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0|回复: 0

[文学研究] 铁安:陈苌《戏题十绝句》告知了有关《石头记》的一切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3-7-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国际汉学研究  作者:陈苌
出生于西元一六六二年,去世于西元一七一一年

铁说红楼按:此十首作于西元一六九八年至西元一七零零年之间。 


《戏题十绝句》


读破万卷笔有神,别裁伪体风雅亲。此翁诗外有诗在,不薄今人况古人。


彼此相轻绝可怜,互相引重亦徒然。谁将万古千秋事,只博时贤一拍肩。


陈言故纸浩难窥,抉破藩篱自得师。试看丹成九转后,方知臭腐是神奇。


韩杜文章薄雅骚,此中合有续鸾胶。麻姑长爪依然在,肯向时贤痒处搔。


善学西昆不在辞,美人香草亦何疑。义山本事分明在,只是当时讽谏诗。


雕琢旁门正可咍,妄思险怪更堪哀。起衰八代潮阳笔,只得文从字顺来。


沧海横流自古今,谁于弦外觅知音。当年得失何人辨,不问千秋问寸心。


莫逐云龙上下狂,未甘余论借芬芳。苏门也著陈无已,谁守南丰一瓣香。


健笔凌云杳莫攀,君臣际会一言间。同时亦有严夫子,端坐淮南著小山。


只眼何人继柳塘,后生习气爱论量。此言未许他人共,秋菊春兰各自芳。


读破万卷笔有神, 别裁伪体风雅亲。此翁诗外有诗在,不薄今人况古人。


“读破万卷笔有神”即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意思。言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首联言作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兼取众长,不囿于一家而写岀了风雅一样的杰作。正与后人戚寥生序中云“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 一致。诗外有诗,言外有意。“不薄今人况古人” 从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 引变而来。用“况” 明言今人、古人一样值得重视,应为著书立传。而这正是石红书中对今人“ 传我”、“传他” 的意思。


杜甫《戏为六绝句》全文如下: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指石红书作者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兼取众长,不囿于一家。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读破万卷,下笔有神。与吴绮的诗句“手披今古无穷史,力创乾坤未见书。” 石红书作者为明史馆史官为“古人”(明代名人)著史写传,于假或左迁后则继续“不薄今人”,为今人作传。


彼此相轻绝可怜,互相引重亦徒然。谁将万古千秋事,只博时贤一拍肩。


彼此相轻绝可怜,互相引重亦徒然:隐指康熙年间当时的南北党争,汉満之争及汉人官员中的派别之争。


时贤:指当时的贤人,也就是康熙皇帝。时贤应为今典(指康熙年代隐语)查与严绳孙同举博学鸿词并亦为石红书中某女儿本事的徐釚于西元一六八六年《将扺家示诸亲友四首》有“


故旧相逢成一笑,时贤争不到渔竿。”


拍肩:《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有“数仞惭投迹,群公愧拍肩。” 卷五百三十九李商隐《碧城三首》云“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原意为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和爱护,此处一个“谁”字一个“只”字,言外之言明极:怎么把万古千秋的大事用拍拍肩膀就定下来呢?


这首诗实在隐指康熙年间当时的南北党争,汉満之争及汉人官员中的派别之争,而“万古千秋” 之事,均由皇帝“拍肩”而定的政治风气。


陈言故纸浩难窥,抉破藩篱自得师。试看丹成九转后,方知臭腐是神奇。


藩篱: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


抉破:揭破;戳破。


自得师:岀于《尚书》六《仲虺之诰》云,“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 言揭破事物的界限,师于自得。从“难窥”的“陈言故纸”堆中,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九转丹成,以致创出“乾坤未见书”。


丹成九转:岀自《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全唐诗卷五百五十有赵嘏《喜张𣸣及第》诗云: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开。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九转丹成”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方知臭腐是神奇”中的臭腐神奇岀自《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意谓同一事物,其是非美丑,随人之好恶而异。后以之谓化无用为有用;化废为宝。正与姜宸英《挽徐司寇公用张文昌祭韩退之体》中"湔刮浮俗肠,沃以诗书脂"之意,变臭腐为神奇。


韩杜文章薄雅骚,此中合有续鸾胶。麻姑长爪依然在,肯向时贤痒处搔。


韩杜文章指唐代著名的文人诗人韩愈杜甫。


雅骚:《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一高适《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诗“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续鸾胶:参见《二刻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回 昆仑圃弦续鸾胶。


