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14|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心得] 1.7 仁义之人的禀性,是从这三种日常行为,以易色为标准来修养而成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1-3 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学而篇】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阅读电子书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说呢?
子夏说,贤仁的人之间相处,都容易做到和颜悦色:他们为父母做事,能尽心尽力;为君王做事,能躬身守职;和朋友交往,能言行守信。这样的贤仁之人,即使说是没有学习过经典知识的,我也一定称赞他学习过了。
论语新解·学而篇】子夏说:『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
论语译注·学而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中心思想
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禀性有的是先天禀赐的,有的是后天修养的。先天禀性贤仁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经典知识,也能在生活实践中做到『易色』『竭力』『致身』。而没有这样天禀的人,在后天通过实践即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这三种日常行为的实践和『学文』即子夏所言之『学』相结合,也能修养成贤仁的禀性。

理解思路
这一章为什么是这样理解的呢?
【论语·为政篇】第8章说到,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告诉子夏,事父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做到了就是孝。孔子对于弟子都是因材施教的,可见子夏是缺乏这样的先天禀性的,但是通过后天实践和学文的结合,也修养成了贤仁的禀性。
『贤』是指多才,有善行的人。而从文义看,竭力、致身、有信,分别是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的义理、道义所在;又是实践与学文可以修养成就的。因此,这里应当理解为『仁义之人』,为帮助初学者理解,在现代汉语翻译时,注解为『贤仁』,但到这里,应当更深入理解为『仁义』,即『仁义之人』基于『孝悌』这个『为仁之本』,衍生修养而成『义』这个禀性。

思维启发
那么这一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与人相处,以和颜悦色为贵。【中庸】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只要我们的情绪控制好,不至于崩溃,脸色就算有所呈现,也能有节制,有限度,不至于违背当时的场合礼义,就可以做到和颜悦色了。
其次,和颜悦色是形表,本质是要凡事不离『义』:为父母做事,要尽心力;为别人做事,要躬身守职;与朋友相处,要不失诚信。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贤仁禀性,而不致减损。

词语注释
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耶元前507~.
贤贤易色,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照这种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比较空泛.陈祖范的经咫.宋翔凤的朴学斋札记等书却说.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贤贤易色』也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言.不能是一般的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这里开始便谈到它.是不足为奇的.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易』有交换.改变的意义.也有轻视如言『轻易』.简慢的意义.因之我便用汉书卷七十五李寻传颜师古注的说法.把『易色』解为『不重容貌』.
致,有『委弃』.『献纳』等意义.所以用『豁出生命』来译它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