。由於這一盜火行為普羅米修斯被處以殘酷的刑罰,就是他每天被神鵰吃掉他的肝臟,白天吃了,晚上還會長出來,每天都來吃。這是宙斯對人類的第一次懲罰,懲罰普羅米修斯。然後他覺得還不夠,又想出了一個辦法,造了一個女人,這個書上說:『宙斯派來邪惡偽裝成善良以迷惑人,那邪惡就是女人,在那之前,人類的繁殖並不依賴女人,人們雖知道有女性,但她們主要存在在神的世界裏。』這幾個神就把女人造出來了,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潘多拉,造好了潘多拉以後,就讓俄爾墨斯去見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厄匹莫透斯,普羅米修斯這個詞的含義是先思而後行,厄匹莫透斯這個詞的含義是事後諸葛亮,即行了再思再後悔。哥哥曾經警告他千萬不要接受宙斯的任何禮物,可他將哥哥的警告當成了耳旁風,接受了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叫潘多拉,她帶來了一隻凸肚花瓶狀的盒子,這是眾神託付給她保管的,說好千萬不能打開盒子。可是有一天潘多拉揭開了盒蓋,這下所有的邪惡都從盒子裏逃出來了,由於宙斯沒有給他們聲音,他們無聲無息、猝不及防地侵襲了人類,而在這之前,人類既不生病,也沒有死亡和痛苦。但是潘多拉一看跑出來這麼多東西,她就慌了,她急忙關上盒蓋,而恰恰把最後一個沒跑出來的希望女神給關在裏邊了。所以說希望女神被關閉對希臘人來說就是一個特別嚴重的認識,就是人的世界只有邪惡和痛苦,沒有幸福,甚至希望也沒有。

這本書上把它跟夏娃偷吃智慧果作了對比,在中世紀有一個通行的觀點,認為女人是萬惡之源。這兩個神話確有很深刻的根源,因為他們認識到了女人的問題,即性別出現以後的問題,但還是沒有反觀內照。實際上,女人不是萬惡之源,女人沒有問題,實際上是淫慾。在西方中世紀後期,男人壓迫女人有些過分了,後來就有了女權運動,他們的兩性一直都在對立。因為他們處在普遍的對立當中,所以其兩性對立也是很嚴重的,這是他們的見解造成的。對於男人而言,他們不自我批評不自我反省,就怪罪女人,這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當你具足般若智慧,心中充滿慈悲時,女人不但不是萬惡之源,反而是你很好的助手,是你福報的源泉,她能幫你做很多事。女人有她的法性,她有她的功用。在有智慧的聖者看來,女人是妙用,男人也是妙用。對於佛法來說就是要把精神界一切的法性都要融合起來,進而讓他們起妙用。這樣不但女人是妙用,地獄的眾生也是妙用,動物、罪犯都是妙用。剛才我忘了講一點,實際上宗教在西方的地位,就比中國要大得多了,像這種神話,是他們的價值觀念的根源,我們上次講的哲學影響不是那麼大,其流傳是在知識分子的小圈子裏,只是對後世的影響大,在當時的希臘人當中影響是很小的。整個西方文化都是從宗教裏發端的,宗教是其文化的根源和最大的影響力量。所以我們研究它的宗教是非常必要的,能認清楚對其文化起最深層影響的最大力量的來源。

這是第二次,宙斯派來了女人來懲罰人,從此以後人就有了死、病和各種各樣的痛苦,本來人是沒有死的。這是很深刻的,但是又沒看太準確。對佛法來說是這樣,劫初的原人是沒有死亡的,非常幸福,沒有肉身,也沒有性別,到後來出現了淫慾以後,就有了死亡和胎生、痛苦這些事情。在這一點上是一樣的,自從有了性別的區分、有了淫慾以後,人類就有了死亡這回事,以前是沒有的,即以前的壽命是很長的,所謂的沒有死亡從真實上來說就是壽命很長,後來壽命就越來越短了。

宙斯還覺得不夠,就進行了第三次懲罰,發動了大洪水把人都毀滅殆盡了,就剩下兩個人,宙斯覺得這兩個人挺虔誠的,就恩准他們又創造了新一代的人類。

這是宙斯對人類的毀滅,顯然人神之間的對立是非常嚴重的,宙斯絕對不允許人類冒犯他的權威。

還有一個人神對立的例子是,宙斯確立的這種統治秩序是不准被冒犯的,天上的神不准冒犯他的統治地位,地上人更不允許這樣做。也就是說,你不能認為自己是神。希臘神話中有一則懲罰尼俄柏的神話,尼俄柏是一個女人,她生了很多孩子,她跟一個神是朋友,所以她驕傲的心理便滋長起來了,認為自己是人神未分之前的一代,好像她也是神了,宙斯發動了對她的懲罰,把她所有的孩子都射死了,最後她也傷心而死了。在這則神話中就能表現出來,人是不准成為神的,人神之間的對立是非常嚴重的,即神懲罰人類,人類也跟神對抗。普羅米修斯就是人類的代表,是專門為人類謀求利益而跟宙斯對抗的人,所以普羅米修斯代表了人類跟神鬥爭、跟命運抗爭這樣一種永恆的痛苦,每天都被神鵰吃掉其肝臟,所以他就是人類命運的代表,可見希臘人對人生和世界的認識是非常悲觀的。我們現在得到的印象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這種印象是被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對希臘的盲目崇拜、理想崇拜打扮起來的,實際上並不是希臘文化的本來面目。古希臘人從骨子裏從內心深處是非常悲觀的,認為人生太痛苦了,根本就沒有希望,盒子裏唯一的好東西——希望女神還被潘多拉關起來了,希望被關閉了,世界是如此的痛苦,不但不可能解決,連希望的分都沒有,認識是如此的悲觀!但是它為什麼能夠被文藝復興乃至現在所誤解呢?這也事出有因。它表現上是一種樂生主義,而骨子裏邊則是一種非常悲觀的人生態度,實際上兩者根本就不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承的。因為人生前途如此的渺茫,一點希望都沒有,死後希望更是沒有,人在活着時充滿痛苦,死後去到幽冥的世界更是痛苦。宙斯把其權力分配了三個主要方面,他自己管天上和人間,他的兩位兄弟,一個叫波塞冬是管海的,另外一個冥王哈迪斯是管幽冥世界的死神,而希臘人對於死神是非常忌諱的,所以藝術裏表現它的絕少,他的臉被一個布蓋住了,蒙着頭,誰也看不到他的臉,這表現了希臘人對死的一種畏懼,他們認為死是一種罪惡,是一種玷污。認為生是美德,這種好生惡死的傾向非常嚴重和明顯,而且今天的歐洲文化也是一樣的,這根源於希臘文化的傳統。對死亡持了一種非常忌諱的觀點,他們認為死了以後是非常痛苦的,永遠生活在見不到天日的冥界之中,而且是不可改變的,永遠都是那樣,真是痛苦。希臘對靈魂的觀點有兩種,一種是唯物主義觀點,所謂呼吸靈魂、身體靈魂,這隨着肉體消滅就死了。這種觀點我認為不是很普遍的,但也是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之中所接受的,因為眾生如果不接受一種宗教的教化,大體都是唯物主義,不傾向於相信死後還有什麼東西,所以這種觀點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另外一種影響也比較大。另外一種影響同樣大的觀點是認為靈魂不死,這叫影子靈魂,是永遠存在的,但這種永遠存在的靈魂的去處就是永遠見不到天日的冥府。所以或者是認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或者是死後又是更痛苦的境界,這樣對希臘人來說便激起了一種在生前好好享受一番的想法,及時行樂的思想便滋生出來了。所以在希臘文化當中最受人重視的神就是愛神和酒神——阿芙洛狄特和狄奧尼索斯,即沉醉於醇酒美人當中。所以骨子裏的極端的悲觀和表面上的樂生,是很合乎邏輯地結合在一起。就是因為死後是沒有希望的,或者是什麼都沒有了,或者是去到永恆黑暗的冥府,實際上這兩者差不多是一回事,什麼都沒有了也是一片黑暗,冥府中還是一片黑暗,反正全是黑暗,因為沒有希望。所以希望被關閉主要說的是死後沒有希望,當然也包括人間的沒有希望,人間是五個時代的依次衰落、越來越壞的人生境界,這當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死後沒有希望。

