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30|回復: 0

[汉语词典] 汉语现代化中的词意识问题(2)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9-3 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1.3词和音节
音节是最小的自由的语音单位,也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解的语音单位。汉语音节独立性强,音节中的音素结合紧密,音节之间界限明显,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轻声音节除外)。在书面形式上,基本上一个字对应一个音节,除了部分儿化音节,如“花儿”读作“huār”,两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根据音节数量的多少把现代汉语的词语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人在说话的时候,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说,表现在语音上就是许多音节以词的方式连续起来说,形成语流。语流中,音节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是以词的方式组合成音组,具有整体感。因此,说汉语和别的语言一样,语音中总是流动着韵律与节奏。
语音中的音节或者字在语流中的节奏不同或者从属的词不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这水果真凉”按照不同的音节划分可读成“这水果真凉”和“这水果真凉”,前后意思完全不同。实际上这是分词不同的结果,在语音形式上就表现为音节节奏的不同了。

二、汉语发展促使词意识觉醒

2.1汉语的词多音节化、多字化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因此被叫做词文字。发展到现代汉语,单音节词只有2000多条,数量比较稳定,而多音节词有5万多条,还在不断增加。[12]汉语的词明显地朝着多音节化多字化发展。所以现代汉字只能叫做语素文字。
从外因看,社会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一些单音节的基本词在原来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新词。例如从“人”这个单音节词派生出的多音节词,古代有“寡人”、“鄙人”等,现在有“人民”、“人格”、“人行道”、“人造革”等等。外来词“托福”、“咖啡”、“迪斯科”、“冰激凌”、“维他命”、“爱滋病”等构成宠大的多音节词家族。
从内因看,汉语语音系统从古代到今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的趋势是简化。由于语音简化而形成的同音的单音节词太多,影响语言的交际功能。虽然在书面语中可以靠汉字的形体区分同音词,但是在口语中很难分辨。《施氏食狮史》[10]的故事就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
刚一听,不知所云。用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替换部分词语,改成:
“石头屋子里的诗人姓施,爱好狮子,发誓吃掉十头狮子。姓施的人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这样一听就明白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复杂,单音节词的同音现象不多。但是随着音系简化,这些原来不同音的单音节词的读音逐渐相同,因此用现代语音读很难区分它们。势必要求延长词的形式,增加词的音节数量来弥补,以区分词义。因此,词的多音节化是为了适应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2.2“词”和“字”的术语分工
古代汉语把“词”叫做“字”,没有词的术语。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咱我过去管它叫‘文字学’的却是内容极其广泛的一门学问,……几乎等于语言学了。”[3]“字正腔圆”中的“字”实际上是“音节”。人们常说的“字义”应该是“语素意义”或者“词义”。字只是一种图形,本身没有声音和意义。文字记录口语,所谓的“字的形体、声音、意义三要素”中的“声音和意义”不过是字记录的语言单位具有的声音和意义的“折射”。
直到1907年章士钊在《中等国文典》[9]中第一次在文言文基础上明确区分字和词:“一字可为一词,而一词不必为一字。”可以是一个字记录一个单音节词,也可以几个字记录一个多音节词。
现代语言学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分工。“词”属于形式结合内容的语言实体符号层面,同时管声音和意义。“字”属于语言的视觉形式层面,作为语音形式的辅助形式只管形体。“字”和“词”是语言系统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不能完全重合。例如“漂亮”是两个字,记录口语中的"piàoliang"这一个词,意思是“好看的,美观的”。还有多个字记录一个词语的,例如“单眼皮”、“胆小鬼”、“蛋白质”、“小不点儿”、“歇斯底里”等等。相同的字还可以记录不同的词,比如“花”这个字记录两个不同的词,一个是“花朵”的“花”,另外一个是“花钱”的“花”。类似的还有“长(cháng)――长(zh?ng)”,“黑人(黑色人种)――黑人(没有户口的人)”等等。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