附录.第二十二回 昆仑圃弦续鸾胶


三生石上旧精魂,曾证三生夙有因。


莫说寻常连理树,回生起死更奇闻。


唐时有个探花崔护,一日行到武林西湖之上春游,见一园门之内,桃花盛开,崔护信步行到园中,忽见里面走出一个女子来,生得天姿国色。崔护见了,徘徊半日,彼此留情,只是不好交言而别。崔护因上京会试,就此匆匆去了。这女子之家姓殷,自从见了崔生之后,女子行坐不安,常常思念。不觉过了一年,仍旧桃花开放,崔护到京,中了探花。一心只记念著桃花之下的奇遇,且去辞了做宫,急急回到西湖之上来,重访旧游,只见园门深锁,桃花复开,而美人之面不知何在矣.崔护伤心惆怅,题了一首诗,就写在那园门之上。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还了诗,不忍就去,又叫了一只小船,终日往来于园门之外。却是那女子也因此事,已是得其病症,想起桃花开时,遇着那生,如今不知那里去了。因对父母说:‘要到园中,再去看看。’父母见其生病,倒也依他,因此这女子同了梅香,到了湖中,上了岸,走到园门边,女子见那园门之上,有诗四句,念了又念,情知是旧年那生所题,不得相见,忽然伤感,就哽哽咽咽的哭起来。梅香不知缘故,急急的开了园门,扶他进去。那女子哭个不住,忽然竟晕死了去。父母闻知大惊,忙忙也到园中看视,救不醒了,只得打点入殓等事。却好那崔生小船,又游到园门来,只见园门大开,里面却有人哭。崔生怪道:‘何故有人在内啼哭?’


走上岸来,到邻舍家问了详悉,便走入内来。里面女子的父母,出来相见了。崔护说道:‘令爱急促而死,护能医治。’父母心爱的女儿,况且崔生一表人材,便放此生去医,或者医得好时,便许这生为妻,也强如死了。就同崔护进去。这崔生一见那女子,死在那里,只等就殓,情知是为这首诗的缘故,也不能禁止,就放声的大哭。却是喜得缘分到此,不想这崔生眼泪滴到那女子脸上,这女子果然苏醒转来。开眼见了崔生,又流泪不止,父母上前,看见女儿醒转,只道真个救活了,忙忙扶起女儿,说:‘亏这先生救活你性命,你可将息病体,好了就嫁与这生罢。’女子低头不应。这崔护向前,就通了姓名、乡贯,说:‘我已中了探花,你令爱嫁我,也不为辱。’遂将旧年相遇,今日题诗、救活的事,说了一遍。那父母听了,口口道是天缘。自此殷氏就嫁了崔生,成其夫妇,岂不是个起死回生的奇事么?


还有江淮一个举人,姓卢,名储,入京会试。先将平日做的文字,录了一卷,呈与尚书李翱评阅,这李翱乃是唐时一个才子,就是韩文公取中的高弟,出镇江淮郡。这日,卢储投过了文字,李尚书因有要紧的公事,未及评览,便将这卷文宇放在书房桌上,意思待公事毕了,方来批点。不想这李翱却有个女儿,年方及笄,尚未议婚,乃是个女中学士。自恃高才,不肯嫁凡夫俗子,须要亲自选中文才,然后肯嫁的。这日却好是红叶有情,赤绳曾系,可可的这女子走到父亲书房,看见桌上一本文章,他就展开一看。看了一遍,又看一遍,不忍释手。大喜说道:‘此人文才高妙,今科决是状头矣!’提起笔来,批下一段道:


此文采色陆离,有台阁气象;联篇云锦,逞月露词华。


取巍科,享荣名,居然大魁天下。材品无双,风流绝世,洵当代人豪也。


批评完了,仍旧将卷子折好,安在砚瓦之下,自己流连了半日,方进香阁中去了.却说那李翱爱才心切,记得早辰有那卢储文卷不曾批阅,就走到书房,拿起那一本看时,却已批点得端端正正了。李翱大惊,看了一回,知是自家女儿的笔迹。他就留心道:‘这是我女儿选中意了。’再看他文字,果然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心下也自欢喜。随即差个长随,拿了一个名帖,去请那送文的卢举人来衙中相会。卢储闻说,连忙来到衙中。李翱出来相见,可就开口向道:‘足下曾有亲事么?’卢生答道:‘贫士尚未有室。’李尚书大喜,即将那本文字取出,递与他道:‘此是小女亲笔所评。知足下此行,必夺天下大魁矣。殿元到手,如不弃嫌,老夫当以小女奉侍君子,足下之意何如?’卢储喜出望外,看了小姐所评,真是文心绣口,品得恰当;字又写得精妙,笔笔是卫夫人簪花格的小楷。连忙谢了出来。李尚书又赠他千金彩帛,以为入京的卷资,待中状元,即归完娶。这卢储欢喜不胜,一路上只将著李小姐的批评细玩,已是到了京师。会试过,中了进士;殿试传胪,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果是江淮郡卢储。唐主大喜,乃命折花一枝,红绫束饼啖百枚,盛以金盒,遣中官二人,驰赐状元。便令戴花收酒,以为荣宠。这卢储才过殿试,径赴佳期,急忙上了一个归娶的本。唐主又钦赐金花银币、宫锦莲灯,又命中官二人,送至江淮李尚书府中成亲。卢储到了江淮,见过了李尚书,李尚书大喜,即延请卢状元,寓在书房。卢生到了书馆,洗尘三日,即作催妆诗一首,命使女呈送孪小姐妆台之上。李小姐拆开看曰:


