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逸羊道長的專欄 https://wwww.chinulture.com/blog-1059.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道家本論十三:母系社會藝術論

已有 1218 次閱讀2012-12-9 08:14

       【易經*中孚】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這裏的『澤』代指有「水分」的現實,這裏的『風』是對現實材料的紋飾。把現實材料進行虛擬和誇張,並用來表達主觀情感上的想法,這就叫做藝術。藝術是個人內心情感的對外表達,也是社會教育和娛樂的有效方式。藝術具有虛擬誇張性,也具有真實性,有時很難辨別藝術中的虛擬和現實。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數藝術都只是為了滿足欣賞者在主觀與情感上的需要。藝術也是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藝術的根本魅力在於不斷創造新興美感,滿足欣賞者對美與好奇的心理追求,並藉此宣洩創作者內心的欲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
       藝術具有虛擬誇張性也具有完美性,藝術就是用虛擬和誇張來使現實達到絕對完美,並讓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和願望得到完美的表達。藝術世界能夠實現創作願望的絕對完美,即使是沒有頭腦的小豬小魚,也能夠生活在人類之中,並與人類相互交流往來。
       藝術的主要成分就是虛擬和誇張,即使再真實的內容也不是真正的現實本身,但虛擬和誇張的藝術又能夠符合對真實生活的想像,符合現實本身的真實邏輯推理。藝術具有虛擬誇張性也具有真實性,是虛擬誇張性和真實性的完美組合與結合。藝術就是用虛擬誇張的內容,完美構造「真實」的事實本身。
       藝術的主要功能是娛樂和情感教育,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實用價值。藝術性的事實解說會讓聽眾把謬誤當作真理,並且堅定不移的把事情做下去,從而達到解說者的企圖和目的。高超的藝術創作往往會讓人們沉溺其中而無力自拔,從而成為宗教創立的源頭和堅定宗教信仰的主要精神支配力量。
        藝術創作就是用虛擬的內容來構建「真實」的事實本身,藝術的真實性就在於它是對自然事理的完美符合與順應,也是對大眾精神心理需求的完美符合與順應。藝術普及的原因就在於它的虛擬誇張性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娛樂和精神享受,沒有虛擬誇張性就沒有藝術本身的價值存在,也就沒有藝術本身的存在。
       任何藝術都是創作者主觀願望和情感的真實表達,創作者的主觀願望和情感表達就是藝術作品本身的主旨和意圖。藝術來源於現實又服務於現實本身,但藝術的真實本質內涵構造卻是虛擬和誇張,沒有虛擬和誇張的存在,就沒有藝術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存在,藝術虛擬誇張但又會讓人們感受到其中實實在在的真實。
       基於虛擬和誇張的藝術可以給創作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創作自由,但任何藝術創作都應該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底線。藝術來源於現實又服務於現實本身,藝術的主要目的在於服務社會歷史發展進步的需要,而不是走向人類文明的反面。人生在世最大的願望就是追求幸福,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自由,但每個人的快樂追求都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和限制。
       藝術創作需要挑選絕對優秀的現實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虛擬和誇張的完美雕琢,以符合每個人對藝術美感心理的完美追求,虛擬和誇張的完美雕琢是藝術創作中最關鍵的部分。好的藝術本身就會讓每個人都回味無窮,體會到藝術帶給每個人的美感享受。松鶴站在樹蔭下面鳴叫,它的子女們隨聲附和。我有好的酒器,我想和你們一起分享。
       藝術在現實生活中也擁有其實用價值,戰爭中的藝術體現就是『兵不厭詐』。充分打造戰場環境的虛擬誇張,就可以有效調動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戰爭中的『擊鼓進攻與迂迴拖累』是一門藝術,戰爭中的『載歌載舞與大聲哭泣』也是一門藝術,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空城計就是這種藝術應用的典型範例。
        藝術的真正職責是社會教育,而不是單純服務於娛樂的需要。娛樂可以帶給每個人精神上的愉悅,過度沉溺也會給每個人帶來墮落。人類與普通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每個人都會擁有廣博的事業追求,任何寶玉都比不上事業上的追求更加珍貴,漂亮的寶馬布匹不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終身享受。
       把藝術用在人際交往中可以很快達到自身的目的,但也會損毀社會對自身的信任,甚至會遭遇社會對自身的仇恨,從而給自己帶來難以避免的災難。做人要以誠實厚道為基礎,欺騙別人就是等於欺騙自己,你對別人做過的任何事情,別人都會給予你相同的回報。
       把自身當作藝術創作的優秀材料,也可以創作出高超的藝術作品。但是創作者要把自己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並且要有正當的人格願望追求,否則這種藝術創作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美女擁有從事藝術活動的天賦材質,行為的藝術修養又能增加美女的絕世美貌,但女人的嫉妒與色狼的追捕就會把自身陷入困境之中。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