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6|回覆: 0

[中醫世家] 療病求本表里兼治 辨證施方中西並舉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3-26 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武漢市中醫醫院風濕科長期致力於風濕病的臨床與科研工作,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同時對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性關節炎、乾燥症候群、骨關節炎等風濕類疾病也有較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常年開放病床42張,病床使用率在100%以上。科室信息化程度高,配有多媒體教研室及配套設備,建立了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信息庫。在風濕病診治方面,成功開展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重點專科必備的所有診療項目,並配有紅外熱象儀、超低溫冰箱、美國雅培化學發光儀、南京大淵蛋白晶片儀、芬蘭雷勃酶標儀洗板機等診斷治療設備。
  科室人才梯隊健全,專業人員13名,現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2名,專科醫師5名,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3名、碩士研究生學歷7名。科室團隊學歷高、基本理論紮實、臨床經驗豐富、專業水平較高。科室共培養了12名研究生。『痹痛定膠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及實驗研究』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隔物溫和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多項科研經專家鑑定爲國內領先水平,現有在研課題4項。
  張荒生,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武漢市中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湖北省中醫中藥學會副會長、武漢市中醫風濕病學會主任委員;已在【中醫雜誌】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中醫治療學】、【中藥材鑑別手冊】、【中醫科診療要點】等多部專著。
  從醫30餘年,張荒生對風濕病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有獨到見解,在國內中醫風濕界享有盛譽。他追溯【素問】『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之說,認爲邪之所客,經絡閉阻,氣血壅滯,脈絡絀急此病因之所在。施治方略當求髒治本,表里兼容,多以補虛爲主兼以祛邪;依據病程,靈活用藥;中西結合,取長補短。據此理論,提出『痹病益氣當爲先,祛風通絡貫始終』、『痹病絡阻通爲要,氣充血行絡必通』的學術觀點。制定治療風濕病系列方藥,並系統總結多年臨床用藥經驗,先後培養5名碩士研究生。主持完成『痹痛定膠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試驗及臨床研究』等5項課題,2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張荒生教授現正帶領課題組從事『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西醫療效評價及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研究』(省級科研項目)和『活血祛風通絡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微循環障礙的影響』(市衛生局科研項目)的研究。
  張荒生認爲『風濕爲痹,其理在虛,其因在邪,其的在五臟,其侯在六腑及肢體關節肌肉。』臨床女性及老年患者多於男性,初期爲肢體關節疼痛,診治不及時或不當可演變爲關節變形。痹既得,隨人體陰陽偏盛之異,外邪所客之別,病程長短及傳化之殊,其侯:或寒,或熱,或濕,或燥。邪斥日久,寒凝津爲痰,濕停聚爲痰,熱煉津爲痰。且氣血不暢則瘀血內生。痰瘀內阻,氣血失運致局部失養,『不通』『不榮』並見。痹因虛而致,痹久必致虛。氣虛不能行血布津,津血停留,爲痰爲瘀。日久,傳至臟腑,致正氣更虛。虛、邪、痰瘀雜至,『不通』『不榮』疊見而成疴。
  傳統治法常見扶正祛邪,驅風除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等,且常以肝,脾,腎三髒爲主要用藥對象,鮮有提及其他臟腑者。而實際中常常是病程各異,難易懸殊。若不知外邪所客之處,必然正氣扶而不強。加之藥之毒邪,外邪怯而不去,常見變異難測。故弄清邪之所在,依據臟腑表里而陳君臣佐使。則其藥者,量分輕重,達分部位;其治者,補泄分層,養潤有度;外患賴肺之所強而絕於肌表,內擾由正氣之充而逐於毫竅。攻邪之物不可少,然其藥當輕,恐傷臟腑;通絡之劑不能無,唯施之得時,方見全功。扶正有君臣之序而達髒至腑,驅邪依佐使之功而至骨至筋。以其驗方研製的痹痛定膠囊,其組方充分體現的張荒生治痹的學術思想,驅邪爲先,扶正爲主,久病通絡爲法,用之臨床數千例,療效確切。
  丸散療頑痹、藤藥通經脈
