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2|回復: 3

國學讀書會讀什么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9-10-30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週末在番禺洛溪新城麗江花園將舉行一個國學讀書會聚會,以下是鄙人準備的在讀書會上的發言:

國學讀書會,我們首先要明確讀什么書,怎樣讀,讀書的出發點是什么。
我們這個讀書會讀的書很明確,是國學相關的書,什么是國學?顯然國學是相對于西學而言的,這就涉及到了文化範籌。
在談文化範籌之前,我先說下我以為的國學書藉都有哪些。其實所有這些書藉可以用一個書名概括,就是《永樂大典》,但問题在于,永樂大典下落不明,殘餘無幾。那么,就要想到另外一部書了,就是《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實際上也不全了,具體原因大家明白,不重復。但四庫全書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裏面收集的書都被簒改了,而且很嚴重。
我舉個例子,儒家本來是一個為民請命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武士,具有不畏强權,能為正義拋颅洒血的武士精神,所以古代的士都要配劍的,劍就是士的象徵,它不是一般人可以配戴的;這個儒家精神在明朝的官場還可以看到,比如最常聽到的有海瑞,譚太初,况锺等,但是這种現象在清朝官場無法找到。原因就在於,清朝的儒家已經被簒改成為一個“但求個人平安”的厚黑學處世經,一切以私利為尚。
元清以前包括明朝,官员自稱是什么?是臣,是卑職,這個是稱謂是一種職稱的謙虚化,但是元清時期,官员自稱什么呢?是微臣,是奴才,如果说微臣這個稱還算職稱的话,那奴才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奴化麻痺了——這正是當今漢人奴才習慣,一切以自戕、睸人,而且很容易就把别人看成是真主(真理、主子)的根源。
我個人認為,要看到明以前儒家文化与清以後儒家文化之差異,最好可以看看潮汕人、溫州人做生意和一般中國人做生意的差異,因為潮汕和溫州刚好都是正统儒家影响最大的地區,他們經商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不會内鬥。
現在我們谈下東西文化範籌,我個人概括的華夏地區文化的三個階段是:
元清以前,包括明朝,是正统華夏;
元清到五四,是偽華夏,由於偽華夏是極度的奴化漢人,所以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被批判得非常嚴重,遗憾的是,五四的知识分子并未看到這個傳统的偽,因此,他們批的實際上不是偽華夏,而就是華夏本身,這是為西化做的鋪墊——如胡适等人就明確要全盤西化。
第三个階段就是文革以後了,這個階段是西學為主,華夏為輔,其實這個階段除了被簡化的漢字,殘存于農村地區的被稱為“封建殘餘”的家庭倫理觀,實在找不到别的華夏文明的影子。
弄清了這三個階段,那么我們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範籌與差異,也就很容易明白,國學究竟是哪些,我們要讀的書又是哪些,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是,目前殘留下來的書藉,大部分都是經過清朝簒改的書,怎么讀得到明以前的原藉呢?這是個無法解答的問題,不過幸好的是,如老子,易經等主要經典的漢藉在被陸續發現挖掘。
知道要讀的書有哪些了,那么,應該怎么去讀,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這两個問題可以一起思考。我個人認為,讀書目的有两個層面,一層是主觀上的,一層是客觀上的。我們現在都把復興華夏當成學習國學的首要目的,但實際上它衹是一個客觀上的目的,也許它是我們學習國學的動力所在 ,但是不管從“原本”上講还是從“應該”上講,它都“衹能”是一個間接達到的目的;我們的主觀目的,首要目的應该是知“道”,孔夫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咱聞道,以至于知道,不是為了死,而是為了活,更幸福更快樂的活,然後間接的達到為往聖繼绝學。
說到這裏,就該為大家分析一下“人生”這個虚而實的東西了。
很多人的體會是,我們有錢時,生活卻空虚孤獨了,我們没錢時,又發愁,感覺是有錢不快樂,没錢也不快樂。這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想到了從國學中找答案。
我個人認為,人的生活由两部分構成,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我們常常說生活不幸福不快樂,指的就是現實生活無法得到满足或者精神生活無法得到充實。
那么要怎么纔能幸福呢?我們可以用陰陽理論來分析一下。
陰陽理論是宇宙普遍規律,是謂大道。
因此人的生活也有陰陽二象,一曰現實生活,二曰精神生活。現實生活的範圍是人類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精神生活的範圍是意識、智慧等人類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及在此基礎上的發展延申,則思維。
之所以將人類生活如此劃分陰陽二象,是因為:一,此二因素則構成了人的整體生活;二,此二因素相互間存在陰陽二象的關係。
陰陽二象相互之間的關係如下:
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
一)陰陽對立
則相互制約
生命物質為陰(精),生命機能為陽(氣),故陽化氣而陰成形,陰精與陽氣,化氣與成形之間相互制約。
虛與實永遠是對立的,無虛則無謂實,無實則無謂虛。生活之現實與精神虛擬亦然。
二)陰陽互根
則相互依存
無陰則陽無以存,無陽則陰無以存。
《素靈微蘊》:陰陽互根……陰以吸陽……陽以煦陰……陽盛之處而一陰已生,陰盛之處則一陽已化。
陰陽互根是確定事物屬性的依據,分析陰陽屬性一要注意相克,二要注意互根,同一。
陰陽互根是陰陽相互轉化的內在根據。
人類智慧來自現實生活,而智慧思維也會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故有知行合一的原則。
三)陰陽消長
則相互制約的雙方動態平衡中,陰消則陽長,陽消則陰長,消或長均不可過而失衡。
