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天理人良心的專欄 https://wwww.chinulture.com/blog-11495.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轉載:中乘禪法的個人主頁【道德經】本體論的現代闡釋

已有 1055 次閱讀2016-11-13 14:39 | 本體論, 道德經

<v:shape style="WIDTH: 21pt; HEIGHT: 24pt; flip: x" id=_x0000_i1025 alt="轉載:社區導航 登錄 註冊 全新本體論:心物同一宇宙本體模型   哪家培" type="#_x0000_t75">     【道德經】本體論的現代闡釋
1
、【道德經】本體論是迄今人類本體論思想的高峰
本體論指哲學中研究世界的本原或本質問題,狹義形上學專指本體論。先看哲學定義: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爲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爲內容的社會科學。請注意定義中的話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引號所引的句子簡明表達就是本體。我認爲哲學的根本任務是揭示和解說宇宙本體及其與人類關係問題。一是研究和描述宇宙絕對本體;二是研究和描述原始物質的生成過程及質態,並於此劃出形而上與形而下之界限,將宇宙億萬具體物質交由自然科學各領域描述和研究;三是考察人類智慧的來源,並定位人類與本體的關係。顯而易見,人類需要由哲學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宇宙本體。依上述三點對哲學重新定義:哲學是研究和闡釋宇宙絕對本體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學科。
哲學是人類思想的制高點,本體論是哲學的制高點,而現在世界主流哲學距離本體越來越遠,這意味著基本環節或方法論上存在重大缺陷,這缺陷是理性本身。人們日常意識狀態下的對象性思維是基於主客體的二元對立,它把對象作爲相對於自己精神相異的東西對待,不具備內審能力,所以理性是認知本體的根本障礙。這就使以理性爲旗幟的西方哲學漸行漸遠,康德最早質疑理性,弗雷格開始清理理性的基石:邏輯。分析哲學則認爲有必要清理理性的另一塊基石:語言。可西哲始終未設想理性是障,這就使得哲學幾乎成爲無用的東西,再發展下去需要創立哲學專用語言系統了。哲學中的理性思維只能用於類似製作指向本體的路牌,而那路牌應標明:實證本體須泯滅意識狀態的理性思維,以及以理性思維爲基礎的科學手段。對於本體論解決相對徹底的是中國古代哲學,所欠缺的只是更準確的闡釋,特別是老子的【道德經】應該看作是心物同一本體論的起點。由於古代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使得一些表述不很清晰,那麼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以現代新知見對【道德經】的本體論思想進行再闡釋。

2
、【道德經】本體論思想
老子名李耳(約前571~前471),字伯陽,又稱老聃(dān),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史,管理國家圖書館。老子最突出的貢獻是使中國本體論萌生階段就達到的難以置信的高度,這也說明本體與別的學科不同,不依漸次逼近的過程,要麼不覺,要麼全體顯現,【道德經】對本體的描述說明老子真切實證本體之境。但【道德經】寫作立意偏政治哲學,這妨礙了對本體更多地展開和探究。

   2- 1
、【道德經】明確的本體論意識
我們看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第一章)可以言說的道,就不是恆常的本體。開篇就清楚地指向本體論,同時也隱約提示出意識[語言是意識思維所依憑的符號]與本體相排斥。後句句式與前句同,義既凡是可以命名、可稱謂的便不是恆常本體。是很重要的概念,名意味著對事物的感知、區別、把握和命名,名即人類智慧的標誌。名的心理機制基礎是意識與潛意識的分離,這一分離使得人類能夠將所有事物二元化和對象化,當然也是屏蔽人們認知本體之障。老子注意到本體不可言說的特質,表明由俗常對二元對象思考,改換爲對思想進行思考,並注意到俗常的二元式思考面對本體時無能爲力。第四、第二十一、二十五章都是描繪了本體性態。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經】第四章)大空虛,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道德經】二十一章)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惚,其中似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惚,其中似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其中似有精質;這精質是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認識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循環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爲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

