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5|回覆: 0

[漢語教育] 漢語的現在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9-11-18 14: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博客
細讀王家新先生【漢語的未來】(載【讀書】2000年第七期)一文之後,萬端感慨油然而生,一方面為王先生所帶來的亮色而撫慰,但不可退避的卻是有絲絲沉重掠過心頭。這些不安由來已久,不過在今天這個秋光隱微的下午卻被重重地翻動開來。


       一種文化長長的過去與長長的未來之間往往會存下一道細細的縫隙,這道縫隙就是現在。穿越這道縫隙決非輕而易舉之事,對於有知者,將是一次負重而行的旅程;對於無知者,則是信馬由韁式的弛馬,即使是撞上兩邊的峭壁,也不會感受到疼痛的發生。北大附中的林老師的不同凡響之處不僅在於她是個知者,更重要的是她把一群孩子引領到知者的立場上,讓他們從領會一種語言的疼痛和幸福開始,學會深入感受自身的疼痛和幸福。通過詩歌的方式,她將遮蔽於漢語之上的『泡沫』層層剝離,露出語言的真實面目,露出世界的真實面目。通過語言所呈示的這個世界是那麼情新、純真和絢爛。這讓我突然想起海德格爾筆下所論述的『存在』,他說:『存在的敞開即為美』。林芳華老師所做的正是試圖打開從『此在』通往『存在』的大門,也許她並沒有能力全部打開它,但是,她畢竟推開了一道門縫,我想在這一剎那,從那道門縫中透射出的光亮會一下照亮她和她身後的孩子,那是來自『存在的家園』的光亮,一經放射,就會被那群孩子悉心種下,直至根深葉茂。


       司各特一向認為最浪漫的地區是在大山和平原交界的地方,因為那裡:古老粗野的習俗正接受文明的洗禮,是歷史畫意最濃的時期。我對這種說法頗有置疑,面對漢語的未來與當下的共存狀態,除了嘆惋之外,實在沒有畫意很濃的心事在內,就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後一批猛獁象和以當時正建造金字塔的埃及王朝為代表的人類文明共處一世,卻不能互相張望一樣,思之不覺憮然。如今,漢語的現在對未來的擠壓的局面是空前的,當一種語言淪為識字的工具,搞笑的材料之時,我不知道這種語言還有沒有生氣可言。語言的初等層面是語詞和語法。就在這個層面,漢語的現在仍然讓人憂思:新式洋涇濱式的語詞占據了流行前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似的惡劣廣告詞鋪天蓋地,白字現象花樣翻新等等,不一而足。


       我不是語言專家,無法對各種語言現象一一梳理,但我知道語言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正是語詞、語言,才真正向人揭示出較之任何自然客體的世界更接近於他的這個世界,正是語詞、語言,才真正比物理本性更直接地觸動了他的幸福和悲哀』。(卡西爾語)它就像眼睛一樣是我們的窗戶,而現在,漢語的『泡沫』正越來越厚地淤積起來,從而淹沒了人們的視界和思維,叢生的語詞的後面恰恰不是文化的繁榮,而是人們認知世界的熱情,情感的僵化和喪失。正如卡夫卡所言:『文化正在死去,死於過剩的生產中,文字的浩瀚堆積中,數量的瘋狂增長中』。語言是文化意義的載體,這個意義有大有小,『小』所指向的是某種規範和標準,所謂『大』指向的是終極的審美,也就是文學,在『文學』裡面,往往凝聚着一個民族最高的情感和想象,時代不一,情感的寬度和厚度亦有不同。當我們對世界的原初想象和情感被冰冷的語言凍住之時,那麼,能做的也許只有緊握『語詞』這一最後的稻草,所以,對於漢語的現在而言,其關鍵詞不是提升,而是如何實現對『遮蔽』的突圍。


       維特根斯坦說過:『想象一種語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種生活方式』。當我們聽到某個孩子在一個沒有星光的夜晚對他媽媽說,『媽媽,今晚的星星都睡着了嗎?』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所以文學的存在不單單是激活了那些語詞,而且還使一個詩意的世界產生於想象之上。文學的最高境界是詩,因為『詩歌是一個時代情感水平的標誌』。北大附中的林老師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將詩歌澆灌於孩子們的心田之上,使他們滋養於蔥蘢的情感世界之中。說起來,人生的啟蒙,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情感的啟蒙,並不是很多人能夠真正領會真實的愛憎,真正把握善和惡的區別,這條路很遠,但我們必須向它而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