為什麼人類的狀況是如此悲觀呢?我認為根源是它對人性的錯誤認識,它認為人性是惡的。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希臘宗教的神,它的神實際上是代表了人性的某一方面,它把人類的某種能力、某種作用就用一個神來代表,當然神也有代表自然力方面的。總之,他把自然力和人身上的某些作用都用神來代表。所以你分析這些神就可以分析出它對人性的看法,這樣做是比較準確的。我看了一下,他的十二大主神,一個代表慈悲的都沒有。灶神應該說是一種守護神,跟人性沒多大關係。戰神代表戰爭跟暴力,受人推崇。火神和鍛造技術之神與人對物質的欲望有關。美貌和性愛女神阿芙洛狄特代表男女淫慾,完全是一種肉慾,沒有更高級的東西。海神代表一種自然力。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這似乎是一種善的東西,但還不是,她代表了一種冷酷的理性。戰神代表了戰爭中的衝動,而密涅瓦就代表戰爭裏邊搞計謀的作用,所以她代表的也不是一種很善良的東西。我們看雅典娜的表現經常就是搞計謀,她最喜歡的人就是奧德修斯,奧德修斯最受雅典娜的保佑了,因為奧德修斯就是最善於用計謀的人,所以他們這種智慧是層次很低的,不是一種很善良的智慧,有惡性而且惡性較大。寓言和藝術之神阿波羅,他還比較和諧理性一點。貞潔和狩獵女神,這是打獵殺生的。宙斯是正義之神,他這種正義就是權力之間的均衡,所謂正義就是justic,實際上與中國所說的中道完全不是一回事,他的正義就是在人的力量與其佔有的利益之間保持一種恰當的比例關係,還是一種利益的均衡利益的分配問題,是要去爭的,宙斯的表現也是相當的惡劣,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在這十二個主神中,找不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關道德品性的神,也就是說希臘人所認識到的人性幾乎全是惡,一點善也沒有,性惡在希臘人那裏是根深蒂固的,而且特別嚴重。認為人類命運如此悲觀的原因,我以為這是根源,他只認識到了人的現實性當中惡的東西,發現不了善良的東西,當然要去造惡了,造惡所帶來的命運肯定會是如此的痛苦、如此的黑暗、如此的悲觀,肯定會是這樣的。所以希臘人是比較誠實的,他們如實表達和訴說了造惡就會受苦的真理,他還不象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造惡還會享福。所以文藝復興時期就把希臘人打扮成一個很快樂的民族了。這正是近代文化較希臘文化每況愈下的地方。造惡就會受苦這是普遍真理,近代人生模式我認為就是古希臘人生模式的延續,但是在見地上更差了。差的地方是他持了一種盲目樂觀的自欺態度,在人性是惡,我們要造惡的這一點上認識是一致的,他們要走的路是一條,但在見地上對其結果的認識則不同。希臘人認為按照這條路走下去,人類是非常悲觀的,是完全黑暗的,會越來越痛苦,會走向深淵,有五個時代,會越來越差,沒有希望。而近代換了一種觀念,他認為按照這條路走下去,我們會無限進步,人類會越來越幸福,這是近代人比希臘人智慧更差的表現。近代人智慧更差了,他們在實際行動上、方向上、做法上跟希臘一致,但卻對結果採用了盲目樂觀的態度。所以我認為希臘人的神話還是比較誠實的,還是比較符合因果觀念的,這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生活痛苦的根源就是性惡和造惡,也就是說他們比較如實地認識到了,造惡和受苦之間的聯繫。所以說希臘是悲劇的精神,其悲劇性格的深層根源是人性是惡這種錯誤的認識,人是惡的,神是惡的,世界上全是惡,那人生宇宙怎麼會不是悲劇呢?

所以說近代的人生模式並不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的路線。下邊要說到,這三位大師實際上是希臘文化當中的另外一派的路線。所以現代人生雖然是盲目樂觀的,但實際上必然會歸於絕望。因為它是希臘那種人生道路的延續,甚至是變本加厲,對人性的認識更加離譜、更加地惡,造的惡也更大。希臘人還是有一種天真的成分在裏邊,所以在行動中,在率性而為時,會把本性當中許多善的東西都流露出來。因為在人類的童年時期那是必然的。文化演化到近現代,惡就佔主導地位了,天真沒有了,就更惡了,以惡為主了,所以這種時代是造惡的變本加厲,它必然會歸於沒有希望,還是潘多拉的盒子所說的問題,而且是更加沒有希望。人類工商業文明的前途,我認為就是一個毀滅的深淵,工商業的火車沿着不可逆的軌道,一直要走到深淵裏邊為止,不墜入到深淵裏它停不下來,它的前途就是一個自我毀滅的深淵,這是必然的。

夕陽註:剛開始讀先生之文,感覺對時代太悲觀了。現在看來,先生之見只是說出了實情,並不為過。

4.3.2奧爾菲斯系

下面就是奧爾菲斯神系,持的是一種人神對立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減弱的觀點。他的主要觀點比較近似於印度文化,認為靈魂永恆存在,並在人、動物、天神等之間輪迴,對現世的認識跟印度文化也是比較一致的,認為現世人生是痛苦的,是染污的。他們認為如果能夠通過靈魂淨化,提升心性純潔的一面,就能在死後回到我們所從來的地方,就是天上,甚至更高級的派別認為能夠跟巴庫斯即他們所認為的最高神合為一體。當合一之後,人就成了一個帶引號的巴庫斯。其見地還是比較高的,這一派宗教影響了很多唯心主義的希臘哲學家,比如畢達哥拉斯,他是這個宗教的一個革新派的教主,他把這個教革新了,改了一個新形式,他創辦了一個教派,他自己作了教主,他的弟子們在裏邊修行。他認為靈魂是輪迴的,有一天他看到一條狗,他說一個朋友的靈魂就在這裏頭。他不准吃肉,不准吃豆子,他認為宇宙是普遍和諧的,這就跟主流宙斯神系的認識不一樣了。認識到宇宙是普遍和諧的,通過辯證法、數學訓練,認識到宇宙的規律,再通過道德淨化,人就可以升到天上去。後來蘇格拉底的宗教也是這一派的,他所理解的神很善良,他持目的論觀點,認為神創造了這個世界是為了讓人好,一切都為人考慮得很周到,這就不是宙斯那種專門跟人做對的神了,蘇格拉底在臨死時說,當我們的靈魂去到死後的地方跟荷馬在一起談話時,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所以說死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他對死亡的認識也跟主流忌諱死亡的觀點完全不一樣了,他相信靈魂的不死。

柏拉圖受畢達哥拉斯這一系宗教的影響非常大,也是相信靈魂不死,這一世人生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淨化靈魂。通過兩種方式,一個是道德淨化,一個是辯證法和數學訓練,即理智和道德兩個方面,並以理智這一方面為主,所以他是唯智主義。希望契入真理回到神的境界,成為一個神,靈魂對理念的世界達到了真正的契入以後就是神,神的本質就是契入理念、直觀理念,能夠直觀理念就是神了。

