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67|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对比商鞅和百里奚(2)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11-3 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浪
穆公在位时,西有戎狄,东有三晋。一方面,秦朝要摆脱和戎狄德无休止征战,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又要得到东方诸国的承认。在这种状态和局势中,深受齐鲁之学影响的百里奚自然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历史的选择,局势的选择。而如果商鞅在那个时候登场,肯定没有用武之地,因为刑名之学只能让秦朝的处境越来越糟。
  
  而孝公在位时,情景和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秦朝由于连续的内乱使得国力内耗,未逞外事,致使穆公当初建立的基业有呼啦啦大厦将倾之险,而此时的国际环境也有春秋时代转向了战国,如果说春秋时代各诸侯脸上还蒙着一层遮羞的面纱和文明的皮囊,但到了战国时代则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了。诸侯并起。落后就要挨打,甚至被吃掉,这个时候,想通过民风的教化和道德的弘扬走一条富强之路就显得有点迂腐了,更关键是,人家是否还给你机会?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外在环境,秦国就必须注重“外王之术”,而非“内圣之方”。试想,如果这个时候,百里奚如果来到秦国,是否能够得到孝公的支持和器重?很难,商鞅也是历史的选择,是时势造英雄,而非有天然之英雄,永世之英雄。
  
  联想到中国近代和我们现代,历史好像又在重演。在西方的列强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危亡,生灵涂炭,民族灭种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中国人自然选择了“外王之术”,迫切需要改变落后的面目,于是,我们拼命地发展科学技术,向西方学习,发展生产力。这是历史的选择,无可厚非。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这种外在追逐的过程中忽略了社会土壤的改良,被时代深深地打下了急功近利的痕迹。于是,我们的大学有着强烈的“培训”色彩,我们对技术的关注,大大超出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我们在迅速站起来的同时,向前的动力却不足。于是,我们国家富强起来以后,需要改变,对人进行关照,对人的全面发展应该重视,关注人的道德,关注人的修养和品质,摆脱掉以利益来衡量一切的功利姿态,平心静气地去发展,去改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发展的更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