2-2
、本體與人和人類智慧的關係
哲學史對於老子的的主流看法是認爲屬於客觀唯心主義,這表明老子的本體論是心物同一』[至少與心無隔]的命題。【道德經】說本體除了使用,還出現等字詞。請讀下邊章節的既指代本體: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道德經】三十九章)本體融徹一切時一切域,往昔曾得到過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寧靜;神(人的精神世界)得到道而智慧。再次突出摘引本章主要是注意到最後一句,神得一以靈,這里老子指出人的智慧以本體爲根據、或說來源於本體,也是【道德經】本體論的形而上領域的定位。寂靜本體不僅直接吸引人類集體潛意識去求索自己的,似乎還要求自身形而下、形而上兩個方向實現閉合。既要求自然創造力的極至作品:人類,以本體爲根據的智慧,親證本體之境。就地球而言,惟有人類有資格完成本體的閉合運動。本題與人類關係可以簡單概括爲內同外通
哲學基本問題有二,一個是本體論,一個是認識論,這章看作是【道德經】認識論思想:本體是人類智慧的根據和來源。智慧的來源是個謎,比較重要的看法是說智慧來自以勞動和進化。但這看法忽略了人類對感知的物象都具有描繪、描摹能力,原始人或兒童也能用樹枝,刻畫日月花鳥;而猴子等別的動物怎樣進化甚至專門訓練也做不到。人類與其他動物最核心的區別只能在於一點:人類大腦與本體同一、同構、爲相同密碼系統。而本體融徹一切物象,所以人類觀察任何物象,本質上應看作是本體從觀察者人與被觀察對象兩端自映自。所以從本體意義說,人類知識爲先驗,本體意義先驗、內核同構,非指具體門類知識先驗。人面對任何物象無論三、五年、千百年最終能夠建立對該對象的系統知識。
回到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無名可以認爲是天地的開始,有名可以認爲是萬物的來源。所以,可以用常無欲[消除了意識與潛意識對立的超意識]』的方式去觀察天地萬物的[本體]』,可以用常有欲[二元式俗常思維]』。這兩者來源相同,可以叫做』 [本體的又一代稱]。然而,之中還有,這就是眾妙之門:所謂眾妙就是造成天地萬物的種種最微小的因素、原始物質[基本粒子]

2-3
、本體與原始物質的分界
道生一,以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一爲本體,二爲陰陽兩儀,三爲原始物質[基本粒子],此既老子的本體論形而下作用方向的模型,宇宙生成模型。我想按照老子本章論述,藉助伏曦八卦的符號系統直觀描繪本題模型,並將上節說到的本體與人類智慧的關係也反映在卦圖當中。但應說明不將按純修辭意義上的虛指理解,因有三生萬物實數化。取消八卦的四象層級,以陰陽兩儀做全排列組合,令陰陽不對稱、不對等[對等中和]共得八組三爻卦象,這與八卦相同的。但因純陰純陽不成物,將乾坤兩卦看作與兩儀同而取消,所余爲六卦,故認爲原始物質[基本粒子]爲六種。於此得到可驗證的宇宙本體論模型,既:原始物質[基本粒子]多於或少於六種,本模型都被證偽;同時若理性及以理性爲基礎的科學手段若超越原始物質[基本粒子]級層實證形而上之本體,這個本體論模型也被證偽。
注意示意圖,最上面爲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大無外,小無內的本體,它與人類心體直接同一,也融徹一切事物;第二層爲陰陽兩儀;陰陽全排列、去掉純陰陽卦象余得六組卦象,視原始物質[基本粒子]爲六種。無論取一粒沙、一片葉、一根毛髮或金屬元素一路分解,最終得到的都是六種原始物質[基本粒子],這也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分界處。
再一個重要改動是將卦名與影響很大的傳統五行理論相銜接,但因與五行理論不符,多出一』[也許用命名],使五行成爲六行。按照【道德經】三生萬物的理論組合出的卦象只能如此。所以本模型若成立,意味著五行及中醫理論需要重新梳理爲六行。原始物質[基本粒子]層級還提示本體並不直接生發萬物,它與萬物間存在一個媒介:原始物質[基本粒子]。這在古代本體論思想中都較模糊,包括【道德經】也較模糊,但這很重要所以需要現代闡釋,思想史上許多本體論思考者在這裡遇阻,如後來張載的太虛造成許多理解上的混亂。