亞裏士多德基本上也是這一系,他的一神教跟柏拉圖的觀點差不多。所以這些大師在其哲學中反映的觀點跟主流宙斯系的觀點頗為不同,差別非常大。我們在理解希臘文化跟現代文化關係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總之,它們的關係是交錯複雜的。我們說的第二種觀點在希臘文化中屬於支流,是比較次要的。希臘文化的主流認為,對立在不可逆轉的命運下是要加大的,這是希臘文化的主流觀點。希臘文化的主流代表作惡就會受苦的人生路線,所以希臘人可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偉大、崇高、靜穆,要認清楚它的實質。

整體來說,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由西方帶動整個世界就逐漸進入見地顛倒的境界,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中國是從『五四』以後,主流說是好的,你就認為是壞的,對的可能性會佔百分之八十,這樣你就把顛倒的又正過來了。

4.4舊約

下面是希伯萊文化的觀點,創世紀神話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關於希伯萊文化與基督教文化對人神問題的認識,我們先講了一下失樂園這一段。實際上,伊甸園時期,已經處於人神對立階段了。人神的對立、人跟自然界的對立等等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這時比較小,似乎是挺和諧的,實際上這已經是對立的境界了。希伯萊文化、整個天主教、基督教要回到的境界,實際上就是這個境界,即他們要回到的是對立比較小的境界。因為沒有對立的境界只能是上帝還沒有創世之前只有一個上帝、沒有靈魂、沒有其他東西的世界,這個境界他是回不去的。總之他想回到的天國,實際上就是伊甸園的境界,此時已經有對立了。所以他不能把對立完全解決,只能是減輕而已。

出伊甸的起因就是女人夏娃受了蛇的引誘,吃了智慧果。這裏邊就有三個意像,一個是女人,一個是蛇,一個是智慧。女人和蛇代表了人的欲望,一個是貪,一個是嗔;智慧就是分別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分別意識比較明顯了。所以分別能力的發展跟貪嗔的發展是聯繫在一塊的,是一體之兩面,是同時生起、同時存在、同時發展。他們仨是聯繫在一塊的,女人代表淫慾、貪慾,蛇代表嗔恨、鬥爭,智慧果代表理性分別的能力。這幾個東西一出來,而且越來越加重時,就把人引入了這種計名字相進而業系苦相的道路當中去了。也就是說,通過分別意識的能力去分別善惡,然後以貪嗔這些煩惱為助緣,去造作種種的業、種種的惡業,讓人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息,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分別意識的發展帶動貪嗔的發展,貪嗔的發展又促進分別意識的發展,分別意識以貪嗔為助緣發動身口造業,造業就會受苦,就是這麼一個過程的寓言式表現。原文裏邊,人類始祖吃了智慧果以後,第一件事就發現了兩個人沒有穿衣服,這就表示性別意識起來了。然後知道躲避上帝了,說明人神之間的對立開始明顯。亞當在沒吃智慧果之前肯定覺得跟上帝沒什麼差別,他處在渾然一片的境界當中,現在他認識到了,我是人,他是神,知道躲避神了。後來上帝乾脆把他們都趕出伊甸園,這時人神之間的對立就徹底加大了。人再也見不到神了,人神能夠交通、能夠一起生活的時代就一去不復返了。上帝對這些罪人進行了詛咒,先是詛咒蛇;然後詛咒女人,讓女人跟蛇作對,她要戀慕其丈夫,要受生育之苦;再詛咒亞當,亞當要耕地,只有通過汗流浹背的勞作才能從地裏邊長出他們所需的東西。這裏就代表了幾大對立的加深。本來在伊甸園中是自然生長各取所需,亞當就代表了人跟自然對立的加深,即第二大對立——色心對立的加深。人神對立也隨加深了。還有夏娃,要飽受生育之苦,必戀慕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必管轄她等等,就代表了男女對立的加深。他們認為男女的對立已經是不可消除了,因為人犯了原罪。男人就是乾巴巴的陽性、火性,女人就是濕漉漉的欲望、水性,陰陽調和不了了,因為你犯了原罪了,上帝已給你懲罰了,這是不可改變的命運,所以男女對立在它那裏也是不可消除的。它不是認為萬惡淫為首,而還是男人怨女人、埋怨對方的思路,你夏娃為什麼要引誘我吃了智慧果呢?要不是你,我就沒事。所以還是這種女人是萬惡之源的錯誤認識。男女之間的對立,不返觀內照就不好消除了。

總之這幾大對立加深了,不可解決了,因為犯原罪,在現世不可解決。人只是希望能夠順從上帝,通過對上帝的徹底順從來乞求上帝給人過一種還過得去的現世生活。所以舊約是人乘,它基本上不是很關心天國,【舊約】裏提到人的願望時總是說,上帝賜給我們流奶和蜜的土地,他們出了埃及就乞求上帝,讓他們永遠保有這塊土地。你去讀【舊約】就能感覺到,他們主要的精神還是專注於現世生活,出世色彩幾乎沒有,而且跟上帝關係就是我信你,我侍奉你,就像今天中國人所流行的這種神保佑的觀念,就是我侍奉你,我服從你,你就保佑我,是特別赤裸裸的交易關係。上帝不諱言,很不客氣地說你們要服從我,要信我是唯一的神,不許信其它的神,否則我就懲罰你們。實際上所謂的一神教,不是說世界上只存在一個神,而是說只能信這一個神,不可以信其他的神,上帝對信其他的神、供奉其他的神、給其他的神建立神廟進行祭祀特別反感。所羅門一開始表現得特別好,所以他的國家成了世界上的首富;後來他晚年娶了很多異族的嬪妃,她們誘惑他,他就兼信了其他的神,蓋了很多巴比倫和希臘的神廟,進行祭祀,上帝就對他進行詛咒,說我本來是要毀滅你,但看在你爸爸大衛的面子上,我先不毀滅你,等到你兒子當國王時,我再毀滅他的國。可見上帝非常赤裸裸地表現出一種大我慢的習氣。上帝這種我慢非常大,就是讓人服從,就是一個男性家長的化身。因為希伯萊民族的性格就是一種少女的女性性格,所以她就需要造出一個特別強大的男性來領導她,她要服從他,她希望這樣。而希臘民族的性格就是一個成年男性的性格,以竟爭、對立和鬥爭為主,而希伯萊民族就是少女的女性性格,她很希望服從。總之,舊約的精神就是一種服從的精神,所以舊約的精髓就是律法的精神,所謂律法的精神表現的是人對神的服從,因為『十誡』是神要人侍奉他的規則,就是說你必須要這麼辦、這麼侍奉我。所以這是一種他律道德,西方人不存在中國儒家意義上的道德。他如果有道德的話,也都是他律的道德,就是上帝要我們這麼辦,所以我們要這麼辦,這不免於孟子所批評的那種『行仁義』,上帝叫我們這麼做,一條一條給我們規定好了,我們就這麼辦,而不是良心叫我們這麼辦。十誡的第一條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第二『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不許崇拜偶像。第三『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的神的名』。第四『要守安息日』,就是六天工作一天休息,這也是必須遵守的,星期天不能做事,這一條沒什麼道理,這叫分別法執,這是外道所設立的不合正道正理的拘忌。下面這幾條都挺好,『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的神所賜予的地上得以長久;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人』,最後一條『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其它一切所有的』。這幾條跟五戒差不多,都比較好了,前邊幾條有些不合正理,後邊這五條還是比較合乎正理的。所以這種不是由佛所設立的人天善法有點正邪混雜,有些邪的東西。這是舊約的精神,後來耶穌在新約裏對安息日有所修改。耶穌在安息日為人治病,他的對頭法利賽人提出來,你為什麼不守安息日,這不是犯戒了嗎?耶穌打個比方,假如你養了驢和牛,那麼在星期天就不餵它們嗎?他們沒話說了。耶穌的意思是說,上帝視一切眾生為他的子民,他看到了病人就欲為其醫治,就像你看到你家的驢餓了就要餵它一樣,這樣我們就不能再去區分是否是安息日了,所以耶穌還是比較通達的。可見舊約只是一種求神保佑過現世生活的精神,水平比較低。

