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78|回覆: 2

[儒家學說] 孝哉閔子騫

[複製鏈接]
論語信述 發表於 2018-12-18 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孝哉閔子騫

孝哉閔子騫

一起學【論語】先進篇——孝哉閔子騫

原文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白話譯文

孔子說:『真是孝順啊閔子騫!對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人們沒有任何非議。』

注釋

閔子騫:閔子騫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後母遇之甚酷,其事之彌謹。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感閔子言而止。後母及兩弟亦感之,一家孝友克全。【韓詩外傳】:『母悔改之,後至均平,遂成慈母。』

間:空隙,引申為非難、非議。李炳南:『不間,即是沒有間隙,這是由於閔子騫以孝行感動父母,能以齊家,使外人對他的父母昆弟無話可說。』

昆弟:兄弟。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嘆美閔子騫之孝行也。

陳群曰:言子騫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間之言。

錢穆曰:閔子處家庭困逆之境,能使父母昆弟皆言其孝,則閔子純孝感格之效已見矣

胡氏曰:父母兄弟稱其孝友,人皆信之無異辭者,蓋其孝友之實,有以積於中而著於外,故夫子嘆而美之

【亢倉子】曰:仲尼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至德。夫善事父母,敬順為本,意以承之,順承顏色,無所不至,發一言,舉一意,不敢忘父母;營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至誠之至,通乎神明,光於四海,有感必應。善事父母之所致也。』閔子騫退而事之於家,三年無間於父母昆弟之言。交遊稱其信,鄉黨稱其仁,宗族稱其弟(悌),德行之聲,溢於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

康有為曰:人多有高行美才而父母昆弟之間不滿者,蓋骨肉至近,隱微易見故也。至父母昆弟稱其孝,鄉黨友朋稱其孝,內外皆同,無有間異,斯為至孝矣。閔子為德行之上才,孔子獨稱其孝。

張栻曰:凡有所未盡,則有間而可言;處之盡其道,人無得而間然也。

程樹德曰:父母慈而子孝,此事之常,不足道也。閔子之孝,古書所記略同。夫子於七十子中獨稱閔子孝,殆非無故。

劉宗周曰:古今論孝者,自大舜而下,稱閔子焉。皆遭人倫之變,而不失其常,非至誠能動,何以與此?故人言易孚而惟無間於父母昆弟之言,斯為難,此閔子所以稱孝也。

陳祥道曰:孝,於德為本,於行為大。閔子騫盡孝之道,能和睦而無怨者也,故人不間於其父母兄弟之言。

【附錄】

【毛詩·素冠傳】曰:閔子騫三年喪畢,見於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過也。』

【亢倉子】曰:仲尼曰:『昔者虞舜,其大孝矣!庶母惑父,屢憎害之,舜心益恭,懼而無怨,謀使浚井,下土實之。於時天休震動,神明駿赫,導穴而出,奉養滋謹。由是元德茂盛,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寢門之外,問寺人曰:「茲日安否如何?」曰:「安。」太子溫然喜色。小不安節,太子色憂滿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視寒暖之節;食下,必知膳羞所進。然後退。寺人言疾,太子肅冠而齋,膳宰之饌,必敬視之;湯液之貢,必親嘗之。嘗饌善,則太子亦能食;嘗饌寡,太子亦不能飽。以至於復初,然後亦復初。君後有過,怡聲以諷;君後所愛,雖小物必嚴龔。是故孝成於身,道洽天下。【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靜作進退,天必贊之,故紂不能害。夢啟之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全解】【論語正義】【論語新解】【論語集釋】【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論語注】【毛詩傳】【韓詩外傳】【亢倉子】。

遊客  發表於 2018-12-18 20:32
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感閔子言而止。後母及兩弟亦感之,一家孝友克全。【韓詩外傳】:『母悔改之,後至均平,遂成慈母。』
遊客  發表於 2018-12-18 20:34
其實現實中往往是這樣的,子騫勸父,後母恣意愈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