人類文明中,近代科學及宗教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二者可以體現陰陽消長的關係:科學這個文化領域講究現實應用,也就是“行”,在“知”方面,雖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卻忽略了人文精神這樣重要的因素,因此科學文化領域是行長而知消;而宗教注重人類精神世界的虛構,而忽略了對現實天道人道的探索,因此是行消而知長。
四)陰陽轉化
陰陽在某條件下相互轉化
陰陽消長之極則相互轉化,如四季轉換的寒熱交替。
華夏文明就注重知行合一,知行轉化。比如探索天道應用於人類社會,以善人道,陰陽易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個過程,“探索天道”是以現實轉化為智慧,而天道應用到人道,則是智慧轉化為現實。
上面的論證就告诉我們了,要使得生活幸福,首先保持兩種生活之間的平衡:一、保持相互消長平衡;二、保持相互轉化平衡。
為何我們有錢也不快樂呢?有錢是指物质的豐富,也就是陽長了,但是隨著陽之長,精神生活這個陰卻不長,也就是說,陰陽轉化失衡,物质的豐富無法促進精神的充實;這個體現在家庭生活上,我們有時辛辛苦苦工作,赚到了錢,但是卻忽视了家庭和睦,结果導致家庭成员之間鴻溝越來越大。
而且,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我們物质豐富了,如果精神生活没有充實,還會出現陽盛损陰這樣的現象,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們接着上面的例子,有的人有錢了,家庭生活卻并不因之更好,這時他的精神生活就很空虚,于是他會尋找方法來充實精神生活,如果他方法對了還好(比如來學習國學,這個就是陰陽轉化正常了),但是如果他選擇强化慾望得到满足,這就很危險了,因婚外戀出事的現象很多。
那么,有時我們没錢也不快樂,為什么呢?
這個主要是因為陰陽消長失衡,當我們物质没有豐富時,就是陽消,如果消長平衡,那么陽消会使得陰長,因為“窮(這裏指财窮,则貧)則變,變则通”,但是如果有的人他窮了不變,那么肯定無法通,這時陰就不長,陰不長则陽亦不長,這樣就形成了惡循環。于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不充實,也就不快樂不幸福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窮時變了,最後也能通了,這様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李嘉誠、史玉柱等成功人士都曾經在事業上窮過,他們成功了,也就快樂了。而且還有一種情况就是,没錢時也會幸福,這個怎么說呢?因為這時他的家庭生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卻很和睦,很充實,彼此非常互愛,這就會使得他們雖貧卻也會感到人生的快樂和有意義,這就是正常的陽消陰長了。
說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讀國學書目的是什么,很明顯,它的主觀目的應该放在現實的生活上,如果我們有一個人能因為學國學幸福了,那么,其他人也會跟着學國學的。為什么陳安之他們喜觀帶着老子和論語週遊世界,就是因為老子和論語能给他們智慧,能讓他們穫得快樂嘛。
國學之于民族,正如智慧之于個人,他是民族精神生活的部分,我們要復興國學,也不能盲目的理想化,更不能把他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割裂。而應該現實化,讓他與民族的綜合實力一起增長,而民族的綜合實力就是每個成员的物质豐富程度。
君子諭于義,小人諭于利。為什么是諭(諫也)?因為君子以義為原則,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君子以義為原则,以利為輔;而小人剛好反過來,他們以利為原則,唯利是圖,在他們眼裏,没有義,没有仁,更没有德。
為什么有人說“君子諭于義,小人諭于利”這句話阻礙了華夏近代經濟的發展?因為他們無法理解本義。君子諭于義其實是一種武士精神,他提倡士要重義,但是這句話没有讓任何人“濟貧”的意思,更没有讓任何人“劫富”的意思。因為天道無為,人道法天,则人道亦需無為,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的社會,必须也衹能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他人不能盲目干預,如果他没錢,除非他没有赚錢的能力,否则我們不該盲目可憐他,施舍他,不然,可能反而害了他,讓他陽消而陰不長(就是精神生活出現依赖,智慧不長),甚至陰消。
綜上所述,讀國學書應该讀什么書,怎様讀,讀書的目的等我們都可以清楚明白了。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09-10-30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首选道德经,但若没有一定基础不定能理解其中含义。另建议:诗经楚词必不可少。中华的绝以经典。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0-30 21:17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之于民族,正如智慧之于個人,他是民族精神生活的部分,我們要復興國學,也不能盲目的理想化,更不能把他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割裂。

这句话说得好!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0-30 22:19 | 顯示全部樓層
给休竹客:先讀下对易經研究有权威性的学者对易經的注释,再讀程朱理学对道德經的注释,還有《文子》等注释,然後讀原文。理由:首先,一开始讀原文,你无法消化,因为你讀不懂;其次,易經是華夏文明的基础,学习必须从基础学起,而易經的基础又是阴阳理论,所以学易經还要从阴阳理论开始,最後讀原文,是为了拋棄最初讀的注释的觀点,形成自己的,具有嚴密逻辑的觀點——但不必与注释者觀点相異。如果是小孩子,让他们从三字經之类的开始吧,一开始就懂文言文,就不必讀注释先了。

给雪思凝:好在哪?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