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0|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秦始皇的心理是不是有问题(2)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11-3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天涯
首先是秦赢政的出身。当年吕不伟把美人赵姬送给异人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怀孕,而生下的孩子就是始皇。这是《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记载的。也是大家所认为的秦始皇时吕不伟的儿子的原因。其实,这个说法未必可信,钱穆先生曾经根据六国年表有过分析,认为这种说法不足信。史书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因为后来吕不韦和太后偷情的事实所作的推测,目的就是毁损秦始皇的形象。别忘了,《史记》是汉朝人写的。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吕不韦和异人之间作了一笔大买卖,是“奇货可居”和“谋权上位”之间的交换。试想,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利益交换,互相利用和算计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里会受什么影响。什么仁义,什么品质,什么道德,都是王八蛋,所以的一切都是利益的交换。这些东西是否从小就在赢政的幼小的心灵中扎根。
其次,就是他的母亲的淫秽。始皇的母亲是地道的淫秽,至少我这么认为。如果说太后赵姬时常与文信侯吕不韦私通是因为二人以前是情人,余情未了,那么为什么在吕不韦因为害怕不敢再来和太后私通的以后,还找了一个替补男人来“伺候”太后?这个男人和太后有感情吗?估计没有,完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性伙伴”。“乃诈以舍人为宦者,进于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为长信侯,以太原为国,政事皆决于;客求为舍人者甚众。” 这里的这个“舍人”估计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二爷”、“小白脸”之类,靠出卖色相爬到高位。可想而知,后来秦始皇发现了母亲的奸情,心情会是什么样?他对人世间的一些正面的东西,又如何去相信呢?别忘了,他把自己的母亲打入冷宫,仅仅是怕国人耻笑,才被迫把太后接回来的。至于其他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后来,不韦见杀就是一例。
  
  人走不出自己的文化,更走不出自己的经历、背景和历史。特殊的历史机遇、特殊的出身背景。特殊的遭遇,成就了特殊的一个人。人和人不一样,关键是个体的成长背景不一样,当然这里面的因素很复杂,即使成长经历相近的人,其个人的发展轨迹也不一样。正因为此,每个人才成为了“独特的一个”。
  
  人天生就是卑贱的,我相信这是秦始皇的人性观。他的的经历和遭遇让他的人格出现了缺陷,心理发生了扭曲。可惜他当上了皇上,这些阴影就会放大化,随之的一切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秦朝的灭亡有着更为深层的基础,但是统治者个人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但我们读历史往往忽略了这点,而这一点我认为是恰恰不能忽略的,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不能如此我不是夸张个人这方面的因素,只是说它不可忽略。至少在中国这种文化下。正因为此,我们的史书对个人方面东西往往记载得很清楚。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