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2|回復: 0

[汉语教育] 关于海外中文教育的名称问题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7-11-28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侨网
海外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海外中文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近日法国《欧洲时报》刊登评论文章称,由于世界各国中文教育的历史、中文教育的理念不尽相同,海外中文学校和教材的名称也不一样。而规范海外中文教育的名称,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问题。
文章指出,在海外,中文教育叫法多种多样。就教育而言,有中文教育、华文教育,汉语教育;就学校而言,有中文学校、华文学校、汉语学校;就教材而言,有中文课本、华语课本、汉语课本等等。就此也引伸出其它诸如华文报纸,中文报纸,华语电台,华语电视等等各种不同的名称。在中国国内,就海外中文教材的提法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比如“汉语课本”,“华语课本,”“中文课本”等等。
作者指出,也许可以用“百花齐放”来描述目前这样的多种多样的名称,名称的多样性对海外中文教育没有根本的影响,但作者认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统一一种叫法还是需要的,或者说是有长远意义的。
文章指出,虽然“中文”“华语”和“汉语”在外文翻译上是一样的,都叫“CHINA”,但是“顾名思义”,这些名称所包含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作者认为,“中文”的“中”字可以解释为“中国”、“中华民族”;“华文”的“华”字可以理解释为“中华民族”,当然也可以有另外的解释。但“汉语”的解释确实不一样,它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民族”的文化。
文章进一步指出,在海外,这些名称都铭刻着深深的历史烙印,记录着海外华人的历史。如早期海外华人、东南亚华人和台湾同胞创办的学校,一般都叫“华文学校”“华语学校”,教材也叫“华文课本”“华语课本”。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学校,绝大多数都叫“中文学校”,教材叫“中文课本”。“汉语”的名称则主要是国内的叫法。
文章指出,代表一个主权国家官方的文字和语言,不能把它称为一个“民族”的文字和语言。因此,作者认为如同“西文”、“英文”、“法文”和“德文”一样,代表中国对外的语言文字不应该叫“汉语”“汉字”,而应该叫“中文”。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强调是因为在海外它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第一代华人来说,他们都知道祖国的历史,知道祖国文字和语言,因此,无论是叫“中文”“华文”也好,还是叫“汉语”也好,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对于第二代,第三代乃至以后更久远的后人来说,却不一样。他们对诸多的概念容易混淆,会产生疑惑。而对于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文章最后作者表示,规范海外中文教育名称并不是要求海外华人创办的学校都要“改名”,只是希望有关部门,对海外中文教育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提法,对海外中文学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对中国国内出版的课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因为规范名称,也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问题。(麻卓民 西班牙巴塞罗那ESERP孔子文化学校)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