4.5新約

新約我認為是對舊約精神作了很大的提升,假如說舊約是一種律法精神的話,新約就是以愛為主旨,是要通過愛上帝、愛鄰人來追求天國的精神。可見一個是律法,一個是愛,一個求現世的保佑,一個求永恆的天國,兩種精神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可見耶穌在新約裏所提倡的教法比舊約要高,他高就高在有些合於內心的意思了。所謂愛是要從內心發出的,對於舊約的各種各樣外在的繁文縟節,他都廢除了。後來基督教就把猶太教各種祭祀的典禮都廢除了,保留了很少的一部分內容,如十誡等。廢除了各種不合正理的拘忌,我認為這是耶穌在某種程度上能破法執的表現,破了一點點分別法執了,比如在安息日不能治病等等。而且在戒律方面耶穌有登山寶訓,登山寶訓中表現出來的就是重心念,要求更高了。因為他的教法高,他的目的是要追求天國。這正好跟佛教一致,佛教的人乘要讓人守五戒,那全是身口二業的要求,而佛教的天乘要求十善,十善加上了意業的要求,不貪不嗔不痴。新約的天乘比舊約的人乘要求也高,加上了對意業的要求,在心念上也不許犯戒了。他曾經在論姦淫時說:『聽見有話說(按這是舊約裏的話),不可姦淫。但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邊已經與她犯了姦淫了。』這就是對意業的要求,比舊約高多了,不准動淫念。此外,舊約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做對,有人打你的右臉,左臉也轉過去,有人打你的左臉,連右臉也轉過去由他打,有人想要告訴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逼你走一裏路,你就同他走二裏,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債的不可推辭』。我認為耶穌的精神已經很高了,能達到這個境界是相當難了,這己入菩薩道了,是一種很高的忍辱精神。剛才念的都是登山寶訓裏的話,這裏邊還有,要愛仇敵,因為舊約中說『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施捨也是注重心念上的要求,有無住相布施的意思。『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按這就叫做陽善),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所以你們施捨的時候,不可在面前吹號,像那假冒偽善的人在會場裏和街道上所行的(轟轟烈烈地學雷鋒),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他們的賞賜了。(當時上帝已給了就是人前的榮耀)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右手知道左手所做的,(就是要積陰德,暗中做善事,不要讓人知道)要讓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會報你的。』所以要積陰德,陽善就不如陰德。還有這一段我非常相應,我記得這一段是我在高中時聽基督教廣播電台聽到的,我記得很清楚,我一直記得。『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需要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它們的天父——上帝尚且養活它們,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一朵花呢!你們僥倖的人啊!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本段引文皆見於【瑪竇福音】山中聖訓一部分)我跟這段很相應啊,很有好感,表現了一種出離心。所謂的天父就是我們冥冥中的因果規律,因果規律會賜給你的,你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自有因果賜給你好報。他們就是把冥冥中的自心的這種規律拿去用一個外在的上帝做了代表,實際上是把上帝等同於因果規律了。

他們理解的上帝不是很明確,不知道是哪層天的天主,不能確定是哪一個,因為他們自己都模模糊糊的,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東西,搞不清楚,而且每個人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同一位,有些教徒說能與上帝溝通,也不知道是幻覺還是真正的外在的天神,而且還有可能是自心當中的本尊的善性,我們身心當中也有上帝,我們修密法可以修出自心的本尊來,不能判定是外在的,還是自心當中所現的,這都搞不清楚,不一定的。

這是耶穌教法,但是耶穌也說了一些比較偏激的話,這說明他還是不太合乎中道。『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做我的門徒,得着生命的,將要喪失生命,為我喪失生命的將要得着生命。』(【瑪竇福音】第十章)當然他是在說出離的問題,讓人出離世間和家庭,但佛法不會用這樣偏激的話來說。這是過於偏激了,流弊太大。

我們再念一段對青年財主的開示,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耶穌的教法,因為耶穌一開始傳教時,其口號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懺悔吧!』所以他注重天國,讓人一心懺悔,改邪歸正生往天國。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大部分都是十誡裏的內容,那少年說:『這一切我都遵行了,還缺少什麼呢?』耶穌於是提出了進一步的教法,耶穌說:『你若願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少年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就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聽了就說:『這樣誰還能得救呢?』耶穌看着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瑪竇福音】第十九章)總之耶穌的教法就是讓人去遵守這幾條誡命,相當於佛法的四根本戒,再加上孝順父母和愛人如己,做一種善行。更高的教法是叫人徹底地出離、廣大地布施,把你的身體、財產都貢獻出去。也就是耶穌認為人出於自由意志的行為,是會對他得到拯救的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的,上帝把哪些人送入天國,把哪些人打入地獄,是跟他們生前的行為直接有關的,對於耶穌和舊約來說都是這樣的。即上帝之所以要懲罰人類,發動大洪水,是因為地上的人都壞了,之所以在末日審判時,讓他們進入天國,是因為他們遵從上帝的誡命,行善了。把他們打入地獄,是因為他們不服從上帝,行惡了。最後的結果是跟人生前的行為有直接的關係的,是這樣一種教法,這也是比較合乎正理的。

4.6天主教

下面講天主教,天主教大體分成兩派,即理性派和神秘派。先講第一派。這一派認為自由意志是最重要的人性,人犯了原罪也是人性,人還可以為善,人性當中有善一面。人性組成當中以罪惡為主,但是還有一部分是善,這大概就是他們那一派的認識。所以從總體上感覺,他們這一派處在一種善與惡爭戰的狀態。按照這一派修行的人,他們的觀點就是,人到了這個世界上,已經遠離了上帝,在現世中必須過一種悔改的生活,並始終處於與惡勢力的爭戰之中。所以他們的善和惡在爭戰,他們善的力量太小,惡的力量太大,但他們的善又不能不要求一種主導的地位,要把惡壓下去,所以他們處在一種要跟惡做對抗的情勢。一般的人就被惡佔了上風,根基好一點的人可以和惡打個平手,所以他們的修行大體是比較痛苦的。許多天主教的教士們經常用鞭子抽打自己,把自己身上造惡的邪念打掉,用身體的痛苦來醫治心靈創傷,經常半夜裏邊澆涼水,在荊棘裏邊脫光了衣服滾,與惡勢力爭戰的修士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這關鍵還在於他們的原罪說,將罪惡定實了以後,它那個力量就是實的,你越壓它它的反彈力還越大。佛法認為罪性本空,不跟它對着幹,我們用積極的善去佔領心靈的陣地,我們是這樣一種態度。而他們認為惡是實的,要跟它對着幹,就像彈簧一樣,你壓它的力量多大,反彈力就多大。

中世紀隱修士以聖本篤那一派為主,剛才介紹的就是這一派的修行觀點。總體來說,他們修行的道路是比較苦的。我們看一下修道院的生活,本篤派修道院一天的安排。

聖本篤創立了修道院制度,這個人還是很有意思的,羅素在其哲學史當中寫了他很多有趣的事情。望道期一年,相當於考驗時期,考驗通過後就可以正式成為一名修道士了。修道士要發三個誓願:清貧、貞操和服從,男女都不准結婚,而且要絕對服從方丈命令,方丈即修道院院長有權看他的信件,他要服從院長的絕對權威。

二十四小時的分配是這樣的:七小時修行讀書,即兩小時讀書,五小時修行,要做祈禱及各種儀式。七小時工作,就是體力勞動,主要目的是勞累身體,讓心有所住,把身體搞得很累,就沒時間起邪念了。也採用邊勞動邊默誦聖經的方法,就像有時禪宗的人邊勞動邊參話頭差不多。七個小時睡覺,三個小時飲食、消遣。方丈即院長由修道士全體公選,修道士要絕對服從方丈,外來信件須經方丈之手,每院完全獨立,與它院無行政關係。這個制度對以後修道院制的影響特別大,後世的修道制度就是以它為主,只不過有所發展改革。

