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9|回復: 0

[儒家文化] [论语心得] 1.14 为什么物质条件充裕的现代社会,普遍玩物丧志,娱乐至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2 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学而篇】第十四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阅读电子书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孔子说,『德高望重的人,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乐,以避免在满足的环境中遗忘困苦的忧患。他们处事敏捷,言辞谨慎,以避免言行不一,失信不义。他们喜欢接触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可以说是非常喜好学习他人的学问和经验了。』
论语新解·学而篇】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论语译注·学而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足以令人迷失在横欲之中。
二、满招损,谦得益。保持在饮食、居住等生活条件中有所不足,才能令人奋进,有所成就。
三、德行在于行动,只有坚持行动有果,一个人的德行才令人敬仰。如果言辞不慎,或在行动之前就大言不惭,很容易招惹小人忌恨,导致行动失败,致使自己失信不义于人。
四、人的修成,在于行动。人生有涯,行动有限,如果要取得大的修成,就必须站在已经有一定修成的人的肩上。学习有道之人,往往比学习书本知道更有效。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学文与行践是相互相成,不可缺一的。聪明的人,都会以行践为主,学文为辅。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在生活实践中,坚持生活条件有所不足;
其次,通过有所不足的生活条件,激发自己的奋进精神;
再次,先行动,再言说,这样能提升自己在别人面前的信义形象;
最后,选择有道之人,信义之人,有激情,有理想的人做朋友。

词语注释
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位之人』,有时指『有德之人』,但有的地方究竟是指有位者,还是指有德者,很难分别,此处大概是指有德者。
正,【论语】『正』字用了很多次,当动词的,都作『匡正』或『端正』讲,这里不必例外,一般把『正』字解为『正其是非』,『判其得失』,我所不取。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