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79|回覆: 0

[中醫理論] 手太陽小腸經穴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9-9-10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本經一側19穴(左右兩側共38穴),其中8穴分佈於上肢背面的尺側,11穴在肩、頸、面部。首穴少澤,末穴聽宮。主治腹部小腸與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熱性病症,神經方面病症和頭、面、頸、眼、耳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本經穴位:少澤 前谷 後溪 腕骨 陽穀 養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俞 天宗 秉風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s 聽宮
(1) 少澤 SI1 Shào zé
[定位] 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l寸。
[解剖]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動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翳,咽喉腫痛,乳癰,乳汁少,昏迷,熱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癰。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附註] 手太陽經所出為『井』。
(2) 前谷 SI2 Qián gǔ
[定位]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解剖] 有指背動、靜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痛,耳鳴,咽喉腫痛,乳少,熱病。
[配伍] 配耳門、翳風治耳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手太陽經所溜為『滎』。
(3) 後溪 SI3 Hòu xī
[定位]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解剖] 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項強痛,目赤,耳聾,咽喉腫痛,腰背痛,癲狂癇,瘧疾,手指及肘臂攣痛。
[配伍] 配列缺、懸鐘治項強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傷。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註] 手太陽經所注為『輸』;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
(4) 腕骨 SI4 Wàn gǔ
[定位] 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鈎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解剖] 在手背尺側,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腕背側動脈(尺動脈分支) ,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項強痛,耳鳴,目翳,黃疸,熱病,瘧疾,指攣腕痛。
[配伍] 配陽陵泉、肝俞、膽俞治黃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手太陽經所過為『原』。
(5) 陽穀 SI5 Yáng gǔ
[定位] 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有腕背側動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狂癇,腕痛。
[配伍] 配陽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手太陽經所行為『經』。
(6) 養老 SI6 Yǎng 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莖突上方,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的末支,腕靜脈網;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
[主治] 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沖、足三裏治目視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註] 手太陽經郄穴。
(7) 支正 SI7 Zhī zhèng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穀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主治] 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註] 手太陽經絡穴。
(8) 小海 SI8 Xiǎo hǎi
[定位] 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解剖] 尺神經溝中,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側上、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神經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癲癇。
[配伍] 配手三裏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手太陽經所入為『合』。
 
(9) 肩貞 SI9 Jiān zhēn
[定位] 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解剖] 在肩關節後下方,肩胛骨外側緣,三角肌後緣,下層是大圓肌;有旋肩胛動、靜脈;布有腋神經分支,最深部上方為橈神經。
[主治] 肩臂疼痛,瘰癧,耳鳴。
[ 配肩k、肩s治療肩周炎。配肩s、曲池、肩井、手三裏、合谷治療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0) 俞 SI10 Nào shū
[定位] 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深層為崗下肌;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主治] 肩臂疼痛,瘰癧。
[配伍] 配肩k、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5寸。
[附註] 手、足太陽,陽維脈與陽蹺脈交會穴。
(11) 天宗 SI11 Tiān 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當崗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
[解剖] 在崗下窩中央崗下肌中;有旋肩胛動、靜脈肌支;布有肩胛神經。
[主治] 肩胛疼痛,氣喘,乳癰。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裏治乳癰。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
(12) 秉風 SI12 Bǐng fēng
[定位] 在肩胛部,崗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解剖] 在肩胛崗上緣中央,表層為斜方肌,再下為崗上肌;有肩胛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
[附註] 手三陽與足少陽經交會穴。
(13) 曲垣 SI13 Qū yuán
[定位] 在肩胛部,崗上窩內側端,當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在肩胛崗上緣,斜方肌和崗上肌中;有頸橫動、靜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靜脈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風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l寸。
(14) 肩外俞 SI14 Jiān wài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表層為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頸橫動、靜脈,布有第一神經後支內側皮支,肩胛背神經和副神經。
[主治] 肩背疼痛,頸項強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5) 肩中俞 SI15 Jiān zhōng shū
[定位] 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橫突端,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表層為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頸橫動、靜脈;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肩胛神經和副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肩背疼痛,目視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6) 天窗 SI16 Tiān chuāng
[定位]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緣,肩胛提肌後緣,深層為頭夾肌;有耳後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分支;布有頸皮神經,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
[主治] 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暴喑。
[配伍] 配列缺治頸項強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7) 天容 SI17 Tiān róng
[定位] 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解剖] 在下頜角後方,胸鎖乳突肌停止部前緣,二腹肌後腹的下緣;前方有頸外淺靜脈、頸內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的前支,面神經的頸支、副神經,其深層為交感神經於的頸上神經節。
[主治] 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頸項強痛。
[配伍] 配列缺治頸項強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8) 顴s SI18 Quán liáo
[定位] 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解剖] 在顴骨下頜突的後下緣稍後,咬肌的起始部,顴肌中;有面橫動、靜分支;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齒痛,頰腫。
[配伍] 配地倉、頰車治口歪;配合谷治齒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附註] (l)手少陽,太陽經交會穴;(2)【圖翼】:禁灸。
(19) 聽宮SI19 Tīng 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解剖]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
[主治] 耳鳴,耳聾,耳,齒痛,癲狂癇。
[配伍] 配翳風、中渚治耳鳴、耳聾。
[刺灸法] 張口,直刺 l~1.5寸。
[附註] 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穴。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