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2|回復: 0

[医药临床] 半夏泻心汤应用体会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3-7-3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中医药报
  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易经》泰否二卦和脾胃病
  坤上,象征地,乾下,象征天,地天泰卦,上坤下乾。地在天上,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上下相当,内外相得,升降相调,刚柔相济。
  乾上,象征天,坤下,象征地,天地否卦,与泰卦相反,系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地不交,万物不通,所以否卦表明的否塞,仅守着表面的规矩,其实已经与大道相悖。
  由上述否泰二卦的象辞我们可以看到:否卦是乾上坤下,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天地不交,阴阳不交,因此不难看出,人的诸多疾病其实就是由这个因素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脾胃病如何由否转泰呢?
  这个具体的过程,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已给我们一个答案。《伤寒论》太阳篇中痞证就提到一个“心下”,称之“心下痞”。这个心下不是指五脏的心下,而是指剑突以下,腹以上的脘域,这个脘域称为心下,正好是脾胃所居。
  “泻心汤”实言其通
  对于痞证的治疗,《伤寒论》用的是泻心汤,共计有五个泻心汤。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呢?这个泻不能理解为补泻,而是言其通。因为这个脘域,脾胃所居,乃半表半里;痞者塞也,气滞而不行,中实无物,非血非水,按之则濡,实乃气痞。我们知道,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反之升降失常,闭塞了,不通了,就痞塞了,就如上述一个否卦。因此,泻心汤实际上是帮助脾胃恢复升降功能,是由否转泰之方。
  泻心汤重通降、扶阳
  助通降:中医乃大道,而“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任何与道相背的都称之为悖。那么我们都明白,胃归属六腑,腑气以降为顺,泻心汤助其通降,痞塞可除。
  扶阳气: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阳气先虚了,仲景的《伤寒论》处处体现了扶阳的思想,半夏泻心汤原治小柴胡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邪在少阳,应以和解,如误用下药,则伤中阳,以致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逆成痞证。而该方扶持中阳,可协调脾胃阴阳。
  剂量掌握要灵活
  仲景《伤寒论》示人以大法,一张泻心汤其实是仲景给了我们一个方法。临证应运,笔者常用半夏9~12克,黄连3~6克,炒黄芩6~9克、红枣9~12克,党参9~12克,干姜2~9克,炙甘草6~9克,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有一个掌握剂量变化的问题。
  笔者的体会,此方中干姜的剂量最难把握,干姜是辛温散寒之品,而且比较辛辣,剂量小则2克,大到9克。最多用到10克,还要再加生姜。因为,痞证病机寒热错杂,若寒偏重,可以用干姜以温中寒,若水气偏重,则可用生姜以散水饮。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
  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疏肝降逆透邪,症见手足不温,两胁抽痛不适。
  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清肝降逆止呕,症见嘈杂吞酸,口苦呕吐。
  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症见频频嗳气,咽中痰阻。
  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降逆温中祛寒,症见腹胀肠鸣大便溏稀。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降逆燥湿运脾,症见湿困脾胃,肢体困重。
  半夏泻心汤合交泰丸清上温下,症见上热下寒。
  虚寒证慎用
  半夏泻心汤虽在治疗脾胃病有较好疗效,但笔者的体会只要是痞满实证,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或是虚中挟实都可辨证应用。但若证见虚证、寒证,如慢性胃炎、残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虚寒者,见舌淡苔少或苔光剥,脘部隐痛,脉象细弱等,因半夏性燥,易伤阴,黄芩、黄连苦寒易伤阳,当细审慎用,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大小建中汤等。
  病案举例
  贲门失弛缓症
  何某,女,70岁,2008年10月初诊。进食困难,吃一点要停一下,询知患慢性胃炎10多年,2007年加重。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排除了食道、胃肿瘤,曾考虑用贲门扩张方法,最后因风险大而放弃。现症,知饥但吞咽不利,食入缓慢,或一小时后吐出,时呕痰沫,脘痞打嗝,大便少偏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腻,脉象沉迟细微。证属中阳虚衰,升降失常,治当扶助元阳,降逆止呕。
  组方:姜半夏12克,干姜3克,生姜3片,炙甘草9克,红枣12克,旋复花10克(包),代赭石10克,党参15克,吴茱萸5克,沉香5克,煅紫石英30克,丁香3克。前后根据症情加减治疗2个多月,进食顺利,体重增加,一直随访,情况稳定。
  返流性食管炎
  汪某,男,51岁,2012年11月初诊。患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20多年,平素心情抑郁不舒。现症见,脘痞胀不适但不痛,时有嘈杂,至午后嘈杂更甚,胃嘈杂时每服质子泵抑制剂(金奥康)稍有缓解。纳食一般,舌淡胖有齿印,苔白厚腻滑润,脉象沉细缓。
  一诊: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七剂,复诊诉说诸证未见好转。思之,胃嘈杂乃胃失降之果,舌淡胖有齿印乃阳虚显然。当助通降,更方: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合左金丸加减,并停服西药。7剂后,嘈杂减少,齿印渐消,苔由厚转薄白。前后治疗一个多月,诸证若失。D4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