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话题: 王道

相关日志

分享 大一統和大統一的區別
延章 2024-2-24 00:37
大一統和大統一的區別, ​大一統就是官話為一, ​方言昌盛; ​大統一就是普通話橫行霸道, ​方言滅絕。 王道是立一以歸天下, 霸道是立一以霸天下。 大一統是王道, 大統一是霸道。 大一統是華夏立族之本, 大統一是華夏亡族之因。 ​大一統,諸侯守一尊王攘夷; 大統一,諸侯爭權引狼入室。 大一統,故大一身之同,而存五臓六腑之異; 大統一,故大標準之同,而敗一身之用。
个人分类: 隨筆| 168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分享 由任正非的講話,淺析華為的封建王道體制
热度 1 延章 2024-1-3 23:36
任正非在某次會議上做了以下講話: 我打了很多勝仗,人家寫記功簿的時候,就寫不上我的名字。 我沒有啥成績啊,有成績的不就是將軍嗎? 什麼成績都寫不出來嘞,就是統帥。 統帥嘛,不就是把這個隊伍用好了,讓別人去幹了活,建了功,然後他沒有功,因為他是統帥。 所以說,一個領袖,不要老是去計較,自己是不是能寫個成績,無私,才是最大的自私,才能成就最大的成績。 你看這個統帥是不是無私啊,只有無私才能博大。 慢慢去理解這句話,你看看你們這些人裡面,成功的人誰最無私,肯定他是最占便宜,看上去最自私,他成長最快。 所以說,我希望高級幹部呢,都能把心胸更開闊一點,能看到更多的優質幹部的成長。 任正非講的是對的。 他講的其實是王道,為王之道,王天下之道,【 荀子 】的核心思想被他實踐了。 ​領袖就是王,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集體大義,化整為零,封裝成多個職能性、功能性的大版塊,形成部門。然後委任給具有相應能力的賢才,接任的人要有仁義、忠義、信義,最後才是智力、才能,否則這個人就承擔不起相應的道義。 華為最絕的,不是因職能分封職權,而是做到了王道的義利統一。 任正非巧妙地利用股權架構,將企業利益分封給各部掌門人,各部又細分到基層。封建王道將打下的疆土分封給諸侯,諸侯再細分給大夫,等;而華為分封的不是土地,而是企業盈利。 這樣,就真正做到了義利統一,承擔多大的義務責任,就得到多大的利益,總的來說,付出越大,收益越豐。 所以,得到委任的人一定會激發自身的全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企業的發展而盡心盡力。這樣的企業,會像三代那樣,久盛不衰。 當然,華為畢竟是一家資本主義企業,它的整體是主利的。如果說封建王道面向的是人民,那麼任正非的華為面向的即是消費者。封建王道,其所王的,是人民,不是土地,所以能集民義而分封,因而是主義的(以義為主導原則);但華為所王的,不是消費者,而是其內部的員工,因此,他們對於消費者,是主利的,而非主義的,即使任正非有意倡導『顧客就是上帝』,他的下屬及基層未必能做得到,除非任正非將『為消費者服務』寫入公司章程。如果任正非有這樣的體悟,那麼,華為很可能會成為中國企業的未來明珠,更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參考標的。 ​不管怎樣,華為的成功,可見封建王道用在現代,也是擁有極強的爆發力和生命力的。 回到任正非講的話。 ​如何做好一個領袖。其實領袖不是那麼好當的,稟性、能力、格局等,有一樣不到位,強行自任,會被反噬,比如用人不當會導致嚴重後果,又如分配不當會導致嚴重後果,等。這似乎就是『天命』吧,命不該做領袖,真的不能勉強,不是說法術上修煉一下,提升技巧就能做到的,領袖是『導義』的,是道屬的,不是器屬,法術只是器屬,改變不了道屬。
个人分类: 隨筆| 31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分享 什麼樣的文化才稱得上優秀
热度 1 延章 2023-10-17 01:05
一個文化有多優秀, ​不是看他, 能創建一個多麼完善的政治制度, 而是看他, 能保持多少世代, 代代有聖賢, 代代有忠孝, 能為民請命, 能為王道續命, 能為先賢繼絕命。 一個優秀的文化, 會讓沉浸其中的人, 相信人性, 相信善良, 相信公平正義; 熱愛生命, 熱愛生活, 並對未來充滿憧憬。
个人分类: 隨筆| 46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分享 智商情商真的是處世最重要的能力嗎?
懋基 2023-3-31 08:26
為什麼歷朝的末代帝王,往往諡『靈公』? ​因為他們太聰明了,都喜歡玩智商情商都高的制衡術。 他們智商之高, 普遍藐視人文王道, 喜歡霸道。 他們情商之高, 普遍蔑視倫理五常, 喜歡權謀。 將仁義忠信廉恥按在地上摩擦, 是他們最有快感的事。 人以群分, ​晉靈公身邊聚的全是這類人, ​仁義忠信在朝堂上就是個送命話題。 ​結果,一人之靈不敵眾人之靈, ​晉靈公終於收穫到身死國滅的後果。 秦始皇,特別是秦二世,根本不是智商低的人, 他們但凡智商低一些, 都能聽進去忠義之諫, 他們都是死於剛愎自用的自以為是。
个人分类: 隨思| 676 次阅读| 0 个评论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