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4|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隔代撫養家庭的『逆效應』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1-18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的父母由於工作無暇撫養和照顧孩子,一些當爺爺(外公)、奶奶(外婆)的,便毅然挑起了照料孫子、孫女的重擔,人們把這種方式稱為『隔代撫養』。『隔代撫養』效果究竟怎樣?
  路路5歲時就喜歡爺爺的樣子,拄着柳條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一邊走還一邊吐着痰。如果有人問句話,路路也總是學着爺爺的樣子拉着長腔,慢悠悠的答非所問,有時還夾雜着『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張了半天嘴還沒說清什麼。爺爺倒是非常喜歡地說:『這孩子學啥象啥 ,淨講大人話』。
  近年來,『隔代撫養』似乎成了一些現代家庭撫養下一代的主要模式。誠然,老人分擔子女的家務,以解燃眉之急,是有益的,但不能不看到,老年人記憶衰退、思維緩慢等自然衰老特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且老年人對孫子、孫女放縱式教育會使正常的家教失衡。
  其一弊:隔代撫養,最容易產生溺愛。因為抱孫心切,一旦成為現實,祖輩常會陷入欣喜若狂的熱切心態中,他們會備加珍惜『來之不易』成果,從而產生『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飛了』的反常做法。同時,由於面對的是第三代獨生子女,老人心理上會有一些顧忌--若有差錯,怕子女責怪。因此事事依着還孩子,處處圍着孩子,孩子有了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孩子不合理的願望也常會無原則地得到滿足。
  當祖輩年老的時候,子女已長大成人,不可能也不便再有親昵的愛撫表示。現在有了孫子,還能夠依稀見到當年自己兒女的影子,便會將對兒女的全部情感傾注在孫子的身上。結果,該管的時候,管不起來;該嚴的時候,嚴不起來。當孩子亂撒一氣時,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當孩子蹣跚着上下樓時,他們擔心孩子摔倒,就抱着孩子上下樓……如此種種的過分保護限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讓孩子變得驕橫、任性、自私、依賴。
  其二弊:祖輩不能夠用現代科學的育兒觀念來對待孫子。他(她)們常常容易滿足於甚至沉緬於過去,把『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運用於孫子身上。這種現代育兒知識的不足,加上前面所講的兩點,很容易就讓祖輩們陷入到"溺愛"的誤區之中。對孩子出現的諸如破壞行為、嘗試行為等一切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爺爺奶奶總是急着加以阻止:當孩子與同伴有糾紛時,總是從自己孩子的利益出發,怕自己的孩子吃虧了。
  其三弊:長時間地讓祖輩帶養孩子,一定會使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受到影響,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而且老人往往比較疼孩子,相比之下,父母要嚴厲得多,這在孩子看來就容易形成『爺爺奶奶疼愛我,爸爸媽媽不疼』的感情錯覺,從而影響親子感情。
  其四弊:隔代撫養對老年人的健康有不利影響,因為撫養孩子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侍候』一個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照顧的小孩,老年人難免力不從心,從而損傷他們的身心健康。
  當然隔代撫養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隔代撫養的益處有四:
  一是有益孩子健康。老年人細心周到、照顧得當,孩子生病少,吃得均衡,自然茁壯成長。
  二是年輕父母可省卻後顧之憂,大展創業拳腳。把孩子交給父母,恐怕是最放心的了。年輕父母可心繫祖孫,放眼世界。
  三是能滿足老人們盡享天倫之樂的願望。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退休了,沒事了,含怡弄孫,不正是每個老人最快樂的事嗎?
  四是祖輩一般不像父母那樣有望子成龍的功利思想,不會去逼孩子學這學那。因此,更容易接近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更能使孩子生活得自然、輕鬆,而這恰恰是許多年輕父母所缺乏的。
  童年期是人生大廈的基礎,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責任心的父母應當全面考慮子女的撫養問題,做出妥善的安排。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