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7|回復: 0

[史學] 钱钟书对科举制度的判断(2)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2-7-26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日报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还引徐震的话:“原来有意思的人才,再不肯留心举业……那知天公赋他的才分,宁有多少,若将一分才用在诗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精神;若一分才用在画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火候;若将一分才用在宾朋应酬上,举业内便少了一分工夫。所以才人终身博不得一第,都是这个病症。”(第355页)此段意思和陈石遗所见完全相同,足证钱钟书对科举的观念,他把这种观念带到了《围城》及他的一切文字中。 钱钟书对博士的看法,可以理解为是对科举的另外一种评价。在《围城》中他说,方鸿渐到了欧洲:“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了,不敢再把父亲的尊严去威胁他;便信上说,自己深知道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待。过几天,方鸿渐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围城》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钱钟书间接的评价,还有更直接的。《围城》中方鸿渐跟唐小姐说:“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我父亲常说,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么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忘了。像曹元朗那种念念不忘是留学生,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第81页)《谈艺录》中也引过《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鲁小姐的话“自古及今,几曾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作名士的。”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言中对宋代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又宽又滥开放了作官的门路”,书中介绍文天祥早期的诗,认为大部分草率、平庸、都是些相面、算命、卜卦的,顺便说到“比他早三年中状元的姚勉《雪坡舍人稿》里有同样的情形,大约那些人都要找状元来替他们做广告。”(《宋诗选注》第3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提到科举、状元一类人事,钱钟书向不以为然,似可见出他对科举制的基本判断。
(谢 泳 作者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