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3|回復: 0

曹操为何被误读?如何认识真实的历史?(图)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7-13 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3541851824853.jpg

% @+ f7 L/ l& A# z) y, n

2 i, m! [+ S9 N3 ]9 D) w) I5 N
/ l/ f9 L" U* l9 r$ P    安阳墓的发掘,以及新播出的《三国》,使曹操再度引发关注,众口纷纭间,如何认识真实的历史? ' X) M' B! z. X! K: v) x2 n* P1 [
2 Q! K+ ]- b# F0 _8 m2 p$ v
    曹操为何被误读 + u" U* u+ P$ S( M
- t. q" i. z8 j' `8 p+ \) C
    上世纪50年代末,学术界、理论界曾对曹操进行过一次密集型讨论,曹操成为一时的话题人物。2009年年底,时隔半个多世纪,一座坐落在河南安阳安丰的大墓被发现,有声音说,墓主人是曹操,这墓就是高陵,曹操又一下子成了时代的话题人物。在这真伪之辨仍将继续,出土材料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科学分析的时候,我们怎样认识这位已经逝去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呢?恐怕还得要从传世文献中有关曹操的材料与记载入手,力求认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曹操。这就涉及到怎样来阅读这些史料、史书的问题,也即如何求真的问题。   & ~6 \: j1 D8 D" r- t1 L
2 n4 h: c* {0 `9 [& O' l* z
    史书记载重事件记录,少人物刻画     
/ I" b5 E$ `$ r: `7 c$ n+ m' J" S% b/ S1 @/ q9 E3 U3 r; X
    目前最早、较为全面记载曹操的史书,是西晋人陈寿所编撰的《三国志》。从史书编撰体例上讲,《三国志》是一本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决定了《三国志》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叙述历史。但是,史书的叙述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纤细入毫地去反映传主的生平。就拿曹操来说,《三国志・武帝纪》是曹操的本纪,整篇文字按时间线索一路走下来,最后以陈寿的评语作结。除了对少年曹操有过色彩化的描述――“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事连着事,众多的人物、地点纷至沓来,流水账般地翻篇而过了。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叙述没有主题,缺少细节,传主形象太过虚化,使得处于陌生时空中的后代读者要想了解一个血肉丰满的曹操,基本上很困难。 8 W4 p+ u8 w) W, O4 V- |4 ?

7 g, K& D. u$ R    然而,从史书编撰的角度看,纪传体史书中的“纪”,作为帝王级人物的专属版面,负有双重任务。一重任务,要反映传主的事迹;第二重任务,要建立时代坐标。在编撰手法上走简约的路,应是不二之选。否则,要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曹操风采,记录下曹操的方方面面,岂是几万言可以实现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