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2|回覆: 0

[醫藥臨床] 吳茱萸湯治療嘔吐涎沫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俞某,女,36歲。2017年因嘔吐涎沫就診於我中心,之前曾就診當地某醫院,西醫治療無效,故求治於中醫。刻診見嘔吐涎沫、連續不止、頭痛、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脈沉細等。自述半年前因感寒後發病。

處方:吳茱萸10g,黨參10g,大棗12枚,生薑20g,3劑,水煎服。患者3日後來診,其母訴,患者第1天,服藥1次,嘔吐涎沫頻率減少;服藥第2次,嘔吐涎沫停止。

此例病例療效明顯是因為使用了吳茱萸湯原方。【傷寒論】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厥陰肝寒犯胃而上逆於巔,故見乾嘔吐涎沫、頭痛等症。治以吳茱萸湯溫肝胃、散寒飲。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以辛熱入肝、胃、脾、腎經的吳茱萸,暖肝溫胃,下氣降逆,和中止嘔,為君藥;重用生薑為臣藥,意在溫中止嘔,和胃降逆,助吳茱萸散寒降逆止嘔;【醫學衷中參西醫錄】曰:『古之人參即今之黨參,故以黨參補氣健脾,以復中虛為佐藥。』大棗甘緩和中,既助黨參以補虛,又可配生薑以調脾胃,且可制約吳茱萸、生薑之辛燥,為使藥。共奏溫中補虛,抑陰扶陽,降逆止嘔之功。此病例方證對應,故療效顯著。(於志剛 吉林省臨江市建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