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5|回復: 0

[汉语词典] 字形整理与对应转换(6)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1-1-24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汉学网
5新旧字形与对应转换


    上面讨论的繁体、简体、异体、正体等,实际上都属于汉字的字形范畴,而通常所谓新旧字形,反倒属于汉字的字体范畴。


    ⑴新旧字形属于字体变体范畴,不属于字形整理的内容


    任何文字体系中都存在着同一个字的不同变体问题,但汉字较为特殊。汉字有两类变体:⑴字体变体,如真、草、隶、篆、手写体与印刷体等,这类变体其他文字体系也有,它们的存在对整个文字体系有利,书面上的变化运用可以增强文本的视觉美效果;⑵字形变体,如一个汉字往往有繁体、简体,正体、异体或俗体等多种变体写法,这类变体实为汉字所独,对整个汉字体系有害无益,历来是规范化的主要对象。


    从总体上看,属于同类字体(如同是行书体)的个体汉字之间,往往具有笔画方面的共有特征;一个汉字的不同字体变体之间,往往具有笔画方面的体系性差异,但一般不存在组合方式或造字原理方面的不同。而属于同类字形(如同是异体字形)的各个体汉字之间,往往没有什么共有特征可言;一个汉字的不同字形之间,也往往具有组合方式或造字原理方面的巨大差异。


    作为一个汉字的两种写法的新字形和旧字形,其间的差异主要涉及笔画的笔形和笔向,并不涉及部件的组合方式和造字原理,因此宜归属“一字多体”的范畴,如“彦――、兖――肌⒄――、并――铡⒄妗―w、值――”。从新字形的诞生看,其创造宗旨就是要将楷书印刷体(宋体)改造得跟楷书的手写体基本一致,这足以说明,新字形的本质是字体变体,而非字形变体。
异体字、繁简字的情况正好相反。就异体字来说,一个字的正、异两种写法之间,都存在着组合方式或造字原理方面的不同,纯粹是“一字多形”的反映,如“峰――o、够――颉⒃怼―o、噪――Y”。就繁简字来说,一个字的繁、简两种写法,有的同正体与异体的关系一样,如“才――u、邓――、枣――、凿――、灶――^、泪――I”等,有的因其偏旁已变成不再象形示意或表音的记号,其造字原理也已面目全非,如“发――l、财――、连――B、说――f、阀――y、给――o”等,本质上也都属于“一字多形”的范畴。


    有人可能要说,在由篆变隶、由隶变楷的过程中,有不少字改变了造字原理,应如何解释呢?是不是字体之间也存在着组合方式和造字原理方面的差异呢?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字形变异与字体变化同步重合的一种现象,后起字体只反映了后起字形而已。例如,“弦”在隶变过程中由象形字变成形声字,“表”在隶变过程中由会意字变成无理字;作为偏旁的“月、肉、舟”在隶变过程中同化为“月”,不同字头的“奉、春、秦、奏、泰”同化为相同的字头等,这些后起字体都只能与其后起字形的造字原理相一致。这种情况也存在于新式汉字中,例如“东、农、书、发、过”等,都是由草书(或隶书)楷化而成的新式字,因此只有新字形写法,而没有旧字形写法。


    总之,新旧字形与异体字、繁简字有本质不同,属于字体变体。同一个汉字的不同字体之间,通常需要由一种字体转换成另一种字体,这是字体层面上的对应转换。如果同一个汉字的同一种字体存在两种以上的写法(字形),必然会影响字体间的对应转换。字体间的对应转换要求,在一种字体范畴内,一个汉字最好只有一种字形,否则将不便于字体间的对应转换。就字形转换来说,如果一种字体内一个汉字只有一种字形的话,也就不会有所谓字形间的对应转换了,但由于实际上有很多字是存在多种字形的,如繁体、简体、异体、正体等,而新老两种汉字体系对它们往往又有不同的认定,因此字形间的对应转换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由此可见,字形转换与字体转换虽属于不同层面,但又密切相关。只有把字形转换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好字体转换的问题。


    ⑵将新字形贯彻到老式汉字中,值得商榷


    新字形是跟手写体一致的印刷体,原只属于新式汉字,并不属于老式汉字。但GBK规范规定:在 CJK 汉字认同规则的总框架内,对所有的 GBK 编码汉字实施“无重码正形”,即在不造成重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中国新字形(“GB化”);对于超出 CJK 汉字认同规则的、或认同规则尚未明确规定的汉字,在 GBK 码位上暂安放旧字形。根据这条原则,GBK对许多繁体字都同时收入了新旧两种字形。例如“产”的繁体,它同时收入了新字形“b”和旧字形“a”。而对有些繁体字则只收入了其旧字形,如“为、伪”的繁体,只收入了旧字形“、^”,而未收入新字形“椤巍薄U庋,新字形就不是新式汉字的专利了。某些专为阅读古书服务的字典、词典,大概是采用了装有GBK的软件排版的,也把繁体字头改成了新字形写法。但问题是,这样做到底有无必要呢?老式汉字只是在阅读古书或跟还使用它们的人们打交道时才被使用的汉字,而古书上的和那些正被港澳台等地使用的老式汉字字体,本来都只有旧字形一种字体,人们已经习惯了,现在又多出一套新字形字体,是否有利于人们学习和使用老式汉字呢?的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这样做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扩大新字形的影响或覆盖范围,对于没有繁简对应关系的汉字来说,统统“GB化”,是新式汉字建设的需要,是完全应该的,但对于已排除在新式汉字之外的繁体字来说,也通通来一个“GB化”,似乎就是在建设老式汉字的新字体了。可是,老式汉字的字体还不够多吗?这样做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呢?


    我们认为,较为妥当的办法是:新式汉字的字体应当新形化(GB化),老式汉字的字体应当旧形化,除非修辞等特殊需要,同一“文面”应使用同一种字体。在老式汉字中搀杂进新形字体,在新式汉字中搀杂进旧形字体,都有违字体统一的原则。在某些字处理软件上,有时竟打印出新旧字形相互穿插的词语,如“D换、Y争、异印钡龋实在令人苦笑不得。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