這是這一派人的修道生活,當然本篤的根基是不錯的,他通過跟惡勢力爭戰,終於降服了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一種聖境。

以上是天主教的修道制度,再講一下天主教的七禮。這七種禮就是人的一生要得救的門徑,被認為是得救的必需的要道。普遍行的五禮就是洗禮、堅信禮、彌撒禮、懺悔禮和敷油禮。這是每個人都要施行的,另外還有特別的兩個禮,一個是婚姻禮,這是俗人舉行的,一個是受聖禮,這是要任聖職的教士行的。洗禮的作用是能夠豁免原罪及成年人的一切本罪。所謂本罪就是出生到洗禮之前又犯的新罪,因為他們沒有輪迴觀念,所以認為嬰兒沒有本罪。此禮由神父來行。堅信禮是成年時堅固信心之禮,一生只需行一次,由主教行禮。洗禮也是一生行一次。彌撒禮或叫聖餐禮,這個禮最重要,一生當中要不斷地進行,越多越好,就是吃耶穌基督的體和血以壯靈性。有一種觀點認為聖餐的餅和葡萄酒就代表耶穌的肉和血,所以吃了以後,等於說耶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因此能夠得到主的加持以壯靈性,就可以慢慢地得到耶穌的力量。還有一種禮,有些人也是要經常行的,即懺悔禮。悔罪要向神父陳述已罪,我認為這個是比較好的,把自己做了什麼樣的惡,都能當着一個實體的人說出來,比僅在內心裏懺悔,我認為要好。只是在內心裏邊懺悔,一般來說很難達到真實的境界。如果能夠向一個自己很崇敬的真實的人說出自己的罪行,這種懺悔就會很深刻很真實,就會起到一種作用。神父代表上帝豁免罪人,免下地獄,贖罪的辦法就是刻意苦行或善行。我認為他們的懺悔禮還是不錯的,是他們很有用的一種禮。然而新教改革以後,懺悔禮被新教廢除了,西方人的罪惡感沒有疏通消除的渠道了,因此整個西方民族的心靈進入了更加痛苦的狀態。之所以以後的精神分析學發達了,心理分析醫生多了,是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擔任了神父的角色,但實際效果比神父要差多了。

講第二派神秘派。神秘派對人性的認識比剛才那一派要高一些,他們着眼於人性中跟上帝類似的一面,他們經常強調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上帝把他自己的形象印在了每一個人本性的深處。因為他們發現的東西比較深,所以看到的是人性中善的、神性的一面。神秘派基本上認為人性的深處就是上帝的形象,但還不是上帝本身,這跟我們東方的觀點還是不一致,東方的觀點認為人性的深處就是本體,最高的本體,印度人認為人性的深處就是梵,所以【奧義書】中有一句名言叫『汝即彼』,你就是大梵,中國人認為是道,在人性的深處就能發現最高的道,孟子講『盡心知性則知天矣』,天就代表最高的道、宇宙的本體,老子也是一樣。總之,他們都持一種全息性的觀點,東方起源論都是這種全息觀,認為本體幻化成無數個珠子,跟我在【七大緣起論】中講的是一樣的,一個梵幻化出了無數個小的生命,實際上還是那個東西,總之是一種全息式的觀點,認為這些差別都是幻化的。而西方的人性觀,持一種機械論,認為是一個一個在外邊造出來的,所以他只能像蓋印一樣印上去,這是機械觀跟全息觀的差別。他認為人與上帝之間、人與人之間、靈魂與靈魂之間的這種差別都是原子式的、實在的差別,所以上帝造人只能是將自己的形象印上去。所以他認為人性的深處只能是像上帝而不是上帝本身。這是他們最高的神秘派都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人跟上帝的位格是不同的,上帝是人之外的一個異在者,而不是同一個東西。所以他們把我們東方的東西叫做自然神秘主義,他們自己的叫愛的神秘主義,因為對人性的看法在根本上是不一致的。

神秘派分成兩大派:早期受柏拉圖的影響,屬於理性(理智)的神秘派,其綱領是跟上帝合一,跟上帝合一的途徑就是沉思上帝造物的秩序,沉思logos,把它沉思清楚了,就跟上帝合一了。後來,柏拉圖的影響被清除了,人神之間的關係、修行的途徑都比較合乎原本的精神以後,就發展出了愛的神秘派、愛的神秘主義,即在愛中與神合一。通過愛與神合一,這是愛的神秘派的觀點。實際上,愛確實是基督新約的核心精神,符合基督的本義。在【新約】中有一段話非常典型地表現了這一點,在【馬可福音】第十二段最大的誡命中說:『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得好,就問他,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種祭祀好得多。耶穌見他答得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這表明了耶穌的精神確實是一種愛的精神。但這個愛是有特定含義的,首先是愛上帝,愛上帝是最關鍵的,因為愛上帝,上帝讓我們愛人,所以才愛人。為什麼要愛人?是上帝要我們去愛的。所以根本的精神還是愛上帝。後來神秘派就特別地發展出了這種愛的神秘主義,完全就是愛。

我們對這個愛可以做一點評論。首先是這個愛與佛法所說的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他這愛,本性就是佛法所說的慈,但是為無明所拘了,這是為我法二執所知煩惱二障所拘所障的慈。這裏邊一方面有合乎正理的屬性,另一方面又為無明所拘了。所以這種愛有時的表現和作用並不是特別好,就會出現佛法所說的愛見大悲的問題了,有我法二執的愛在佛法上叫做愛見大悲,就會產生錯誤的作用,會對自己、對別人起錯誤的壞的作用。所謂愛見大悲首先是影響了自己的生死大事,讓人沉溺於輪迴當中,讓菩薩在輪迴裏邊出不來;對別人也起不到清淨的大慈作用,會執著,對你愛的對象起執著。比如說我要去度一個女人,結果我跟她起了愛見大悲,到最後,我跟她結婚了,迷了,這就叫愛見大悲。所以耶穌所說的這種愛就是分別我執分別法執未破境界下的愛,屬於世間之愛,不是佛法所說的大慈。大慈從範圍來說是無限的,從條件來說是不講條件的,沒有執著。還有一個是跟智慧的關係,有我法二執的愛跟智慧是切開的。為什麼會經常起錯誤作用呢?就是因為它跟智慧切開了,而大慈完全是跟空性、跟智慧所證的空性合一的,所以它是當體即空,從效果上說是所做皆善。而有我執的愛,從效果上說經常起惡的效果,走向它的反面。大慈能與樂,是讓所有的人都得到究竟的樂,而且是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的。他這個是有條件的,他只愛上帝的子民,異教徒不能愛,要恨要攻打異教徒,可見他的愛是有條件的。所以你看【舊約聖經】裏表現出來的上帝實際上是貪嗔痴俱足,其愛是不清淨的、有條件的。比如你服從我,我就保佑你、愛你,不服從我,我就懲罰你,可見其愛不是無緣的大慈。