昔年将去帝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今日已成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李翱择日,谢了圣恩,遂将女儿与卢储成亲。成亲之后,夫妇两人甚是相得。一个喜说‘相公天才,杏林第一’;一个笑说‘夫人国色,绝世无双’。自此建治花园,楼阁,日与赋诗论文、赏花咏月以为乐。欢洽了数年,天子爱卢储的才,钦点为河南、河北、剑南、湖东各省主试,考取天下贤才。卢储上奏曰:‘本朝策士,纯用诗赋 非举贤求治之要。今奏过圣上,乞以诏策、咨访,治术为先。’唐主准奔。卢储谢恩出朝,遂与李氏夫人相别,说:‘我此行,各省取士回来,也得一年光景,方得回来,夫人在家,可善自消遣。’李氏夫人不忍分离,因王命不可迟违,只得含泪而别。李尚书闻得女婿出京典试,收揽海内英雄,以为门生,是第一荣显之事,作诗一首赠行。诗曰: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卢储谢别了李翱出京,一路风宪,自不必说。却说李氏夫人,因卢储典试出外,含泪送行,心下怏怏不乐,不觉春去秋来,已是半年光景。李氏染了一个心痛之疾,屡药不效,却因与卢储恩爱最好,灯前月下,自处无聊,病势日增无减。看看秋老霜浓,冬深雪积,愈觉凄凉寂寞。辗转没情投绪,偶作小词,名《百字令》,以遣闷怀。词曰:


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愁蹙,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料得文君,重帘不卷,只等闲消息。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自此一病不起,延挨将尽,李氏对这些养娘、侍女说:‘我死之后,不可将我入殓,老爷原说一年将满,即是归期,如今已是年终了,只这几日,老爷必然回家,须等老爷亲自回来殓我,不可违我说话。多多上福老爷,说我料道今生不能相聚了。’说罢,哽咽一声,果然死了。真个这些服事的人,不忍违他遗言,哭了一回,先去报与李尚书知道。李翱痛哭不己,就依著女儿言语,不办后事,只吩咐著众人守管着,以待老爷回来。死了恰好三日,遇着卢储典试事毕,回到家中,闻说李氏因记念得病,已死三日,卢储大惊,也哭得晕去,就如做梦的一般。其魂直渺渺茫茫,游到一个海上仙山,山门上大写‘昆仑圃’三个金字,中间坐着的,乃是汉朝东方曼倩先生,左右列两行仙吏,无数香花、旌幢、旛盖,金碧辉煌。这东方先生一见了卢储,便叫道:‘鹤羽,你来是为那鸾英的灾难么?汝二人原是我座前的侍香仙子,你是仙童,名唤鹤羽;汝妻李氏,是我仙女,唤作鸾英。因我前到王母瑶池之上,去盗食蟠桃,回来迟了些时,汝二人就思凡下界,成了夫妇。那鸾英又因失手伤了我庭前凤喙,该有这三日亡身之难。我已将此凤喙,和了那东海玉岩山的麟角,制成丹胶一粒,名为“续弦胶”,可使断弦重续,绝命再生。配炼丹胶,俱非凡物,乃是:


