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8|回復: 0

南京发现三块古代建桥碑刻 记载皇赐桥建造过程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3-1-21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南宁晚报
昨日,记者在邕宁区新江镇采访时,发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三块碑刻,分别记载了邕宁新江镇古代圩市必经之路――皇赐桥的建造过程,以及捐资修桥的乡贤,在此经商的闽商的相关情况。一桥三碑,较为罕见。为研究古代邕州和邕宁乡镇圩市的桥梁史、圩市史、商贸史、交通史、民俗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三块碑刻,立于邕宁区新江镇皇赐桥畔。分别为:道光十七年岁次丁酉孟冬吉旦立的“皇赐桥”碑刻,记载了捐资修桥乡人的有关历史遗迹。道光十八年八月十三谷旦立的碑刻,记载邕宁新江古代圩市必经之路――皇赐桥的建造过程,捐资修桥乡贤的详尽情况。民国时期“三宁第一”碑刻,则记载了在此经商的闽商,捐资修桥等的有关历史资料。
  邕宁新江镇,为古代著名圩镇。是唐宋时期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的邕州盐道和古代邕州马市、盐市的重要枢纽和粤桂滇商品交易集散地。碑文记载:“市北小江,地当孔道。上通南宁诸土流,下达珠浦之场肆。”商贸繁盛,百货塞途。然“武略骑尉李先生过此渡,囗囗见扰。乱流旺津而叹喧,舟畔接踵而嗟拟”。于是,古桥“建造始于十七年五月”,后“桥成工竣,势亘长虹,人超升捷,物率履同”。 道光年间“皇赐桥”碑文记载:“下达钦廉,上通宁府,利往便来,天长地久”。
  由于年代久远,三块碑刻都有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字体已无法辨认,令人遗憾。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
  清代皇赐桥碑刻(节选)摘录如下:
  囗祝
  囗生例授卫总仁谖渎云镂纠钕壬号秀峰碑序铭
  囗市北小江,地当孔道,上通南宁诸土流,下达珠浦之场肆。肩挑而逐,囗囗往来。必由势顾陆,则西行维艰。武略骑尉李先生过此渡,囗囗见扰,乱流旺津而叹喧,舟畔接踵而嗟拟。建造始于十七年五月,囗蒇事于十八年八月上下,工之大费之巨时之久,囗无间等深矣,心尽矣。以此绍休接龙,媲美环秀。异亦何囗。今则桥成工竣,天动星回。势亘长虹,讳气囗。人超升捷,物率履同,宏此述囗。可以十世,可以百世。迂忆万年,边之福宝,子孙无疆。其乐善好施之诚,济人利物之德。行将载之邑志,与接龙环秀并重,不囗于千古也。岂是不囗哉?
  爰为之铭曰:惟囗囗铭磐石其流芳。
  郡增生龚明辅拜撰
  宣邑举人苏元初拜书
  道光十八年八月十二谷旦立
  (注:武略骑尉为清代武散官的官阶,用于封赠武职。据清代《钦定历代职官表》记载:“武略骑尉,正六品”。)
  (囗为石碑上不能识别的字)
        来源:南宁晚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