另外一點就是神秘主義對愛的詮釋有一個非常顯眼的、讓我們一看就覺得不習慣的地方就是,他總是用男女之愛來詮釋人與神的愛。神秘主義發展出來的對聖經的詮釋中,特別注重對【雅歌】的詮釋,【雅歌】就是所羅門書中新郎和新娘互唱的表達互敬互愛的一個歌。新郎唱讚美新娘的歌,表達他對新娘的愛,新娘也表達對新郎的愛,總之是男女之愛。在早期,他們把【雅歌】詮釋成上帝對教會的愛,神秘主義興起以後,就詮釋成上帝對個人的愛,新郎是上帝,是耶穌,新娘是神秘主義者個人。也就是說,我們知道,希伯來文化是非常女性化的一種文化,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少女,完全地服從,希望用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行為、心念去取悅於新郎,也就是上帝和耶穌,這是很具特色的。在我們東方人這裏,我們對天都是呼之為父母,我們對諸佛菩薩的感情也是恭敬、至誠的對父母的一種感情。經上將佛之於眾生,比作如母憶子,如父母來想念兒子,是這樣一種關係,不用男女之愛來詮釋,總之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為什麼是這樣的呢?我感覺是因為東方人在其心靈當中男女之愛並不是主要的,而父母之愛是主要的,而對西方人而言,男女之愛是主要的,父母是其次的。所以他們都是把心目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愛加以提升,然後用來表示對最高神的愛,他會把自己最重的一種情感,提升為對神佛的愛。大概是這樣的,我還不是很能理解對上帝的愛,為什麼要用一個少女對她的新郎的愛作比喻,我對這種愛不太習慣,感到很陌生。我們看一下呂斯布魯克在【靈性婚禮】裏邊對人與上帝的愛的一種描述,呂斯布魯克是我看到的西方神秘主義者當中境界最高的一位了。雖然他不是很有名,但他達到的境界是很高的,【靈性婚禮】是他的一個代表作。在此他是用【馬太福音】當中的一句話來詮釋人與耶穌之間的關係,那句話是『看,新郎來了,走出去,迎接他。』他在不同的階段用了不同的詮釋語言,用這一句話來概括了所有階段的人與上帝及人與耶穌的關係。他把神秘的靈修過程分成三個階段,一個叫行為生活的階段,還沒有發現上帝,還在外面的行為當中去尋找上帝。第二個是內心生活的階段,在內心當中已經發現上帝了,但人還保持着自我的主動性,不能完全被動地服從於上帝。第三個階段叫冥思的生活,到第三個階段就把我完全地消滅掉了,完全地服從於上帝了,『我』的想法已經完全沒有了。那時就進入了冥思、靜觀上帝的階段,這就進入了冥思的生活。

我下邊要念的這段話是第二階段內心生活當中,對上帝和人的關係的一種描述。『在此愛的風暴中,兩種靈性即上帝之靈性和我們的靈性相互抗爭(兩個愛人之間的大概也是這樣的)。上帝通過聖靈而俯身進入我們的內存在,此時我們在愛中為之觸動。我們的靈性則通過上帝的行動以及我們愛的力量而滲入上帝的內存在,上帝則為它所觸動。愛的抗爭源自這兩種對反運動:在此最深層次的相遇中,在此最深處和最具穿透力的探訪中,每一種靈性皆為愛所傷!!(就像【雅歌】裏邊新娘自嘆說:「我為愛所傷。」)我們的靈性和上帝之靈性,這兩種靈性交互輝映,而且各自向對方顯現自己的面容。這樣,便使得兩種靈性以類似的方式彼此渴望。每一種靈性都需要另一種靈性所是之一切,而且每一種靈性都給予對方其所是之一切,並邀請對方參與自己。這便使得相互愛戀者彼此融入對方。上帝的觸動及其賜予、我們相應的愛、渴望和給予使愛保持生生不息。這樣的流出和回流使愛的噴泉開始溢出。於是,上帝之觸動與我們的愛的渴望融成了一種簡樸的愛。人被愛浸染得如此之深,以致他不得不忘掉自己和上帝,除愛而外,一無所知。』(張祥龍主編陳建洪譯【與神在愛中相遇:呂斯布魯克及其神秘主義】第32頁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

愛的特點,大體就是這樣的,神秘的進修方式就是完全通過愛去與上帝合一。呂斯布魯克的見地是相當高明的,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他認為在最後的境界當中,人可以成為耶穌,每個人達到了第三個境界以後,他自己就是耶穌了。這一點如果深究起來應該是會被天主教會列入異端的,但呂斯布魯克比較幸運,沒人深究他這一點,而且他還被封為一個聖人,受到教會的長期敬重和推崇。在天主教正統教義當中,認為凡人不能成為耶穌,只有一位聖子,只有一位上帝,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成為耶穌,不能成為上帝,而呂斯布魯克認為在最高境界裏人可以成為耶穌,在他的著作中,在他自己的生活及跟他人的談話中,他經常站在耶穌的立場上來講話,他自己認為他就是耶穌,所以說他的境界是比較高的,甚至跟他所屬教會的教義是衝突的,應該被視為一種異端,但是他比較幸運。

耶穌相當於佛法中佛的化身。所謂的聖子、道成了肉身就是上帝化了一個身到我們這個染污的世界上,俯就於我們這個世界,實際上他本身就是上帝,但他是一個肉身的上帝,而這種化身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本人。而我們認為每個人都能成佛,都能成就佛的化身,甚至他受用身都可以,這就是東方和西方的區別。但呂斯布魯克在這裏就比較高了,他認為我們可以成為耶穌了。下面念一下第三個境界,在這一最高的境界中對這幾個詞的解釋是這樣的:『看,說出這個詞的乃是聖父,呂斯布魯克將此解作聖子的誕生,他也是不可理解之光。神秘主義者被喚入此光明,他能看見那光,因為此時他賜予看的能力。而此看的能力從其本質來說就屬於那光。迎接他,最高層次相遇的原型還是上帝自身,聖父面向聖子,聖子回首向聖父,而實現此相遇的力量乃是聖靈,這便是最高相遇的主動方面。但是還有純粹歡悅的受動方面,安止於上帝之本質存在的統一體中;在此,即使是神聖的位格也得服從愛的統一體。最高的神秘生活正是被帶入上帝最為隱秘的自愛之中的存在。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冥思生活。在此,神秘主義者超越他們最深層次的自我而躍入上帝自身的生活。這些有神秘體驗的人擁有超乎人類心智能力的能力,他們以上帝之眼而看,因無邊的聖愛而愛。他們在神聖位格自身的愛之統一體之中歡悅不已。』(【與神在愛中相遇:呂斯布魯克及其神秘主義】第289至290頁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年版)他們實際上就成了另一個耶穌了。所以這一點是比較高明的,應該說是西方宗教發展所達到的最高境界。但在其最高境界當中,他還只是耶穌而不是上帝,而且他認為是神秘主義者躍入到其異在者之中去了,而不是在本性當中發現的我們本性的耶穌和上帝。因為我們修密教發現的本尊是自性當中的本尊,自性具足的本有的曼荼羅,那都是我們本性的本尊,而不是外在的本尊,這便是心外求法和心內的正法的區別。他們都還處在法執的境界當中,他們以為耶穌和上帝都是外在的,我們跟上帝合一是我們躍出自身,進入上帝之內,這一點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你所見的全是你心內的表現,你見到的上帝還是你心中的上帝。所以他們的見解還屬於妄執,看錯了,實際還是躍入了自己心中的本尊之中,那還是自己心性當中本有的東西。

我們把西方宗教這種修與上帝合一的方法也看作是類似於一種本尊法,但與密教曼荼羅當中本尊的差別還是有的,就在於一個是心外的,一個是心內的。他們認為上帝是完全外在的一個東西,所以我們要躍入他,這都是不合正理的,他一個完全外在的東西,你怎麼能躍入其中呢?可以說,我們修密教本尊的最終境界是發現我們自身的本地身,即自性當中本自具足的那些身,所謂『如實知自身之數量』,我們發現的是自己各種各樣的身,那些本尊全是我們自身,只不過是被我們的無明所掩沒了不能發現而已。所以同樣是在凡夫的起點上去解決問題,而密教跟天主教還是有根本上的差別。

