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63

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孔门后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文物出版社1997年7月,由于残缺不全,故谓之残本。 定州竹简【论语】(以下简称简本)由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所以,该简本论语抄写时代在公元前55年以前。又简本避刘邦讳,凡今本作邦者,皆改为国,所以其抄写时间又必在西汉。 据【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一文介绍,『定简本』【论语】有620枚简,多为残简,简长16.2厘米,宽0.7厘米,每简约书19~21字不等,竹简两端和中简各有一道编绳,出土时尚保留有连缀的痕迹。『定简本』【论语】有7576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定简本』不仅各篇的分章与今本多有不同,且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异达七百多处,均有不少的出入。其中残存文字最少的为【学而】篇,仅有20字;残存文字最多的为【卫灵公】篇,有694字,可达到今本本篇的77%。『定简本』【论语】与今本【论语】在篇章的分合上也多有不同:如,『定简本』【乡党】『食不厌精』至『乡人饮酒』,今本分为二、三、五章的都有,而『定简本』仅为一章;『雷风烈必变』与『升车』,今本分为两章,而『定简本』也只是一章。【阳货】『子贡曰 君子有恶乎』今本别为一章,而『定简本』则同上面『子路曰』合为一章。特别是【尧曰】篇,今本为三章,而『定简本』则为两章;今本的第三章在『定简本』中用两个小圆点与上间隔,用两行小字抄写在下面,好像是附加的一些内容。在题写章节与字数的残简中,正有一枚记【尧曰】篇『凡二章,凡三百廿二字』,则知『定简本』【尧曰】只有两章,与今本不同。 经考古学家,以及古文字研究专家对『定简本』【论语】与【说文解字】中【论语】引文、郑注本【论语】、熹平石经本【论语】进行对照比勘后,确认『定简本』不仅与许慎所见鲁壁古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郑玄用作校本的【古文论语】也显然不同,应该属于今文【鲁论】系统。另外,从与熹平石经本比勘的结果看,它和汉代有重大影响的【张侯论】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可能出自于不同的师传家法。例如,【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中『即戎』,在『定简本』中作『节戎』,『节』字为繁体,与『即』形近,【周易】中也有『即戎』,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中也作『节戎』,已经有学者发表论文,指出传世的【论语】、【周易】中的『即戎』当为『节戎』,『即戎』是『参加战争』,『节戎』是『减少兵戎之事』,这正和自称『军旅之事未之闻也』的孔子的政治主张相符合。【论语】有『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大意可如字面讲。但这句话怎么读怎么别扭。历来也有好几种解释。『定简本』的这句话不是『几谏』,而是『儆谏』。儆的意思是警告,警戒。 『定简本』【论语】虽为残本,但为研究【论语】的版本流传、儒家学说内涵,以及古代文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也为长期存在的【鲁论】、【齐论】、【古论】三种【论语】之说提供了佐证,值得重视和研究。在40年的时间里,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就是通过此『定简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纠正了先前【论语】多种版本的许多误解,并得出了新的见解,这对推进儒学研究、传承儒学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定简本』【论语】的出土也传达出了另外一种文化信息,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当时作为汉中山国都的定州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也是受其深刻影响的。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

徐俊生

《华夏礼义》是一本记录中国传统礼仪的书籍,当今中国礼仪尽效西夷,传统礼仪竟不觅其踪。徐俊生先生所作的《华夏礼义》立足民间传统礼俗,大量考据古代礼学经典,复原了部分日常常用的礼仪,是民间恢复传统礼俗的重要参考书籍。 《华夏礼义》共分三卷,卷一从礼之源、礼之缘起、礼与德、礼之用等诸方面,总述礼之意义;卷二以朱子《家礼》为本,详解祭礼、成人礼、婚礼、开笔礼几项常用礼仪中各仪程涵义及作用;卷三从衣食住行、尊卑揖让、称谓雅言、孝亲尊老、访客交友、喜怒哀乐、时令节制七方面,论述礼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及意义。希望籍此书能抛砖引玉,唤起社会文明礼貌之风。 本书所以定名为《华夏礼义》,而非“华夏礼仪”,是因为仪只是礼的表现形式,而义才是礼的内涵,才是核心价值,所以着重介绍礼的意义,书中也多有描述礼的仪式、辞令、器用等,但这些皆因礼的内涵而定,描述这些,也是为更清楚的说明“礼义”。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大道不器,与时偕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君子交往。因为君子懂得仁义,会帮助自己和他人;君子懂得礼节,不会做得罪与人之事;君子懂得忠信,不会欺骗别人,等等。期望与君子交往,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是君子,自然能交往到君子之友。温良、恭敬、宽厚的君子,靠优良的品德为基础。所以本书第一卷着重介绍礼的起源、义理等概念,期望读者能从中了解古人之德。 人类文明经过无数的动乱和发展,从古至今有许多改变,但真正的“大道”不会以某个时代,某种器物为依存,它始终充斥于天地之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比如说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都会提倡,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差异,从空间上看,因风俗、文化的不同所致;从时间上看,因古今器用、社会环境的差异所致。能做到根据“大道”的内涵,根据时代差异来调整行礼的方式,便是“与时偕行”。本书旨在通过对礼义的解读,使读者能“与时偕行”的践行中华礼仪。

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南昌府學

此本爲偽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阮刻《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此為阮刻《十三經注疏》之祖本。 偽清道光六年南昌府學教授朱華臨重校阮本,此本較祖本為善。自此之后,各地書局因阮本較諸本為善良,或據道光本、或據嘉慶本進行翻刻。 此挍栞本刻於偽清時期,收錄於四庫全書。閱覽本書當僅作參考之用,常以質疑態度待之亦不妨。

123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