  痹痛定膠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科自製痹痛定膠囊,是根據院長張荒生提出的『痹病益氣當爲先,祛風通絡貫始終』、『痹病絡阻通爲要,氣充血行絡必通』學術觀點,選用黃芪、青風藤、全蠍組成複方中藥製劑,具有益氣、祛風、通絡、止痛、解毒之功,且驅邪而不傷正氣,用於風濕痹阻之痹症,西醫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均顯示出明顯的抗炎、鎮痛和調節免疫功能。此藥爲風濕病患者臨床基礎用藥,近3年爲醫院創造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相關門診及住院病歷的統計,痹痛定膠囊用於治療風濕病,使用率≥50%。
  熱痹清顆粒治療痛風
  自製藥熱痹清顆粒具有利濕解毒、活血止痛之功,該方源於經方『白虎湯』,結合張荒生臨案經驗,化裁而成。臨床應用近6年,對於緩解急性關節炎發作的有效率達98%,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相關門診及住院病歷的統計,熱痹清顆粒用於治療關節紅腫,使用率在50%以上。
  藤龍湯
  藤龍湯是風濕科眾多名老中醫多年臨床經驗之結晶。依據『藤以達肢,枝蔓散邪』的理論,提出以藤龍湯爲基礎辨證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理論,充分體現辨病與辨證的結合,專病專方的運用。依據類風濕發展的各個階段,結合病人的體質狀況,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驅風除濕,扶正固本,從根著手,療效鞏固。運用該方該法多年,驗之臨床數千例,療效肯定,重複性強。
  隔物溫和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
  武漢市中醫醫院風濕科運用傳統針刺、隔物溫和灸、艾灸、電針、梅花針、火罐、穴位注射等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針灸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作用。該科首創的隔物溫和灸療法集合了溫和灸和隔物灸的作用,既有溫和灸的持續溫熱效應,又有隔物灸促進所敷藥物吸收的作用,同時最大限度避免燙傷,這是對傳統灸法的改進與創新。
  根據風濕病在肌肉筋骨的特點,風濕科發揮中醫外治法的優勢,採用中藥外熏、藥膏外敷等多種外治手段,使藥物直達病變部位,消腫止痛作用更加顯著。風濕科凝聚多年治痹之經驗,發古今療痹之驗方,協定『清熱止痛膏』、『散寒止痛膏』、『活血止痛膏』三貼外用膏方,用之臨床,消腫止痛,通瘀活絡之功顯著。外用膏藥使用時,要辨證施治:關節腫痛發熱者敷以清熱止痛膏;關節畏寒怕冷者予以散寒止痛膏,關節炎後期,患者關節畸形,證屬『痰瘀阻絡』者,予以活血止痛膏,使藥物直達病變部位。故上述三種外用膏方對各種原因所導致的疼痛均有顯著療效。尤其是清熱止痛膏對於緩解各種原因出現的關節腫熱疼痛,可快速止痛,消腫明顯。
  針灸止痛,療效確切。風濕科運用針灸在治療疼痛性疾病方面有獨到的經驗與方法。辨證取穴,循經施針已爲風濕科的一大特色。熱痹疼痛,刺井瀉滎,熱邪瀉,疼痛止;寒痹疼痛,灼艾溫陽,陽氣復,痹痛消。針灸可以很好地緩解關節疼痛,同時通過針灸有免疫調節作用的穴位,調整由風濕病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多種針灸療法的綜合運用亦爲該科的優勢和特色。拔罐可以散寒驅濕,活血化瘀;溫針灸能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穴位注射不僅有穴位的刺激作用,還可以通過經絡穴位的放大作用,提高藥物的藥理作用。針對不同的風濕病,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最佳的治療手段綜合治療,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風濕科還應用傳統中藥熏洗法治療風濕痹,從祛風散寒,活血止痛著手,配製的風濕病熏洗藥治療了萬餘人次患者,臨床獲滿意療效。
  中西並重優勢互補
  眾所周知,風濕免疫類疾病的治療目前仍是醫學界的難題。由於該病的發病機制還在不斷的探索中,現在臨床上的各種治療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風濕科在多年的風濕病科研臨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以中醫診療爲主,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的診療模式。風濕病的病種繁多,症狀各異,往往難以區別,現代化的診斷手段爲該病的正確診斷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隨著生物製劑時代的到來,風濕病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生物製劑對於快速控制風濕病的發作,減緩疾病的進展,都有著良好的療效。風濕科充分掌握現代風濕病的診療技術,明確風濕病的西醫診斷,避免了中醫診斷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對於病情較重,反覆發作的患者,正確運用緩解病情的抗風濕藥可以較好地控制病情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生物製劑是治療風濕病的有力武器,尤其在治療風濕病的急性發作階段,可以很快地緩解疼痛,降低相關炎性指標,幫助患者度過急性期。
  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有著良好的互補性,西藥見效快,服用方便,但存在胃腸反應重,肝腎功能損傷等問題。中醫藥的適時介入,可以縮短服用激素及止痛藥的時間及劑量,同時對臟腑的調理可以起到護肝及升白細胞的作用,減少並緩解了某些藥物的毒副反應,彌補了西藥之不足,提高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中西結合治療,充分體現了中醫的優勢所在,中藥藥效緩而持久,毒副作用小,適合長期服用,內外合治,更可進一步提高療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