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3|回覆: 0

[醫藥資訊] 陳竺三論中醫藥發展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2-3-26 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①如何在醫改中體現中西醫並重?
  醫改應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深化醫改為中醫藥發展帶來契機,中醫藥發展為醫改提供重要動力
  中西醫並重是我國衛生工作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中醫藥在我國具有獨特優勢,具有不可替代性。無論在理念上還是實踐上,中醫藥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以及健康促進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在當前深化醫改工作中,應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深化醫改為中醫藥帶來契機,中醫藥的發展也為醫改提供了重要動力。
  中西醫並重的方針要滲透到醫改的方方面面。醫保制度的建立,要制定更加有利於中醫藥的報銷政策;基本藥物制度方面,中醫藥應占有重要的位置、合適的比例;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要有利於中醫藥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要培養能中會西的基層人才隊伍,加強活躍在基層的中醫專業隊伍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要納入中醫『治未病』的服務內容;公立醫院改革方面,要重視中醫醫院發展和能力的提升,在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中,有條件的地方要把中醫醫院改革列入。
  ②中醫藥對我國醫藥創新價值何在?
  中醫藥作為醫藥創新源頭的作用十分顯著,現代科技和傳統醫藥的融匯是中國醫藥學持續進步的力量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國衛生事業發展不能離開基本國情,醫藥科技創新總要植根於這塊土地。中醫藥是幾千年臨床實踐中積澱起來的、有豐富遺產的傳統醫學體系,對中國醫藥的創新發揮了很大作用。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葛洪【肘後備急方】對青蒿治療熱病作用的描述,成為她當時重大發現的源泉。後來她應用化學方法,用乙醚使提取青蒿素的效率大為提高,並進一步證實了藥物的作用。
  王振義先生和我剛剛領取了美國全國癌症基金會的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其中關於砷化合物的實驗和應用成果,也是與中國傳統醫藥緊密相關,是中西醫匯聚的果實。可見中醫藥作為醫藥創新源頭的作用十分顯著。我國還有許多藥物,如一些抗癌、抗白血病、治療心血管病和免疫性疾病的藥物,開發的根基都是傳統中藥。因此,中國醫藥的創新,不應該忘記中醫藥的貢獻。
  當前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既有傳統中醫藥工作者的貢獻,因為他們是基礎理論的繼承者、發揚者,也有現代醫學科技工作者的貢獻,比如屠呦呦、王振義,他們都是學現代醫學的,但後來都對傳統中藥產生興趣,還有哈爾濱醫科大學張亭棟教授,出身也是『西學中』。所以,現代科技和傳統醫藥的匯聚融合,實際上也是中國醫藥學持續進步的力量。
  現代信息技術,既不姓西也不姓中,在中醫藥科研中廣泛應用於典籍歸納、大量複方記錄和名老中醫實踐記錄。這種現代科學與古老中醫與時俱進的、有活力的聚合,應該大力提倡。
  研究發展中醫藥,要堅持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出發,進一步在確定和驗證療效上下功夫。最近有一些中醫專家,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做多中心、大樣本的療法和藥物驗證工作,這是個趨勢性的方法。一個有效的療法和藥物,背後總有醫理、藥理的作用,其物質基礎總可以被揭示。也許中醫藥的整體論思維以及用藥上的複方組合,使得研究難度加大,但隨着科學思維和技術方法的創新進步,逐漸會得到破解。
  ③中醫藥如何更好走向世界?
  中醫藥從臨床到科研,要更多納入法制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範疇,獲得廣泛認可,加快走向世界步伐
  對中醫藥物質基礎的研究、作用機理的闡明,有利於中醫藥包括針灸等走向世界,因為這樣我們跟西方醫學的對接才有共同語言。中醫藥的發展,從臨床到科研,要更多納入法制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範疇。對有效中藥要確保有效成分的存在,就要發展能夠驗證產品有效成分的標準化體系。無論是藥品、治療方法和技術,都要建立一個標準化平台,對療效評估也要有標準。
  王振義先生和我獲得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美國本土以外的科學家。如果作為一個案例來分析,這說明對中醫藥的研究需要從三方面關注:一是砷劑在白血病治療中的確切療效,是經過多中心對照、反覆驗證過的;二是運用現代科技理念闡明了藥物有效性的作用機理和物質基礎;三是實現了標準化。通過研究開發標準化方案,與化療相結合,並應用中西醫都可以接受的現代指標來驗證治療效果。這項成果使療效、作用、機理都得到了充分體現,獲得廣泛認可。
  另外,由於中藥材取自自然界的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因此對中醫藥的發展還要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隨着一些品種因過度開發進入瀕危狀態,應更多考慮採用人工馴化的方法。比如,藥用植物可人工栽培,對動物資源保護,可以開展人工養殖,而對能通過化學合成的製備藥物原料,可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進行合成。在這些問題上,我們應該統籌兼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