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2|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刎颈之交何以反目成仇?(3)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0-11-3 1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天涯
还是那句话,在张和陈这里,“生,还是死”已经成了一个问题,已经纳入到了“反思”的层面,而非仅在“一念之间”了。感人的举动,往往是在“一念之间”作出的,根本不会去考虑生和死的事情。正如孟子说的,看见一个孩子掉到水里了,立刻跳进去营救,而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游泳,孩子的家长是不是我的熟人,会不会给我报酬。而一旦想到生和死,康德意义上的“崇高”就荡然无存了。
  
  张对陈的见死不救甚为恼火,是因为“死亡”这两个字眼已经在头脑中扎根了,成了最后的底线。而对陈来说也是如此,生命也成了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权衡比较才能付出的东西。所以,两个人都已经背叛了自己的诺言,都已经有了生死观。
  
  因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人性随着局势的变化就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尚书》中说“人心惟危”就是这个道理。当初草民一个,贱命一条,死或者不死,什么时候死,什么地方死,如果每天都考虑这些问题就别活了。每天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知道哪天就会丢掉。所以这个时候容易诞生“刎颈之交”。而现在呢?成了将领,成了人物,生死的问题就立刻进入了意识,于是害怕死了,不愿意死了,对死开始斤斤计较了。其实,自从他们两个成为所谓的“人物”以后,刎颈之交早已经成了远古的图腾和尘封中的记忆,仅仅具有回忆的价值了,而一落到现实,窘态马上就会出现。
  
  都是真的,没有什么是假的。我相信他们起誓的时候说的“同生死,共患难”之类的话时是真心的。但我想说,今天他们都为了死计较起来了,怕死也是真的。都是真的,不过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初的真已经不是今天的真了。
  
  如果一个男孩瞪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告诉一个女孩:我爱你!
  
  奉劝这个女孩,你一定要相信他!他说的确实是真的。
  
  十年过去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我不爱你了我们离婚吧!
  
  奉劝这个女人,你也一定要相信他,他说的也是真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