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2|回覆: 0

[醫藥臨床] 葛根起陰氣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3-26 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葛根『起陰氣』最早見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以後歷代醫家少有此提法,如今多以『升發脾胃清陽之氣』來描述其功能。筆者通過對葛根『起陰氣』之機理、內容及其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分析,認為『起陰氣』能準確地反映葛根的功能,解釋其治療項背強痛、消渴、泄痢等病證的藥理作用,更有利於闡明葛根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理機制,證實葛根『活血通脈』的新功能。
  葛根『起陰氣』之機理
  唐容川認為葛根『其根最深,吸引土中之水氣,以上達於藤蔓,故能升津液』。這是苦苦探尋了葛根自然之性後,應用比類取象方法喻示葛根『起陰氣』之理,也解釋了『起陰氣』即升津液的簡單含義。
  葉天士說:『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騰胃氣,氣上則津液生也。』(【本草經解】)可見起陰氣、生津液是胃氣升騰,氣能生津之故。接着又從陰陽互根層面上解釋葛根『起陰氣』之理:『陰者從陽者也,人生陰氣,脾為之原,脾與胃合,辛甘入胃,鼓動胃陽,陽健則脾陰亦起也。』&
  鄒澍曾言:『葛則根白氣平味辛,無一不似肺,是其量可及肺……胃氣之升不能自至於肺,必因於脾乃能至也,是其由胃入肺,遂曳脾陰以至肺,陰陽並至,津氣兼升,故【本經】特書其功曰「起陰氣」不可誣也。』(【本草疏證】)說明鄒澍已進一步認識到,胃氣升騰後還要通過脾主升清的中間環節才能將脾陰上承於肺,完成『起陰氣』的全過程。
  綜上所述,葛根『起陰氣』之機理是因葛根氣脈上行,辛甘發散,氣味具薄的自然之性作用於一體,鼓舞胃氣,升發胃陽,其間經由脾主升清的作用,使陽升陰起,氣上津生,將陽氣、陰津上承入肺,以達到主消渴,止泄痢,潤經脈,通血脈之功效。
  葛根『起陰氣』之內容
  自【本經】提出葛根『起陰氣』以來,歷代醫家對其作用敘述不一。有云『提氣』者(【本草新編】);有說『升津液』者(【本草問答評註】);有載『昇陽』者(【湯液本草】,【中藥學】);有言『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者(【本草正義】)。歸納起來不外乎『起陰氣』與『昇陽氣』。『起陰氣』側重的是葛根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效應和最終目的,而『昇陽氣』強調的是葛根的功能和其作用於人體的過程。然而,終究兩者是一致的,因為只有『昇陽氣』的作用,才能有『起陰氣』的反應。
  遺憾的是,在眾多『葛根起陰氣』的論述中,均未涉及到營血的內容。按照鄒澍的說法,『起陰氣』就是『曳脾陰』,『起陰氣』終極目的即『陰陽並至,津氣兼升』,再結合脾陰之含義即藏於脾中的陰津和營血,可以推斷,葛根『起陰氣』起的是營血、津液等水谷精微物質。
  葛根『起陰氣』之應用
  【本草崇原】載:『萬物各有自然之性,凡病自有當然之理,即物以窮其性,即病以求其理,豁然貫通,則天地所生之萬物,人生所患之百病,皆曰一致矣。』前面了解了葛根『自然之性』,分析了葛根『起陰氣』之機理和內涵,目的就在於探討與葛根『起陰氣』之機理相關聯的臨床應用。下面特從項背強痛、消渴、泄痢、心腦血管疾病等四個方面加以研究,以尋求所治病證的『當然之理』。
  項背強痛&&表實證而兼項背強痛者,用葛根湯;表虛證兼項背強痛者,用桂枝加葛根湯。上二方均源於【傷寒論】,都是邪入太陽經輸,經氣不利,津液不能輸布,經脈失養所致。用葛根之意在於鼓舞胃氣上行,升津液,起陰氣以濡潤經脈,以治項背強几几之兼證。『桂枝加葛根湯及葛根湯,皆治項背強,仲景皆言太陽病,是知葛根為項強之特效藥』。所以陸淵雷認為:『葛根能攝取消化器官之營養液而外輸肌肉,故能治項背強急,本經言葛根能起陰氣,即輸送津液之謂也。』(【傷寒論今釋】)
  陰虛消渴&&消渴一證『……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臨證指南醫案】)。可知其病機特點『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故以養陰生津治其本,潤燥清熱治其標。而葛根正好具有生津和清熱兩方面的作用。所以既有『葛根,升散陽明溫病熱邪之要藥也,故主消渴』之言,又有『葛根之用,即【本經】「起陰氣」一語,正合於從太陰之濕土以行其化……鼓舞其陽,從以上行,觀其首「主消渴」可知矣』之說。
  驗之臨床,元代朱丹溪治消渴有玉泉丸,用葛根一兩半之多;清代唐宗海治消渴有玉泉散,『妙葛根升達,使水津上布』,即『起陰氣』治消渴之意,近代張錫純制玉液湯治消渴,『得葛根能升元氣……使之陽升而陰應,自有雲行雨施之妙也』。
  泄痢&&由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清氣在下,則生飧泄』一語,所以用『昇陽氣』來闡述葛根治泄瀉的機理既直接而又明了。但是,用『起陰氣』更易解釋其治泄之機理。
  清代周岩認為『胃陰下溜』而泄痢,葛根『亦能起陰氣以止利也』【(本草思辨錄】)。鄒澍言:『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證),太陽被下,利遂不止,脈促,喘汗者(葛根芩連湯證)咸用之,蓋兩者之利為陽盛於外,不與陰交,陰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陰氣,使與陽浹,得曳以上行,則非但使利止,並能使陽之遏於外者,隨胃陽鼓盪而散矣。』近代名醫陸淵雷在解釋葛根芩連湯時說得更為通俗:『本方之重要葛根,乃取其輸運津液,減少腸中水分以止痢。』&
  心腦血管疾病&&大量實驗以及臨床應用研究證明,葛根具有擴張冠脈和腦血管,增加冠脈和腦血流量;擴血管、降血壓;改善血液流變性和抗血栓形成等藥理作用。所以,【中藥藥理學】(侯家玉主編)認為『葛根具有良好的治血通脈功效』,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偏頭痛、心律失常等疾病。
  將現代藥理與傳統藥性理論互參,葛根的藥理作用與其『起陰氣』密切相關。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起明氣』之內容來看,葛根『曳脾陰』曳升的是津液,還應包括營血。營血上涌,而心腦位居上部,心腦部之血運會更旺盛。這與『增加冠脈及腦血流量』不謀而合。其次,從『起陰氣』的機理來看,脾胃化生的水谷津液中的精專部分之營血被曳至肺後,經肺主治節,朝百脈的作用,治理調節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間接發揮着活血通脈的作用。這與葛根能改善血液的流變性和抗血栓形成十分吻合。難怪【本草拾遺】有葛根『生用破血』之說。
  總之,窮葛根『起陰氣』之性,求其治病之理,可發古義,融新知,做到『知性而用,用之有本』。D3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