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7|回覆: 0

[儒家文化] 『富之教之』,才是使社會和諧之道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29 17: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爲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慾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不云乎?「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哀公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要治理一個國家,沒有比使老百姓富裕並且長壽更重要的了。』 

公曰:「爲之奈何?」』哀公問:『應該怎麼做呢?』

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戾,則民壽矣。」』孔子說:『減少勞役,減輕賦稅,老百姓就富裕了;敦行禮儀教化,使老百姓遠離罪過,老百姓就長壽了。』 『罪戾』,就是罪愆、罪過的意思。在金澤文庫本寫作『罪戾』,天明本改爲『罪疾』。

公曰:「寡人慾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哀公說:『我想按您說的去做,恐怕我的國家就貧窮了。』因爲要減少老百姓徭役的時間,又要減輕對老百姓的賦稅,國家不就會貧窮了嗎?

孔子曰:「詩不云乎?「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愷悌』,和樂、平易的意思。孔子說:『【詩經】上不是說「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一位和樂而平易近人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哪有孩子富裕,而父母卻貧窮的道理呢?』

古人說要『愛民如子,視民如傷』,國君是百姓的父母,百姓都富裕起來,就像兒女都富裕了,父母怎麼會貧窮呢?百姓都富裕起來,做國君的怎麼會匱乏呢?國君真正做到愛民如子,把老百姓和自己看作是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那麼老百姓對君主的回報也是視君主如父母。這就是古代的君臣關係,沒有你我之分,一榮俱榮、一辱俱辱。沒有國君榮,而臣子受辱;也沒有臣子榮,而國君受辱的。

鄒穆公在做國君的時候,他自己勤儉節約,但是對老百姓卻非常地寬厚,做到『愛民如子,視民如傷』。鄒穆公當政時有一個命令,就是要用秕谷餵養野鴨、大雁,而不能用粟米,粟米脫了殼就是小米。等到糧倉的秕谷全都用完了,他就派人到民間用粟米去換秕谷,兩擔的粟米才能換一擔的秕谷。官吏們都覺得這樣做實在太浪費了,於是向他請示:『兩擔的粟米才換一擔的秕谷,不如直接用粟米餵養飛禽。』鄒穆公回答說:『粟米是上等人的食物,不能夠用來養鳥。周朝有一個諺語叫「囊漏貯中」,意思是盛糧食的口袋漏了,但是糧食還是漏在更大的容器中。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我們把國庫里的粟米轉移到百姓的家中,難道這就不是國家的粟米了嗎?讓鳥吃這些秕谷,爲的是不傷害我們國家的粟米。粟米在我們的倉庫里,還是在百姓那裡,對我有什麼區別呢?』

鄒穆公認爲,無論粟米放在國庫里,還是轉移到老百姓的手上,對他來說意義都是一樣的。只有明白私積的糧食和公家的糧食是一體的,這才是真正的富國之道。正是因爲鄒穆公發政施令,都是爲天下人謀福利,所以深得民心,上下團結一心。結果,鄒國雖然是一個很弱小的國家,但是像魯國和魏國這樣的大國都不敢輕視它,像齊國和楚國這樣的大國也不能夠威脅它。

鄒穆公過世的時候,鄒國的百姓都非常哀傷。即使是鄒國四鄰的百姓,也都朝著鄒國的方向表達哀思,民間斷絕琴瑟之音長達一年之久。賈誼對此評論說:『故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一位國君能夠以仁愛之心待人,人們對他的回報同樣也是仁愛;能夠給天下人帶來福祉,自己的福氣也自然會到來。可見,鄒穆公發布政令,他關心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爲天下百姓著想,而不是爲了自己的偏私、喜好,所以也受到天下人的愛戴。

當然,君主既要讓老百姓過上溫飽、富裕的生活,同時也必須重視道德教育,讓老百姓的道德境界和靈性得以提升。君主必須起到君親師的責任,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百姓,百姓才能知恩報恩,否則就像現在的兒女一樣,父母爲兒女是有求必應,爲兒女千辛萬苦。但是兒女不知道對父母感恩戴德,付出多少,他都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一個人沒有知恩報恩的心,就是因爲他對父母的恩德沒有感恩之心。孔子說『富之教之』,這才是使社會和諧之道。僅僅讓老百姓富裕起來,解決溫飽問題,那只是初步。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就必須對老百姓加以倫理道德的教育,這樣社會才和諧。否則就像孟子所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人們吃飽了飯,穿暖了衣服,也有好房子住,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這個時候人墮落得離禽獸就不遠了。所以爲什麼現在的孩子,父母爲他付出很多,千方百計地供他上學、讀書、找工作,但他還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不知道感恩戴德?原因就是沒有起到師的責任。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師重要的也是以身作則,自己要率先垂範,做出知恩報恩的榜樣給兒女看,孩子才能知恩報恩。

政府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還要對百姓加以倫理道德的教育。西方國家也是如此,政府對於『老弱病殘幼』弱勢群體給予很好的福利政策,但是沒有知恩報恩的教育。很多人爲了獲得政府的補貼,故意做假帳矇騙政府,形成『等靠要』的風氣,懶惰不去工作,就指望政府的福利補貼,這些也都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