  
順便談談對於用周易及占卜的看法。筆者認爲周易錯了,錯在超越八卦排出六十四卦,這不僅失之繁複,更是掩蓋甚至抹殺了八卦的本體論價值。伏曦八卦如龍象,所建立的是本體觀;文王六十四卦則爲犬馬,探究的是事理。若是要依卦象講事理可以多得無窮,而要預測卻不能,古人早發現這問題,大約猜想用於建立預測模型所集納的要素維數不夠多,到奇門遁甲搞得格外複雜,照樣不能有效預測。六十四卦的周易害人至深,至少報廢了古今百萬學人天文數字般的精力與時間。

2-4
、具體自然人證悟本體的路徑
本體的基本特徵是排斥意識狀態的理性思維,那麼人們怎樣去實證本體?不窺牖,見天道。(【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望窗外,就可證悟本體說明實證本體在心體內下工夫。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不去向外探求事相,從俗常紛繁中擺脫,收光內斂,同混沌微塵,就能與本體[]同一。古代沒有意識與潛意識理論,老子這裡朦朧地指示要進入特殊的意識態去證悟本體。再看: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道德經】第十章)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使心靈成爲沒有瑕疵的玄鏡。那玄鏡態能映射本體與心體同一之境。我們以現代心理學提供的新知見去領會和補充老子的思想,既人類原本統一、與本體直接同一的心體在降生分裂爲爲意識與潛意識兩截,屏蔽了本體之境需要經過必要的訓練和修行消弭意識與潛意識的分離,才能回歸本體與心體同一的境界。
2500年前的【道德經】只能朦朧地表達實證本體的方式,若對有些章節以實用主義態度作出修正性注釋可以更清楚些[即跟別家解釋不同]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筆者對常德解釋爲本體與心體同一性態。則知白守黑』『爲意識,替換更爲貼切[指非主動的尋思]爲潛識,潛識與本體秒秒無間,以意識平復後的寂照等待證悟本體的機緣,證悟本體的基本工夫是消弭意識與潛識的分離,使兩者和合;本體之境剎那整體呈現。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道德經】四十八章)求學的人,其情慾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慾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到最後以至於無爲的境地。這裡也理解爲本體對意識及意識狀態的理性思維所依憑的語言符號系統的排斥。意思是試圖以思維去琢磨本體便不可得。在探究本體的努力中不可能廢棄文字和理性,但它們是用來製作路牌,路牌上寫著:本體不在東西南北中,去意識思維歸附統一心體即顯現。覺悟、實證本體也使哲學許多重要範疇獲解,如可幫助人類獲得了本質自由。