上清之露,天池之水,玉炉之火,蓬岫之薪,


旸谷之精,丹渊之华,配以星魄,合以云砂。


此胶凡九炼而成,果系夫妇有情,生死不变其爱的,才可与他,救其一命,再得人间欢聚。汝二人为夫妇,未及半世,尚未到九九之数,今赐汝续弦胶一丸,纳入鸾英口中,轻轻叫他三声“鸾英”,自然能醒,他不欲入殓以待汝归者,为此也。自知仙体不坏,不与那些凡人说破,故耳。汝可速速将去,待九九数终,汝二人同到昆仑圃相会,我仍收留为弟子,度汝成道,毋为情欲所迷,一堕红尘,万劫难转,牢记牢记。’回头又命一仙童,取火枣一枚,交梨一颗,与他食了,即令童子送鹤羽下山。卢储叩头谢了,同这童子一路下山。行了半日,只见满山文禽翠羽,银杏仙桃,丹崖石蹬.各山路径都是,日游之地,相熟的去处。一路玩赏,忘了下山之事。这童子大喝一声道:‘你还不走么?’用力一推,这卢储就似在万山顶上,跌下的一般,却好晕了一个时辰,被这童子一推,就跌醒了,看见守着妻子哭哩。卢储定了性,想了一会,一一记得晕去时的光景,及东方先生的言语。所赐的续弦胶,探之怀中,果有一丸,于是心下大惊,不与众人说明,便吩咐众人避到外面。他一手将这续弦胶放入李氏口里,一面叫:‘鸾英,鸾英!’叫了三声,真个李氏慢慢苏醒转来,心下明白,且不言语,轻轻的开眼叫道:‘官人回来了么?’卢储应道:‘贤妻如何就撇了我去,快些醒来!’李氏遭:‘我服了鸾胶,病已好了。’就坐了起来。卢储欢喜,叫众人进来:‘看我夫人,幸喜重生了。’众人连忙一齐进来,见了倒吓得木呆了,开了口,合不得,众人慌忙来问夫人怎生样死去的光景,又连连的火急去报与李翱。李翱闻得,也觉骇然,忙来看了女儿,便问卢储道:“贤婿何处得了异术,能救我女重生?真是可喜!’卢储却不言所以,只说缘分不该就断耳。自此二人重新又做夫妇,好似做了两世夫妻的。过了几时,李翱身故,卢储也做到尚书地位,拜了宰辅,荣享千锺之粟。圣上宠眷不衰,整整又做了二十年宰相,尊到极晶,已是六十多岁了。夫妻却是同年的。


一日,圣上郊祀回来,卢储侍驾,圣上赐了些甘露羹,命他持回食之,发白可转而为黑。卢储持回,同李氏食了,果然发白变黑。李氏笑指著卢储道:“相公,这可就是仙丹,故能有此灵妙。’说了这一句,就似点醒这卢储的一般,卢储忽然心下醒悟,就对李氏道:‘你三十年前死去三日的事,可记得么?’这李氏便应道:‘你三十年前梦去九九之数,可记得么?’卢储笑了一笑,即日解了朝服,换了道衣,上了辞官的表章,拜还了钦赐的金帛。李氏也改了羽服氅衣,乘夜间月色大明,两人就私自逃出衙门,出了帝城,一路只望东而行。行遍了天下四方、九州八极,苦心修炼,各处云游,访道寻真,不迷真性。餐松食柏,宿水登山,却也整整游了有二十余年。将已九九数终,两人年皆八十一岁,已行到了昆仑圃的仙山地界。只见一日遇着一个道人,也是鹤发童颜,手持竹杖,从东而来.见了卢储二人,道:‘你二人可是卢储与李氏么?昆仑主人着我来引进哩!’卢储夫妻二人点头稽首,道人领到山头,将到半山,只见山顶上,东方生大叫曰:‘他二人浊骨凡胎,不可上山秽我仙境,可着他换了凡骨,才许上山。’


那道人听得,便朝上跪道:‘领法旨。’即引他二人,又转到一个去处,只见四面高峰插天,下面一道清溪,有万丈深险,数里广阔。这道人不由分说,将柱杖一拂,把他二人都拂了下去。二人落下溪中,就脱了凡世的胞胎,换了轻身的仙骨,就会驾云履雾,始初从西首山上,落到深溪,他就向东首山上驾风上来。正是东方曼倩先生的道院,正中扁额乃是‘昆仑圃’三个石青嵌金的大字。但见:


朱门栏槛,画栋雕扉。琪芝异卉,春秋不尽之花:仙鸟文禽,朝夕游行之景。


往来者,俱骖云跨鹤仙班;讲论者,乃不死长生秘要。


果然是:清虚寂寂神仙府,静默玄玄太上家。


两人认得旧时的境界,欢然进到正殿之上,拜了东方先生,又与两行侍从一一相见了。然后东方先生开口问道:‘汝二人今日可已满愿了么?’又指李氏道:‘汝的道号原是鸾英,若前日死了三日,我不用续弦胶来救你转身,汝就堕落爱河,溺于欲海,今日安得再返仙乡,得成大道?’又指卢储道:‘汝的道名,原是鹤羽,不可似向日再要思凡。若再犯戒律,我就永世不来度你,可得再到我这座下么?’于是二人醒悟,一齐又来叩头受戒,立誓再不思凡了。东方先生大喜,命取仙肴、仙簌、仙酒、仙丹,作起仙乐,证了仙班,与他二人庆贺。正是:


姻缘得就是天成,更喜鸾胶续旧盟.


世上关雎情分好,想来也会庆重生。


总批:三复关雎之诗,古人未尝无瑟琴之乐,却惜今人不解此语,苟非溺爱忤亲,必至乖张反目,徒自苦耳。亦曾识静好之致乎?


