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东汉北海人,生于西元127年,卒于西元200年,字康成。祖藉北海郡高密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高密市。郑玄是我国东汉末期,儒家的著名经学大家,为《诗》《书》《易》《周礼》等等儒家经典都做了注。 贾公彦,唐朝唐州永年人,即今天的邯郸市永年区。贾公彦是著名的儒家经学家,精通三礼之学,为《周礼》作疏,得《周礼义疏》五十卷,为《仪礼》作疏又得《仪礼义疏》四十卷。 李学勤,生于西元1933年,卒于西元2019年,是我国有名的古文字学家,致力于出土文献的研究及保护。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子曰:礼不下庶人。
从仪礼看,全是士族阶层以上的人的礼义仪式,那么,为何孔子会认为礼义不下庶人?
首先,礼仪是高度形象化的人道,即人道的形而下表现。如果平民没有士人那样的智慧,无法理解礼仪,礼仪就会失去人道的意义;
其次,礼仪作为人文的形象化,如果理解不足,会变成僵化的教条,会反过来限制人的思想开放,造成思维僵化,愚昧化,满清大力在民间推行礼教,就造成了百姓的麻木愚昧;
再次,士人与平民在纲常的施行要求上不同,有利于平民对士人阶层的认可肯定,崇贤尚道的观念会鼓励平民加入对教育的投入,形成社会的良性对流,避免阶级固化,阶层敌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