2-5
、本體之德及養生
老子【道德經】的修身指教,後來成爲道教修身修命爲要旨的依據,可惜丟大得小,敬奉老子卻遮蓋了他最有價值的本體論思想。這樣說並非否定修行的意義,人類自身與宇宙有呼應,伏羲作八卦也是近取諸身。所以修行有積極意義,對健康也有利,但最該體會和實踐的是本體示現之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爲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爲外在的不離失,因此實際是沒有的。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爲,下德之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爲。應該對道與德關係的表述不是很清晰,但【道德經】考察道與德本身就表明老子感知到兩者內在聯繫:道[本體]爲宇宙根,也爲德之根,但這裡的指人類社會倫理基本規則。老子的稱爲上德玄德以區別以一般道德規範。寂靜無爲的本體無礙萬物衍生,所以本體示現之德主生爲仁。與本體直接對應的上德常德玄德就是這層面的道德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第十章)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占爲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道德經】第十章)上德的外部特徵與道一樣是看似無爲;而仁、義、禮屬有爲。五個層次是道、德、仁、義、禮。這五個層次中,上德是德和仁是最高標準,屬於本體之德的直接映射,是老子拜訪在第一層次的德。從〖〖道德經〗〗散見於各章的表述看,上德的外在表現喻爲若谷若辱若不足等,上德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上德重視生命、輕視名利;上德清靜無爲;上德戒除貪慾、知足常樂,永保內心世界的寧靜;上德順應自然;上德慈悲、寬以待人;上德修心養性,與世無爭,能獲得健康長壽。本體所示現的主生主仁之德的根本意義是應該成爲人類社會人類文明人類價值觀的基礎。這也是哲學、本體論研究實踐意義上的價值之所在。無論個人還是對人類整體都不僅是從倫理角度勸善說和,而是真正樹立以本體之德爲社會立法的人類主流意識。

3
、結語
本體至簡,沒人能列舉出比本體更爲簡單的東西,哪怕是一粒沙或者一片葉也要比本體複雜千萬倍。各主要哲學流派和宗教多承認本體的存在,只是稱謂不同,道、理、真如、自性、實相、上帝、絕對理念、絕對真理等等都是表述同一個東西:宇宙絕對本體。本體非物質也非精神,似混沌態、氤氳態、信息態、邏輯態、規則態的純存在,是顯示爲。本體質爲中和,不對任何粒子或引力形成滯礙,也不與任何元素發生化合,更象是一種語句指令,這語句的基本含義是靜極而動,其形而上心體應稱無極,其形而下作用起點稱太極,兩者完全同一。
心物同一是指本體意義同一,無條件直接重合。意識雖然屏蔽了那同一狀態,但僅是屏蔽,潛意識與本體秒秒契合,這性態通過人類集體潛意識吸引人類向同一態回歸,圖騰、巫術、宗教、哲學、科學都包含這努力。可惜,主流哲學以理性爲尺度,將宗教等統統視爲迷信而排斥。人類有文字文明史僅僅幾千年,人類對理性如此執著和信賴本身才是迷信,將理性樹立爲唯一尺度等於將盲目信賴提升爲信仰堵塞了通往終極真理的唯一路徑。
從【道德經】看,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更該闡釋爲心物同一,古人之從使用時起就是天帝、自然的總稱,而的含義則是人用以感知的心體、精神。所以天人合一的當代闡釋即爲心物同一天人合一字消減了命題的真理含量,是【道德經】本體論思想的倒退,的前提是二元,而則確指兩者原本一如。事實上天人合一的提法也是來自莊子對老子思想的體悟,莊子:天與人一也』(【山水】)是明確的同一,天人合一是宋儒的提法,是質的倒退。今人應通過對【道德經】的現代闡釋,天人合一朦朧本體觀到心物同一本體論模型的回歸。
解決了本體問題,哲學各主要範疇的問題便都隨之獲解。如人性論古代思想家以自然人的特定行爲作爲善惡例證難有結果,但本體之德爲仁,人的先天之性爲善。至於美的本質該定義爲:美是本體的感性顯現,是融徹於主體與客體的本體以感性方式的交融與呼應[含間接]。自由論。證悟了本體的人類,將獲得與本體相齊平的本質自由。
心物同一本體論是中國文化所能貢獻於人類社會的最大財富,它將幫助哲學擔負自己的責任,引導人類以本體示現的主生爲仁之德,對病態價值觀和生存方式改造,揚棄競爭、效益、效率、發展等等今天看似當然的理念,結束人類間的拼殺,結束人類整體對於地球的戰爭,建立本質和諧的文明形態。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