麻姑:为古代仙女。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或是仙人王方平之妹。东汉时。方平降蔡经家。召麻姑至。时姑适游行蓬莱。候两时余。姑始至。乃一妙龄女子。年方十八九许。貌甚美丽。手有长爪似鸟。顶中作髻。余发散垂至腰。衣有文采。而非锦绣。光艳耀目。坐定。自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馔多属花果。香气盈庭。擘麟脯行酒。姑曰。接待以来。已见沧海三为桑田。自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岂将复为陵陆。方平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时值希妇新娩。亦来窥视。麻姑望见之。乃曰噫。且止勿前。索米少许。掷地皆成珍珠。化作丹砂。以祛其秽。方平笑曰。姑犹作少年戏耶。宴毕。方平去。麻姑亦凌空而去。 麻姑山在江西省境内,据记载,述南城县西有麻姑山。高九里。周四百里。道家谓第二十八洞天。在寰宇记中述。麻姑得道处。山有会仙亭。其实即蔡经宅旧址。与麻姑王方平相会处。山顶有坛。唐大历六年。抚州刺史颜真卿作麻姑坛记。并书碑。树于其处。


麻姑石上问麻姑:长爪而今短也无?搔背可关人痛痒,拈花何惧鬼揶揄。


桑田屡废蚕犹在,沧海横流水自枯。休向方平夸永寿,蔡经心事汝之乎?


麻姑长爪依然在,肯向时贤痒处搔:麻姑是古代仙女,手有长爪似鸟。麻姑山在江西境内。唐大历年间,颜真卿作麻姑坛记。此处借麻姑长爪有该书有讽刺当局的意思。只是当时讽谏诗。


善学西昆不在辞,美人香草亦何疑。义山本事分明在,只是当时讽谏诗。


善学西昆不在辞,美人香草亦何疑:玉台西昆香艳诗绝丽沉博,无语不香,有愁必媚。作者特托之于儿女丁宁,闺门婉恋,以写其胸中之幽怨,不得概以“ 红粉青楼,裁云镂月” 之句目之也。实点明以香艳之词另有寄托。义山本事分明在,只是当时讽谏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他的咏史诗触及时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亦借寓《石头记》。


李商隐(约812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秘书省正字等职。当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晚年的李商隐,先后三次在桂州、徐州、梓州随人作幕僚,抑郁不得志,死于荥阳。


李商隐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李义山诗集》共三卷,存诗约六百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触及时政,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不同寻常的胆识。如《有感》、《重有感》等,有力地抨击了控制朝政的宦官;《寿安公主出降》等,直斥祸国殃民的藩镇,并讽刺了朝廷姑息强藩的行为。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人以途中见闻,展现了甘露事变后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社会实况,并追溯唐王朝治乱盛衰的历史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指出祸乱的根源。


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它们记录历史教训,并希望当政者以此为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富平少侯》、《南朝》、《北齐》等,鞭挞了历史上封建帝王的骄奢荒淫;《瑶池》、《贾生》等,讽刺帝王追求神仙的虚妄,并显露出诗人的胸襟抱负;《马嵬》、《龙池》、《华清官》等,更是直接把矛头指向本朝皇帝,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雕琢旁门正可咍,妄思险怪更堪哀。起衰八代潮阳笔,只得文从字顺来。


起衰八代潮阳笔:典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主张尊儒。


八代潮阳笔: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 株连被赶出京城、12岁的女儿病死路上的消息,悲愤万分的韩愈挥笔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附录.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自然是很有些夸张了。苏东坡还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确实不为过。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文中字字情真意切,流露出身为臣子的拳拳之心。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韩愈的乌纱得来不易。他考进士三次落第,考官时又三次碰壁,按说应该惜官如命。但他屡次犯上,逆披龙鳞,被贬之后也不吸取教训,一如既往。他傻吗?当然不是。在提笔给两位圣上写奏状时,特别是在给唐宪宗反映迎佛骨的危害时,他早已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后果。可为什么还是冒着丢官甚至丧命的风险直言相谏?“文死谏,武死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在《龌龊》一诗中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有见辄言”,即使获罪也在所不辞。“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 这是韩愈用热血写就的心中呐喊。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除了个人理想,韩愈其所为还与历史传统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谏诤”是中国古代士人一向的传统。而在唐代,士人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而且在实践这个传统的客观条件方面,比前代士人更具优势。一是尽管唐代前期和后期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凡是意欲有所作为的皇帝,大都比较鼓励进谏、注重纳谏。二来,除了廷议之外,唐代士人还可以通过多种场合和方式来进谏,如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或对策、上疏等等。这样就形成了唐代士人追求谏官身份、以谏官的思维方式对待君臣关系和朝政得失的社会风气。


所以,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唐文人,在发扬“谏诤”传统上表现得更加强烈和迫切,这正是中唐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和中唐文人的社会使命感两方面因素的驱使所致。