4.7新教

我們接着講下面一個問題,新教。

新教改革實際上是始於路德,路德不滿於天主教的腐敗,他提出了另一套救贖的方式,他主要是針對教會的,所以他提出了三點:一個是【聖經】權威是唯一的權威,教會的權威不能高於聖經權威。第二點是教會的教階制度不是神聖的,那些禮對拯救不起作用。第三點是因信稱義,人不是因為天主教的那些聖禮而得救的,我們是因為信仰而得救的,只要信仰就行了,不需要再行天主教框架內的那些聖禮,那些修行對於得救不起任何作用。他認為我們在內心當中信仰上帝,或許還可能得到上帝的拯救。所以路德已經開啟了預定說的先河,不過它還比較溫和,沒有達到加爾文那種極端的方式。也就是說,他的因信得救說有兩點:其一本性罪惡的人類有善行也無濟於事,這直接指向天主教的聖禮和善功,善功包括七種善行,像給飢者食,給渴者飲,給裸者衣,給生客住,救度病人,釋放囚犯等等。他們非常注重這些,這本來是天主教的一個優良優統,可路德給廢掉了,起的作用完全是壞的,新教因此更加墮落。相對於新教,天主教還是境界比較高的,比較合乎正理。特別是天主教當中從修道院裏邊發展出來的神秘派,那是它的最高境界,在新教裏邊就沒有神秘主義這一派,他們的修行完全是一種外在的工作。其二路德認為,信仰神為唯一得救之道,他這個神已經是非常地不理性了,他不是看你行善還是做惡,而是你信他,他就有可能拯救你,但還只是有可能,這是非理性不合因果的。本來基督教新約的精神和天主教的精神都是比較合乎因果的,你行善就能夠得到上帝的拯救,上帝的拯救是以人的行為為標準的,而這裏的上帝已經完全是一個非理性的上帝了,不看你的行為。所以路德就提出了天職的觀念,人就是要工作,工作是人的天職。

加爾文發展了路德的觀念,而且更加極端化了。中心思想是上帝萬能不受理性支配,人類沒有明了上帝的可能。他復興了奧古斯丁的命定說,也就是預定說。奧古斯丁最先提出了預定論,後來被加爾文發揚光大了。預定說認為神是全知全能的,是完全意志自由的。所以人犯了原罪,神就要懲罰,但神又出於他的慈悲,又要選一部分人,讓他們得救。本來人犯了原罪,神要懲罰的話,所有的人都該打入地獄,原罪就是已經都犯了罪了,都該打入地獄,一個都別想升天國了。可是神又出於其自由意志的慈悲,還選一部分人進入天國,至於選哪一部分,跟人無關,跟人的行為和其它的東西無關,完全出於上帝的自由意志,而且是預定的。因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在他創世時,他計劃裏就已經定好了,就選這部分人,選哪一部分人進入天國是預定的。比如說我倆是上帝的選民,即使是你造多少惡,不服從上帝、不信上帝也沒關係,到時還是進入天國。你們不是上帝的選民,你行多少善,你內心信仰上帝信得多虔誠,做了多少外在的善功,也沒用,是這樣一種教義。這是他的預定說,但奧古斯丁是自相矛盾的。他前邊說了這麼一套法,後來又說人的拯救要靠教會的途徑,要經過洗禮,要服從教會,依靠教會,教會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就是說教會的洗禮乃至這些善功要起作用了,所以他是自相矛盾的。本來按照預定說的邏輯,後邊的東西應該是一點作用都不起了,可是他又說受洗禮乃至遵行教會所規定的祈禱等各種禮儀,按照固定的時間領聖餐等等是拯救所必須的,不這樣做,又進不了天國了。所以他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後來加爾文就把奧古斯丁的預定說發展成邏輯一貫性的東西,把後面的東西都排除掉了,認為後邊這些個人的信仰和善功以及教會框架內的禮儀都沒用,加爾文這派就變得前後一致了。預定說徹底抹殺了人的行為與其苦樂果報之間的關係,屬於拔無因果的邪見。加爾文認為人的努力是沒有用的,並且任何人都沒有可能探知上帝的拯救計劃,所以他說你只好裝出一副選民的樣子來。他列了幾個上帝選民的特徵就是修養不息、工作成功。他說一個選民有這樣幾個特徵,一個人如果很賣力地工作掙錢,然後成功了那大概這個人有可能是選民了。靠工作成功來試探自己到底是不是選民,但這也沒有什麼可靠保證,因為上帝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知的,究實而言,只能在這種完全的黑暗中去碰。所以後來就發展出了完全非人性的工作觀。就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神而賺錢,非常地非理性,資本主義就是這麼來的,一個是禁慾,一個為了工作而工作,這種非理性的工作觀,非常不合理,這是非常殘酷的一種工作觀,資本主義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所以資本主義是一個人類走入歧途的境界。新教改革以後,新教徒的修行就是工作,路德以工作為天職,在上帝所創造的理性社會的框架內為上帝而工作,獲得成功,榮耀上帝,以此而有可能證明自己是一個選民。所以工作成了他們最重要的修行,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就是以這種非常殘酷的宗教觀念為基礎發展出的。新教改革以後,信仰新教的人其內心充滿危機,非常痛苦。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人生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得救,如果自己能夠得救,家人、妻子、孩子得救他也是樂於接受的,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自己得救。而又沒有任何可靠的途徑得知自己到底能否得救,試想,這是怎樣一種煎熬和不安!此外,還發展出了一種非常自私的觀念,加爾文就告訴大家說不要相信別人,誰都不要相信,教士也不能相信其它的教士。總之新教是非常邪的一種教,非常不人道的一種教,天主教就人道多了,天主教就好多了,比較合乎正理。現在整個資本主義,整個西方乃至世界,走入全面痛苦的危機境界跟新教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西方文化的根源還是宗教。雖然宗教失勢了,但還是在宗教所設立的框架裏折騰,新教是整個後現代危機、痛苦、罪惡的總根源,這些就是起因於這種邪惡的教義,認為人的善不起作用,就是變相地提倡貪慾,可見新教是邪教。

按:聖奧古斯丁的學說從更深層的角度說或許並非自相矛盾,而恰是協調一貫的。此中的關鍵在於上帝的時間觀與凡人的世間觀可能並非一事。上帝如佛是一念三世,於現在過去未來皆視同現在。所以當奧古斯丁說上帝創世時就已做出拯救計劃並且不會改變,從一念三世的角度去理解只不過是說:上帝在創世時以一念三世的智慧已經預見到末世審判的準確結果,並且不會有任何誤差。僅是從此角度說為預定也。這樣就要區分上帝的觀點和人的觀點,不能將二者混談。故從人角度的依靠實行教會的禮儀和從事善功得救說與從上帝角度的預定說就不是矛盾的,不但不矛盾,前者反而是達成上帝的拯救計劃所必須的。也就是說在上帝的預言裏已將人的行為和主觀努力考慮包括進去了。故上帝角度的預定說絕不等於人的宿命論也。加爾文的學說正是將兩種觀點混為一談的結果,正是將上帝預定說理解為了人的宿命論也,是對聖奧古斯丁深奧學說的嚴重庸俗誤解。

夕陽註:最近看到了一個資料,是史威登堡入定後進入靈界獲知加爾文死後下地獄的描述,這個結局先生一定很感興趣,實際上是我看到的來自基督內部認為『新教是邪教』的最有力證據。摘錄如下:

TCR 797 加爾文

[1]關於加爾文,我知道的信息是這樣:

一、當剛來到靈界時,他完全認為仍身處於以前他出生的世界。當與在在一起的引導靈告訴他已經在另一個世界,而不再是人世時,他說:『我還是一樣的軀體、一樣的手腳、一樣的感覺啊!』當天使告訴他,現在的身體才是本來的身體,之前的肉體只不過是包裹本來的身體;人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本來的身體而非肉體,這肉體隨着人的死亡而丟棄。因為脫離了肉體,這本來的身體就顯現出來。他聽後明白了,不過到了第二天,他又回來原來的想法:他仍身處之前出生的那個世界。這是因為加爾文是個完全屬肉體的人、只會從外在物質中獲得感覺。因為這樣,所有從他而出的教條主張都是由他自己的智力想出來而非從神的話而來。引用神的話也是為了贏得眾人的贊同。

二、經過第一個階段之後,他離開天使,四處尋找先前時期信仰預定論的信徒。不過後來被告知那些人早就從這地方被趕走並關起來,無法去到他們那裏,除非挖坑到地底下去。不過當時哥特沙克信徒仍可自由走動,他們聚集在一個地方,那地方靈裏的名字叫Pyris。他渴望見到他們,於是加爾文被帶到他們聚集的地方。與他們在一起,他從內心感到高興,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三、當哥特沙克的信徒們被帶去洞穴裏後,加爾文變得有些萎靡。他開始到處尋找適合落腳的地方,最後被一群頭腦簡單的團體接納,這群人中也有信仰虔誠的。不過加爾文發現他們什麼都不懂,根本不明白預定論,就獨自處在一個角落,好長時間都沒有開口談及教會的事。這都是為了能讓他從預定論的錯謬中走出,也是為了不讓這類的人在多特會議支持這可憎的異端邪說之後更加膨脹猖狂。這些人都陸續地進到地下的洞穴中去了。

四、終於有些現代的預定論者們想了解加爾文在哪裏,找了一段時間,發現他和一群頭腦簡單的人在一起。後來他被領到某個與他相仿、充滿這些思想的領頭模樣的人那裏,那人領他到自己的房子裏,就這樣一直帶着他,直到主建立新天國的時候。後來這個帶領他的人隨着他的跟從者們被趕走,加爾文便獨自去了一間氣味難聞的房子,在那裏呆了一段時間。

五、因為他被許四處轉悠,一次到了我正停歇的地方。我被允許和他談話,於是我向他介紹現今主建立的新天國是由那些承認惟有主是天地的神的信徒組成,正如主自己所說的(馬太福音28:18)。我跟他講到這方面的信心:

祂與父為一。(約翰福音10:30)

祂在父裏面,父在祂裏面;凡看到並認識祂的,就看到並認識父。(約14:6-11)

因此在教會只有一位神,天上也是如此。

最初我說到這些,像往常那樣他沉默不語。過了約半小時,他打破沉默說:『基督不是個人嗎?不是嫁給約瑟的瑪利亞所生嗎?怎麼一個人可以被拜為神呢?』我回答:『我們救贖者和拯救者耶穌基督難道不是神又是人嗎?』他回答:『祂是人亦是神,然而Divinity(神性的本質)是父而不是祂。』

為了讓他能改變,我跟他說不僅祂是神又是人,而且對祂來說神是人且人是神。我引用保羅說的來強調:

因為神本性一切(Divinity)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歌羅西書2:9

祂是真神,祂是永生。 約翰一書5:20

還有主自己的話:

因為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見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6:40

最後我把亞他尼修信經中相關信條告訴他,在基督裏神和人不是二,而是一;神和人是一位就如同一個人的靈魂和身體。

當他聽到這些,他答覆說:『除了空洞的道理之外,你引用的經文還能有什麼作用呢?這些經文不一樣被所有的異端引用嗎?就像牆頭的草一樣,風要它往哪邊倒,它就往哪邊倒。惟有預定論讓所有的與信仰相稱,這才是它們相會的住所與會幕,從這而來的信仰使稱義和拯救得以生效,這住所與會幕是聖地和聖所。難道在屬靈的事上人有自由選擇嗎?拯救的全部豈不都是白白的恩典嗎?因此任何反對這些原則的也就是反對預定論,我聽起來就覺得是反胃的打嗝。教會如果有這以外的教導,哪怕是引用聖經;甚至禱告和講道,也都類似是打嗝。我告訴你我的信仰告白:只有一位神,祂是全能,只有父神預定揀選的人才獲拯救,其它的人將會按着命定受審判。』

[9]聽到這些,我反應有些激烈:『聽起來太可怕了!走開,撒旦!你不知道在靈界有天國和地獄嗎?按預定論的說法豈不意味着某些註定上天國而某些人命定去地獄?除了把神形容為暴君之外,還能像什麼呢?把喜歡的人接上天國而把其他人扔進地獄?真替你害羞!』

[10] 然後,我把【協同信經】中關批判加爾文主義的錯誤讀給他聽,這些錯謬是關於主的敬拜和預定論的教義:

如果內心將信心和信仰放在基督身上,不論是放在他的神性上,還是放在他的人性上,都是該詛咒的偶像崇拜。只有兩者都涵蓋才是榮耀的敬拜。

關於預定論是這樣說的:

基督不是為所有人而死,是為揀選的人而死。神造的人中,大部分是要受永遠的罰入地獄,並不想讓這些大部分的人改變信仰而得到生命。而揀選的和重生的人不會失去信心和聖靈,哪怕他們會犯各樣的、嚴重的過犯和罪惡。而不是被揀選的必會罰下地獄;哪怕他們受洗一千次、天天吃聖餐、過着聖潔和無罪的生活,他們也無法獲得救恩。

(1756年萊比錫版本度, P837, 838).

當我讀完這些,問他這些是否從他所寫的教義而來,他說是的,但他記不得每個詞語都來自於他的手筆,有些應是從他口而出。

所有主的僕人們聽到這些都離開他,而他自己則慌張地走向通往地下洞穴(註:地獄)的路,那個洞穴裏擠滿了堅持可憎的預定論教義的靈魂。後來我有機會與囚在洞中的靈魂交談,詢問他們的狀況。他們說在那裏被迫為食物工作,他們所有的人都彼此視為敵人,找一切的機會去向他人行惡,哪怕是微小的機會都不放過,他們樂意這樣的生活。更多關於預定論和這些預定論信徒的資料,請看TCR485-488。

然後再說兩句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是非常類似於基督教的一種教,它的修行方法是五種功課:第一是念功,念一段話,每天都要念一段話,念『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念這十六字真言,就是清真言『除安拉外別無他神,穆罕默德安拉使者』,反反覆覆地念這個,就像我們念佛一樣。然後是拜功,就是禮拜,每天要做五次禮拜,黎明時做晨拜,中午做晌拜,下午做晡拜,黃昏時做昏拜,入夜時做宵拜,每天都要五次禮拜,可見它比較注重修行。然後是齋功,回曆九月為齋月,要封齋,就是白天不吃飯,從黎明到黃昏不能吃飯,也要戒絕一切房事。其實晚上吃飯還不如白天吃呢!依佛法過午不食及中國文化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原則來看,封齋期間這種白天不吃反而晚上吃的作法的確是顛倒不合正理。第四種是課功,即納天課,是名義上交給神的一種課稅。第五種是朝功,即朝覲天房,每個教徒一生中至少應到麥加聖地朝覲一次。

按:猶太教、耶教、回教是近親,耶教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產生,回教又是受了前兩者的影響才有的。因為是近親,所以氣類相似。其中最主要的共同特徵是一神和選民思想,假如說一神教還可以加上祆教的話,那麼選民教就唯有此三了,故這三個教即是世界宗教中全部的選民教了。選民思想是宗教毒素的源泉,也是文明衝突和戰爭的源泉。千餘年來,三個選民教之間一直在進行着殊死的爭鬥,世界之所以多事,天下之不能太平,與此三教有莫大之關聯也。

夕陽註:伊斯蘭教在中國,受釋儒道心性學說的影響,在修行上也能達到很高的見地。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

夕陽註:通過哲學和西方宗教二章的解說,第一講中關於西方學術全面危機之說便非常有說服力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