沧海横流自古今,谁于弦外觅知音。当年得失何人辨,不问千秋问寸心。


沧海横流自古今,谁于弦外觅知音:指读此书当“弦外觅知音”,莫从正面看为幸。


当年得失何人辨,不问千秋问寸心:用典如“容若自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莫逐云龙上下狂,未甘余论借芬芳。苏门也著陈无已,谁守南丰一瓣香。


苏门也著陈无已,谁守南丰一瓣香:苏-苏东坡,南丰-曾巩,陈无已-陈师道。参见二刻醒世恒言第十一回死南丰生感陈无已。说师弟情深的故事,隐书中为良朋挚友作传的实事。


中国人很注重看人﹐所以有“知人之明”的成语和故事。古籍中的经史子集﹐无不有人的活动。一代一代的在评论人物﹐于是有“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的两大看人标准。儒道法墨的著作中无不于人有所论述。史圣司马迁创纪传体﹐并在《史记》中设七十列传﹐为后世立下写史规矩。班固《汉书》有“古今人表”﹐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汉末许邵每个月议论当代人物﹐称月旦评。南朝刘宋的刘义庆留给后世一部《世说新语》﹐写尽魏晋风流。


附录. 《二刻醒世恒言》第十一回 死南丰生感陈无已


知己从来倍感恩,锺期能识伯牙琴。死生不肯分为二,贵贱何曾有异心。


失路谁言能荐引,当权下士是何人。后山常念师恩重,一瓣香焚古道深。


从来说师弟情深者,于君臣之道厚。令世情嚣薄,不念师恩,教训他成人,指点他文艺。一块砺石,终日琢磨,就生光彩;一段顽木,终日滋培,遂生枝叶。到了成人之后,侥幸科第,就把少年时训诲深恩,一旦忘了。既不念著师恩,如何肯尽心去报君父!这都是薄道所为。如今世上,可曾见重恨师恩的么!如今说一个但蒙一日之知,未受终身之业的,尚然至死不忘者,真个天下少有的。


却是宋神宗时,有个秀才陈师道,字无己,别号后山。这后山聪明冠世,诗赋俱超,千言立就,与他往来的,却是苏东坡、秦少游、黄山谷、秦少章诸公。你道这陈师道可是下等的才人么?然虽是文章满腹,却只是不曾科第,穷困了半世,再也逢不着好时运。一日,闲步去望黄山谷,闲话半日,因长叹道:‘昔汉武帝时,有个颜驷,曾对武帝说:“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又老。是以三世不遇也。”武帝闻之,恻然动容,敕赐了些金帛,与他一个黄门侍郎终身。这也罢了。似我等不幸,却也不在洛阳诸子之下,只是功名不遂,奈何,奈何!’山谷答道:‘穷达有命,十年读书,后山足下乃高明之士,何必如此介童。’相辞而别。过了几时,苏东坡做了翰林学士,因荐师道为徐州教授。后山才大志大,岂是肯小就一个教授的,只因家贫,一时无有知我之人举荐大用,也感东坡相爱之情,挈了妻子,暂之徐州,少助灯火之资,遂在徐州做了两年教授。不意东坡又为谏阻新法,上疏得罪了宰相王安石,谪降杭州刺史。道由南京,后山闻知,告明徐州守将,要去与苏公言别。守将不许,后山遂托病,直到南京送别,遂与东坡同舟三宿而去。回到徐州,京部张安世论他一本道:‘擅去官守,凌蔑郡将,徇情乱法,着令免官。’后山只得收拾,罢仕而归。这也不在他心上。清介自守,不妄交一人,不肯贪非分的财利,因此徐州罢任回家,依旧门清如水,偶于书室独坐无聊,题诗一首,以遣兴曰:


书当诀章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遇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题毕,反复吟咏,甚是得意。


忽闻门外有剥啄之声,开门出去,却是秦少游。少章兄弟二人来访。因邀后山:‘同往一个妓家,寻春一醉,以解闷怀,有何不可。’后山遂与少游兄弟,同到一个妓家,唤做曹英英。真个风婉标致,乃是少游最爱的。众人饮酒半日,各有诗相赠,英英告求后山之作,后山作《南乡子》一词,以赠之曰:


风絮落东邻,点缀繁枝旋化尘。关锁玉楼巢燕子,冥冥,桃李摧残不见春!


流转到如今,翡翠生儿翠作衿。花样腰身官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


英英之母马氏,原是名妓,后山词意,盖悼其母而美其女也。饮毕各回,行到半路上,只见市上有个老人,平日为刀镊工,随所得伐即沽酒一醉。身无家室,只有一个七岁小女儿,背在肩上,簪著一枝花儿,吹着一枝笛儿,无忧无辱,醉游市中。有一群小儿,随他嘻笑,后山也立住,看了一会,心中感叹。少游说:‘此人是个有道隐者,日前我曾见山谷替他作传。’后山也道是个隐士。正在感念,却好后山有个侄儿,唤作陈孝忠,进京科举不中,来向后山辞归。后山叹曰:‘我虽怀宝,尔复遗珠!’辞了少游兄弟,拉了侄儿回家,置酒为饯,又向侄儿说道:‘汝叔穷途,贫堪照骨,愧无所赠,奈何!’因作一诗送行。诗曰:


妙年失手未须恨,白璧深藏可自妍。短发我今能种种,晓妆他日看娟娟。


千金市帚能论价,万户封侯信有年。清白传家有如此,归途囊尽不留钱。


那侄儿自归家去了。


后山在家,闷闷不乐,其妻对后山说,‘我有姐夫赵挺之,现在朝中为大官,权要倾人。汝若肯去见他一见时,那怕没有官做?也免得受此清苦。’后山听了,大发怒道:‘你看我是甚样之人?那赵挺之贪污狼藉,岂是人类!我若进用时,必须击其去位。我今日虽受清贫。岂肯见那鄙夫之辈!大丈夫恨不能出于一代名流之门耳。赵挺之小人之尤,何足见哉。’说了一回,妻子再不敢言。只见一个家僮进来传报导:‘外面有个曾老爷,说专意来相拜。’后山想道:‘我并不曾认得个姓曾的,有何往来,他来拜我,此是何人?’免不得出来相见了。却是江西南丰县人,姓曾,名巩,乃是欧阳修门下第一个门生,是个当代才子。一向闻得后山的才名,特来拜访;又闻得后山贫窘,袖中怀了白金百两,要来相赠。却与后山谈论了半日,见后山辞色颇严且正,介节棱棱,确不可犯。略没一些穷态,南丰袖中之物,倒不敢递将出来。遂索后山平日文章,诗赋,尽数带归,说:‘还要拿去敝寓,细细请教。’慢慢别了后山,过了几时,将这些诗文又修了一本,进到圣上,单荐陈师道‘身备道德,胸有史才,乞自布衣召入史馆,褒讥予夺,必有所效。’本上数日,不幸曾南丰一时就中风死了。因此,本就不下。后山闻知,感曾南丰是萍水的知己,虽是不曾召入史馆,却深感他一段怜才的盛心,遂执了一瓣香,来到曾南丰灵柩前,拜了八拜,焚了瓣香,愿拜在门下为弟子,终身不愿更出他人之门。就在枢前,替南丰料理丧事,又扶柩为南丰营葬,转托苏东坡替他请谥,并恳东坡做了一篇墓志,自己又做了《妾薄命》词,哀挽南丰,以示终身不忘知己之情。


时有宰相王安石,虽只心术不端,行事是权奸所为,却也是个读尽五车,胸有才学的。亦闻得后山诗名,立荐他为秘书少监。后山决不肯就职,说道:‘既委身于南丰先生,今又受安石之荐,是以富贵易其心,而背师千身后,大不义也。况安石奸臣,我岂肯出他门下!’安石是何等威势,后山公然抗他,不以为惧。安石大怒,编管后山一千里外,不许在都城居住,限日起身。后山也不以为怨,又到南丰柩前,拜辞了灵位,一路出来。时秦少游由黄门出知扬州,后山思千里外,不若就到扬州去罢了。一路辛苦,自不必说。到了扬州,幸得与少游往来,又有个赵御史巡历淮扬,闻得后山编管于此,遂遣人送米三十石到后山寓所来,后山笑曰:‘他人之惠,则不敢当。我闻赵御史乃是清介之人,以米惠我,不敢不受。’因援笔作一诗,付与送米之人,持去为谢。诗曰:


平生忍欲夸忍贫,闭口逢人不少陈。俸薄身清赵都史,也能作意向诗人。


后山收了赵御史的米。这日,少游又来见访,说道:‘弟在扬州,毫无善政,后山何以教我?’后山道:‘我昨日在二十四桥-上玩月闲行,桥上多有塌损之处,足下何不修治一新,这是好事到手,若不做得,让与后人做去,岂不是功不在己,善又归人,甚是可惜。我又前日坐在家中,有两个雀儿,引著两个雏儿巢于垣下。忽有一个鸷鹊,也飞在雀身边,雀初不觉,不曾防他,鹊亦循循然。少等一时,这鸷鹊忽然攫了一个雏儿。升于垣上,雀悲鸣啾啾,奋身抵鹊,再三欲夺那雏,鹊只顾磔雏以食,毫不为意,如得计者。此与小人阴险狠毒者何异!足下为政,此等小人,必宜去之。’少游一一领教。


后山在扬州住了几年。后来神宗晏驾,王安石被罪,放归田里去了,苏东坡仍旧复了翰林学士之位。却是真宗当国。苏东坡又荐后山入朝,为礼部仪制郎,后山终不肯往,作书以谢东坡曰:


前辱徐州之荐,即日就道,知我之情,铭之于心。后获南丰先生之知,实逾于记室无涯矣。因感南丰而昨忤安石,何忍又背南丰而托身于足下哉!坐死不负,乃见知己之深谊古心耳。师道宁老牖下,以谢南丰,不愿失初心,而奔走门下也。


苏公接书,不以为怪。却是真宗在东宫时,就闻后山之名,忽一日出了一道诏书,特召陈师道为翰林正字。后山不敢违命,同了妻子回京,朝过了圣上。然后即去到任。做不上三年正字,正值真宗郊天,诸臣都要陪从。其妻闻说郊坛之上最高,异常寒冷,非重裘挟纩不可御寒,衙中清苦,那得有此,只得瞒着后山,着人到姨夫赵挺之家里,借了一件貂裘,临行时,将来披在后山身上,穿了出来。后山忽然想道:‘我从来并无此裘。’即转身来问妻子道:‘此裘从何处得来?’妻以实告之。后山怒道:‘我极清白的身子,如何被此污我。我尚以卑位,不能排去此赃污为恨,安肯服其服乎!’脱来掷在地上。其夜陪驾出在高坛之上,果然受了寒疾,一病就不能起。因集了生平文稿,又作一书,都寄与东坡,托其行世。又嘱妻子曰:‘我只因感激曾南丰,忤了安石,违了东坡,终身不肯出仕,也只为南丰见知之情。今蒙主上特召为正字,做官未久,病入膏盲,此吾之命也。我死之后,可葬我在南丰先生墓侧,不可有违我志。’临终又作一诗,以吊南丰。诗曰:


生世何用早,我己后此翁。颇识门下士,略已闻其风。


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斯人日已远,一览涕无从。


后山之于南丰,不过一日之知,比那受业之恩还浅,世人之报恩于受业师者,其视比则又当何如也!诗曰:


成我深思生我同,可怜古道弃如蓬。漫将师弟情惧薄,那得君臣恩义隆。


总批:往见朋友之谊,有厚于兄弟者,未闻报师之恩,有浮于朋友者。借后山而为说法,敢不深立雪之怀。 读书开益神智,师训善诱口礼,苦以圣贤自期者,断无弃忘者矣。人虽不皆圣贤。而师恩果可忘乎?清夜思之!


宋代作者晃冲之 ,《过陈无已墓》


锁门脱落封将尽,题壁污漫字不分。我亦尝参诸弟子,往来徒步拜公坟。


宋代诗人吴儆 《代陈无已述怀》


胡马嘶北风,越鸟依南枝。人生有气类,千里倾风期。


君看漆室女,中宵倚楹悲。从君不惮远,秋露湿人衣。


南山白石烂,漫漫何时旦。独立占少微,搔手空三叹。


健笔凌云杳莫攀,君臣际会一言间。同时亦有严夫子,端坐淮南著小山。


健笔凌云杳莫攀,君臣际会一言间:严绳孙,举博学鸿词不期中,后由康熙圣谕“史馆不可无此人” 录为二等第三十名。故此成“君臣际会一言间”之语。


严夫子:严绳孙,以布衣举博学鸿词入翰林院修明史,主修隐逸传。


端坐淮南著小山:《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谿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𥐟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麇麚兮或腾或倚。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漎。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只眼何人继柳塘,后生习气爱论量。此言未许他人共,秋菊春兰各自芳。


柳塘:《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二 严维 《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一作慢),花坞夕阳迟。” 又《酬王侍御西陵渡见寄》诗:“柳塘薰昼日,花水溢春渠。” 全唐诗关于严维有生平曰: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人。至德二载进士。擢辞藻鸿丽科,调诸暨尉,辟河南幕府,终秘书省校书郎。与刘长卿善。诗一卷。诗人陈苌借“柳塘”寓唐诗人严维及与他同样的辞藻鸿丽科经历寓有康熙博学鸿词的经历的严绳孙,点明所阅之书的作者是严绳孙。


后生习气爱论量:后学将想论量此书的细节。


秋菊春兰各自芳:《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八刘长卿《送张七判官还京觐省》诗:“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又卷五十三宋之问《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言外之意显而易见,让各自去说吧,“此言未许他人共”,作者陈苌不会说出去。


最后两绝句明典暗典均指出这本有“麻姑长爪”为“时贤痒处搔”的“不薄今人”的传的作者是“严夫子”荪友严绳孙。


我们考证了数百卷的古人别集,发现了《红楼梦》的作者之谜。又从当时的读者中找到《戏题十绝句》,从中体会到玉文陈苌读过《石头记》,并记下了作者是谁。这就是铁说红楼想与人们共享的秘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